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用這個經方治療各種脾胃病,頗感得心應手

黃連湯是一個寒熱並用的方, 相對半夏瀉心湯來說, 我們似乎沒有後者更熟悉。 文中的幾則醫案感覺每個人都遇見過, 深感有學習, 有收穫。

黃連湯治脾胃病

作者/邵繼裳

黃連湯方出自《傷寒論》。 據《傷寒論》173條“傷寒胸中有熱, 胃中有邪氣, 腹中痛, 欲嘔吐者, 黃連湯主之”的記載, 筆者運用該方臨床治療多種脾胃疾患, 頗感得心應手, 對解除嘔、痛、泄、痞諸症, 功效尤著, 現擇醫案四則, 介紹於後。

嘔吐

案1:占姓老年婦女, 夙有慢性膽囊炎病史。 常因感受風寒或過食油膩而發病。 近三天來, 畏寒發熱, 脘痛連脅, 劇烈嘔吐, 水米難進。 所吐之物為痰涎及黃綠膽汁, 大便三日未解, 脈弦滑, 苔黃膩, 舌根部尤厚, 病屬表裡受邪, 寒熱錯雜。 治以黃連湯為主, 加入北柴胡和解表裡清濕熱, 生大黃降胃泄濁止嘔吐。

處方:小川連6克, 川桂枝5克, 淡乾薑5克, 姜半夏10克, 西黨參6克, 粉甘草3克, 肥大棗4枚,

北柴胡6克, 生川軍10克。

囑其藥汁冷後少量頻服, 以免吐出。

藥進一劑後矢氣頻作, 氣得通, 嘔吐漸止, 三劑後寒熱脘痛相繼消失。

案2:胃痛鐘錶修理工余X, 男性青年。 平日喜食生冷油膩之物, 胃痛連續發作三年, 多由飲酒過量而誘發, 昨晚酒後胃脘劇烈疼痛, 脹滿拒按, 痛如針刺, 噯氣泛酸, 經鋇劑透視檢查, 診為淺表性胃炎。 診視其舌苔黃膩, 舌質微紫, 脈象弦緊。 病屬寒熱錯雜, 氣滯血瘀所致, 擬黃連湯主之, 合丹參飲調氣活血。

處方:小川連6克, 川桂枝5克, 淡乾薑5克, 生甘草3克, 西黨參6克, 法半夏10克, 肥大棗4枚, 紫丹參10克, 白檀香6克, 西砂仁5克。

藥盡三劑, 脘痛頓失。 續進五劑鞏固, 並囑其注意飲食調攝, 以期根治。

泄瀉

李姓中年婦女, 病泄瀉腹痛,

遷延兩載未愈。 大便狀如塘泥, 每天2〜3次, 便時腹痛繞臍, 肛門脹墜。 前醫診為虛寒泄瀉, 或用溫中健脾, 或用補火生土, 痛泄始終未除。 診得脈象弦緩, 舌苔滑潤黃膩。 此乃脾胃濕熱未清, 氣機升降失調。 脾之清陽不升, 則泄瀉難止;胃之濁陰不降, 則腹痛難除, 當取黃連湯主之。 佐白術健脾止瀉, 白芍緩急止痛。

處方:小川連6克, 川桂枝6克, 淡乾薑6克, 法半夏6克, 西黨參10克, 炒白術10克, 炒白芍10克, 粉甘草3克, 肥大棗4枚。

守方治療半月, 大便逐漸成形, 腹痛消失, 改予資生丸調理善後。

痞滿

黃姓青年學生, 病起於吐瀉之後, 胃脘脹滿, 痞塞不舒等症長達半月未除, 口淡乏味, 不思飲食, 強食之, 則噁心噯氣, 大便溏薄, 黏滯不爽。 曾服西藥食母生, 胃蛋白酶, 中藥保和丸、山楂丸等未見效果。

診其脈來弦滑, 舌苔黃厚而膩, 張口時發出一股臭味。 此屬胃熱挾濕未清, 腸中宿食積滯, 當以黃連湯主之。 佐枳實消痞, 蔻仁化濁, 六曲助運。

處方:小川連6克, 川桂枝3克, 淡乾薑3克, 西黨參6克, 粉甘草3克, 法半夏6克, 炒枳實6克, 白蔻仁5克, 炒六曲6克, 肥大棗4枚。

服藥三劑, 口臭見減, 痞脹頓松, 胸間豁然開暢, 大便成形。 效不更方, 再予原方三劑, 諸恙消失。

——上海中醫藥雜誌1983年第4期

黃連湯證與半夏瀉心湯證均為寒熱錯雜證, 二者有何不同?試從病理、主證和治法上說明之。

答:黃連湯證與半夏瀉心湯證均為寒熱錯雜之證, 用藥僅一味之差, 但其病理、主證和治法大不相同, 前者為陰陽升降失常的上熱下寒證, 胃中有熱腸中有寒, 陽不得降、陰不得升;證見腹中痛, 欲嘔吐, 治以清上溫下, 和胃降逆, 方用黃連湯。 黃連清上, 乾薑溫下, 辛開苦降以複中焦升降之職, 半夏降逆止嘔, 去黃芩而加桂枝, 取其宣通上下陰陽之氣, 人參甘草益胃和中。

後者為少陽病誤下加之素體胃氣不健, 邪熱內陷,氣機壅塞,互結中焦成痞。證見嘔而腸鳴下利,心下痞,心下但滿而不痛,屬寒熱互結。治以補虛和中,降逆除痞,方中半夏為君,降逆止嘔,既用芩、連苦寒瀉熱,又用姜、夏辛溫散寒,為辛開苦降,寒溫互用、陰陽並調之法,從而達到中焦升降恢復、消除痞滿之目的,更佐人參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助其健運之功。

——河北中醫1981年第S1期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邪熱內陷,氣機壅塞,互結中焦成痞。證見嘔而腸鳴下利,心下痞,心下但滿而不痛,屬寒熱互結。治以補虛和中,降逆除痞,方中半夏為君,降逆止嘔,既用芩、連苦寒瀉熱,又用姜、夏辛溫散寒,為辛開苦降,寒溫互用、陰陽並調之法,從而達到中焦升降恢復、消除痞滿之目的,更佐人參甘草大棗補益脾胃,助其健運之功。

——河北中醫1981年第S1期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