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託名漢相,其實漢賊,諸葛亮怎麼可能選擇跟隨曹操?

西元208年, 歷史上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這一年, 曹操以再不出仕就收監為要脅, 逼司馬懿出山;同年, 劉玄德去南陽臥龍崗拜訪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 最終請出諸葛亮。 多年後, 司馬家族將曹魏江山改姓, 而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有人說, 這是歷史的安排, 也有人說, 這是曹操與劉備在用人上的選擇不同, 結果不同, 但在這些眾說紛紜後, 筆者認為, 歷史定局的背後, 其實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選擇不同, 尤其是後者, 司馬懿是被迫的, 諸葛亮卻有諸多選擇, 而他為什麼會選擇劉備, 而不是曹操呢?這背後的原因, 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面談起。

第一個小方面, 在諸葛亮心裡, 對劉備和曹操有著截然不同評價。

彼時, 劉備尚無與曹操相提並論的實力, 可他在民間卻享有曹操沒有的待下寬厚, 少有屠戮的仁義之名;而曹操雖然實力碾壓劉備, 可霸氣蓋世的同時又率意而為, 殘忍太過, 當初打著為父報仇, 攻打徐州, 導致生靈塗炭。 這讓本身就是琅琊人的諸葛亮心裡對曹操有了一個負面烙印。 畢竟沒有人會對, 讓自己的故鄉慘遭蹂躪的人有好感, 尤其是對諸葛亮這類人而言。

另外一個大方面, 也是最關鍵的地方, 筆者認為, 除了劉備與曹操的個人行為影響了諸葛亮的選擇之外, 最重要的是對於諸葛亮而言, 他的政治理想只能與劉備一同實現。 何出此言?且往下讀。

人們在解讀歷史人物時, 常常會用後來的史實, 去反推當時人物的動機, 並認為他們在做選擇時是高瞻遠矚的,

是有預見性的。 可事實上, 他們在做決定時, 還不是後來史書裡留名千載的人物, 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他們的決定也帶著賭徒心理, 孤注一擲, 為的只是心中的追求。 在東漢末年, 亂世之中, 無數人都得爭得天下, 於是有了雄逐鹿中原, 可這背後, 卻是無數無辜百姓受難, 無數妻離子散, 神州大地, 哀嚎不斷。 諸葛亮生在那個時代, 又有一身才華, 更有文人情懷, 他不會無動於衷, 所以他想要以一己之力, 卻改變這一切, 而要做到這一切, 他首先要找到一個與他初心相同的人, 何為初心?那就是拋開一切不談, 內心真正想要平定天下, 恢復秩序破壞, 讓民生慘劇不再的人。 而這個人, 對於諸葛亮來說, 顯然不是曹操,
而是劉備。

曹操在諸葛亮心中, 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世奸臣——西元196年, 迎漢獻帝回許昌, 之後一手把持朝政。 西元200年, 殺了皇帝的父董承, 其女兒董貴妃也難免于難, 任漢獻帝苦苦求情都無用。 總總行徑, 落到當時的諸葛亮眼中, 這就是欺君罔上, 也就是“託名漢相,其實漢賊”。曹操是一個秩序破壞者,而諸葛亮,他想做的是一個維護秩序者。

雖然諸葛亮不是先知,但是他以與自己政治理想相同為尋找主公的標準,對於他個人來說,他最後還是得償所願,並且最大程度的實現了自己理想。在劉備集團,他與劉備君臣相知,白帝城托孤傳千古,劉備託付給諸葛亮的並不是一己之天下,而是他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他相信諸葛亮,並盼望著他最終實現——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追求。而諸葛亮,也一心一意,為了這個追求奉獻了一生。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了蜀漢權力中心的人物,可他卻並沒有自己走上皇位或者扶植自己的後代,他既沒有留給諸葛瞻什麼經濟資源也沒留政治資源,他做的只有事無巨細的為蜀漢謀劃未來。

回望諸葛亮的一生,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政治權謀上,他都真正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曾有人如是評價——以宰相身份行使君主的權力,無人懷疑,多次興兵而民不怨,這是執政的能力·。被其處罰的人對他無懷恨之心,聽到他的死訊甚至難受的死去,這是他人格的證明。死去之後被對手稱之為天下奇才,而這個對手除了對他吃虧在其餘戰場上再無敗績,這是敵人對他能力的肯定。最後,子孫殉國,滿門忠烈。自此,筆者認為,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追隨曹操?因為他一開始選擇的,就是為了理想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若有人去武侯祠,請記得給丞相燒一張從成都到西安的火車票,因為如今幾個小時的路程,他曾走了半輩子。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也就是“託名漢相,其實漢賊”。曹操是一個秩序破壞者,而諸葛亮,他想做的是一個維護秩序者。

雖然諸葛亮不是先知,但是他以與自己政治理想相同為尋找主公的標準,對於他個人來說,他最後還是得償所願,並且最大程度的實現了自己理想。在劉備集團,他與劉備君臣相知,白帝城托孤傳千古,劉備託付給諸葛亮的並不是一己之天下,而是他們共同追求的理想,他相信諸葛亮,並盼望著他最終實現——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的追求。而諸葛亮,也一心一意,為了這個追求奉獻了一生。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成為了蜀漢權力中心的人物,可他卻並沒有自己走上皇位或者扶植自己的後代,他既沒有留給諸葛瞻什麼經濟資源也沒留政治資源,他做的只有事無巨細的為蜀漢謀劃未來。

回望諸葛亮的一生,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政治權謀上,他都真正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曾有人如是評價——以宰相身份行使君主的權力,無人懷疑,多次興兵而民不怨,這是執政的能力·。被其處罰的人對他無懷恨之心,聽到他的死訊甚至難受的死去,這是他人格的證明。死去之後被對手稱之為天下奇才,而這個對手除了對他吃虧在其餘戰場上再無敗績,這是敵人對他能力的肯定。最後,子孫殉國,滿門忠烈。自此,筆者認為,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追隨曹操?因為他一開始選擇的,就是為了理想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若有人去武侯祠,請記得給丞相燒一張從成都到西安的火車票,因為如今幾個小時的路程,他曾走了半輩子。

參考文獻:

陳壽《三國志》

羅貫中《三國演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