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街頭小店起家,利潤連續30年高增長,讓宜家都感到害怕!

在中國, 宜家、MUJI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但在日本, 有一個家居連鎖品牌, 讓宜家和MUJI都害怕。

它擁有近500家門店, 是日本第三大最具價值零售商。

排在前面的分別是7-ELEVEn便利店和優衣庫的母公司迅銷集團。

它的名字叫NITORI(以下稱“宜得利”), 產品銷量占日本同業的一半以上, 宜家和MUJI加起來都沒它高。 截至2017年, 宜得利連續30年利潤和銷售額同步增長, 這是日本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未曾達成的業績。

創辦40多年, 從一家街頭小店到“日本傢俱王”, 宜得利的崛起背後, 到底藏著什麼樣的秘密?

作 者:葉開甫

來 源:正和島

取經美國, 改變倒閉命運

宜得利的前身是北海道札幌市一間面積僅100平米的似鳥傢俱店(1985年更名為“宜得利”), 主要售賣從臺灣批發進貨的床、沙發等傢俱產品。

沒想到開張不久, 附近就出現了規模大五倍的大型業態, 似鳥傢俱店面臨存亡關鍵。

為了找出解決方法,

1972年, 27歲的似鳥昭雄決定到美國取經, 這一趟旅行改變了公司的命運。 他發現美國傢俱店裡少有基本款的大型傢俱, 能夠提高生活品位的地毯、窗簾、寢具等家飾則是應有盡有。 更重要的是, 價格只有日本的1/3。

“我希望日本人也能過上像美國人一樣的生活。 ”借鑒美國的市場經驗, 似鳥昭雄很快確定了“與歐美比肩的家居環境多樣化”的銷售目標, 具體策略包括:

1.產品策略

彼時日本的傢俱市場選擇面非常單一, 主要被品質優良的傳統日式實木傢俱佔據, 而且色彩應用雜亂無章, 很少有人注重對居住環境的裝飾。 宜得利仿照美國經驗, 注重個性, 提供多樣化選擇, 大量應用裝飾品及色彩搭配來營造居住環境。

2.定價策略

似鳥昭雄認為, 雖然日本人均收入高居世界前列, 但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卻感受不到這些, 因為日本物價也高居榜首。 當時日本的傢俱以手工製作為主, 再加上多層批發商的盤剝, 價格昂貴。

多年來, 宜得利一直推行平價策略, 目標顧客是年收入小於800萬日元(約合50萬元人民幣)的消費群體。 在日本, 宜得利的產品以高性價比著稱, 許多產品價格僅為其他百貨商超價格的1/2。 現在很多產品要比宜家還便宜30%。

據說, 似鳥昭雄甚至定下一條近乎苛刻的標準, “賣到批發商的價格才叫便宜”。

3.管道策略

剛起步的時候, 傢俱廠商及批發商地位強勢, 大多數門店通常從相同的批發商那裡批發產品, 因此產品同質化高, 門店的話語權也相對較低,

利潤薄。

似鳥昭雄認為, 通過經銷商, 一樣要承受成本, 還不如自己來承擔風險。 以物流為例, 建造大型物流中心看似昂貴, 但省下的錢遠超過建造成本。 不僅如此, 宜得利還自行開發所有商品, 以便彈性地在產品中增設功能、調整顏色等。

這就意味著必須繞過本地的批發商, 這樣做在當時可是很危險的, 因為這些批發商的背後說不定就有黑手黨撐腰。 為了避人耳目, 他只好在半夜和工廠主會面。

這種“非正統戰術”以及虛心從全球零售商身上借鑒經驗的行動, 使宜得利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傢俱零售商。 2016年營收約5130億日元, 淨利潤約600億日元。

截至2017年2月20日, 宜得利實現了日本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未曾達成的業績:連續30年利潤和銷售額同步增長。

宜得利為何既“便宜”又能“高品質”?

從1990年到2005年, 日本的製造業企業平均利潤增長率只有1.5%。 2006年, 宜得利的銷售利潤率高達12%, 既高於世界五百強的平均利潤率3%, 也高於日本企業的平均利潤率。

在似鳥昭雄看來, “有品位”可以依靠設計師, 而“更便宜”則必須放眼世界。日本以貿易立國,很多企業以出口為導向,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以進口為導向。

1.龐大的海外製造網路和自持物流體系

近年來,日元持續貶值讓以宜得利為主的內需型零售企業苦不堪言。日本的很多內需型企業,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會建設很多大型工程,以當地的相對便宜的成本製造品質優良的產品。可是,自從日元貶值以後,這種策略在大多數公司已經不是十分管用。但是宜得利卻能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做到增收增益,實屬不易。

主要原因是,宜得利獨自設計的物流體系。宜得利在整個日本有10個物流中心,商品會根據店鋪的需求,從海外直接送到離店最近的物流中心。通常物流中心的做法是按照商品的分類進行保管,而宜得利卻是以店鋪為單位進行保管。

這樣的做法就可以讓店鋪不持有庫存,等顧客有需要的商品,直接從物流中心配送到顧客手中,大幅度減少配送動線,以達成成本削減的目的。並且,在日元不斷貶值的時期,宜得利迅速調整海外各個國家的生產比例,把很多商品的生產線移動到成本最低的越南。

2.高品質低價格的商品開發理念

價格便宜了,商品品質真的可以麼?其實在日本,最初也有很多日本人對此心存疑慮。因為,宜得利將近9成的商品是公司自己製造的,所以對於商品的開發理念和品質都有很高的要求。2-2.5萬SKU,每年有80%的淘汰率。

為了讓新商品能夠更加實現高品質低價格的策略,商品的部分備品也是由海外工廠自己生產,而不是之前的採購制度。這樣的結果就是,生產出的例如床墊和沙發這些商品,既維持了高性能的品質表現,又維持其成本不上升。

3.商品品質的持續改良

即使已經在市面上銷售的商品,宜得利也會對商品的品質進行不斷的提升。因為,宜得利的商品大多由海外的工廠進行生產加工,但是海外工廠的製造水準和日本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於是,宜得利從不只是把商品的製造交給現地,不進行管理,而是經常確認現地工廠的生產經營環節,以謀求對方的反復改善。

如果出現品質問題,會從商品的規格式樣書、構造、生產說明書等各個環節進行確認,找出問題點進行具體改善。宜得利不僅對海外工廠進行嚴格的管理,對於工廠生產出的商品也會進行耐久測驗。

4.商品開發過程和店鋪員工共用、提升銷售人員意識

無論商品多麼出色,沒有現場員工的熱情銷售,也很難成為一個出色的零售企業。對於宜得利來說,店鋪端的員工分為店鋪員工和配送員工。

無論是哪種員工,不能通過宜得利的嚴格培訓,都無法上崗進行工作。為了讓店鋪時刻達到顧客期待的狀態,宜得利對店鋪終端的5大服務進行了業務強化:

(1)絕對不允許空排面的出現;

(2)商品陳列一定能夠體現出商品的價值;

(3)所有商品的陳列必須做到易拿易取的狀態,並且價格標籤要完整無損;

(5)店鋪的人事費等經營費用要進行最小化的減少。

為了進一步實現對於現場人員的管理,除了嚴格的培訓課程以外,還會進行服務待客、收銀速度、賣場變更三大業務比賽。目標是讓顧客感覺,自己就想在這樣的銷售人員手裡買到安心且滿意的商品。

儘管穩坐日本第一,但宜得利十分關注其他零售商。2006年,當宜家在日本開設其首家門店之前,宜得利每年派出數百名員工,帶著攝像頭和筆記本去研究美國加州的宜家商店。時任宜家日本的總裁湯米·庫爾貝裡說:“他們從不放過我們運營中的每一處細節。”

總結起來,產品+供應鏈整合+終端零售是宜得利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也構成了宜得利的商業模式。

其中,產品強化自主設計,提供色彩豐富風格時尚的差異化產品,並緊跟消費趨勢,重視功能性產品的開發;

供應鏈整合從傢俱設計、採購、生產到管道、銷售、物流全產業鏈佈局,通過全球化採購、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精益化的管理水準保證品質並降低成本;

終端零售:宜得利擁有門店近500家,包括大型綜合賣場、家品家飾店及定位“每天都來逛逛”的1000平米內DecoHome店。充分借鑒海外知名零售企業經驗,在產品設計、門店陳列、客戶服務等方面不斷改進,營造良好的終端體驗。

近兩年,日本零售之所以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與其說是日本零售的強悍表現,不如說是日本整個流通業的完美體現。無論是生產製造,還是商品企劃,以及物流構造,再到店鋪運營與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的努力,造就了日本零售今日看似神話的表現。

追趕宜家,瞄準中國市場

近年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都促進了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崛起,年輕一代儀式感及穩定性都較弱,也使得昂貴耐用的傢俱產品吸引力較低。在建材家居行業上體現出以下幾個變化:

1.消費終端從百貨向專業化賣場遷移;

3.消費者對平價、時尚的訴求提高。

而宜得利輕鬆、時尚、平價、信賴的定位正符合這一消費趨勢。因此,大塚傢俱的增長逐漸陷入停滯,而平價時尚的代表宜得利異軍突起,快速趕超。

2010年開始,與同樣高毛利的大塚傢俱一起呈下降趨勢,但宜得利通過對上游供應商的選擇和把控,使毛利率在2013年逐漸呈上升趨勢。2016年宜得利的毛利率為54.2%,處於行業較高水準。

如今,似鳥昭雄已經73歲,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如何在中國等國家拓展業務上。

宜得利正在中國大刀闊斧,推行“百店擴張計畫”——2014年,宜得利進軍中國大陸,陸續在武漢、上海、杭州等地開店,到2020年在中國開出100家店鋪,2022年開設200家,2032開設1000家。目前以一年開闢約20家新店的速度擴張。

但這個過程中,宜得利將被迫面臨外部競爭與行銷策略的兩大難題。

作為競爭對手的宜家和MUJI,早已將自己塑造為一個標榜生活方式的休閒空間,以此來賺取年輕人的好感,從而獲得在社交媒體中免費的廣泛傳播。

進入中國已3年的宜得利,如今也面臨著當初宜家進入日本市場時的窘迫境地。寬泛的受眾定位,沒有出挑的產品設計風格,使它缺少足夠的品牌辨識度,令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並不願意經常前往。只是單純展示貨物的普通而簡潔的產品陳列方式,並不會比讓消費者融入其中的體驗式行銷更受歡迎。

甚至在品牌方面,宜得利至今也沒有一個全球統一的品牌名,在美國它叫Aki-Home,在中國臺灣它被稱為宜得利,在中國內地,宜得利這個名字更為大家熟悉,同時你也可以叫它尼達利或者是似鳥。

或許基於這些考慮,宜得利也在嘗試著中國化的改變,比如推出更多中國化的產品,試圖在店鋪中增添體驗式的場景,以此來捆綁顧客,吸引年輕人。

結 語

步向第一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失敗。

似鳥昭雄在自傳《沒有一種運氣是偶然》中寫道:經常有人問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那就是心懷願景與目標,以“比其他公司領先5年”的理念經營至今。

對於運氣與事業的關係,似鳥昭雄有這樣的解釋:

如果在工作中遭遇失敗,或是沒能獲得意想的結果,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的確,運氣很重要。我自己也認為,宜得利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80%靠的是運氣。但運氣並非來自於偶然。

所謂運氣,是由過去的人際關係、失敗與挫折、冒著巨大風險挑戰事業等深刻、漫長而嚴酷的經歷所醞釀而成的。

似鳥昭雄早期在札幌開設了充氣式的半圓形店鋪,雖然話題十足,但問題也多。光是開店前把氣充滿就要1小時,而且熱的時候店內會熱到40℃,和外頭零下10℃的低溫有著50℃的溫差,連員工都不想來上班。而且因為下雪,員工必須定期去鏟雪,還有員工曾因此心臟病發。

“這只是一個失敗例子,像這樣的失敗太多太多了,”似鳥昭雄說,“但在公司不要倒閉的情況下,很多失敗其實和成功是有關連的。”

他的人生與經營哲學很多,除了視野、目標,不放棄等特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柔軟”,要有彈性、保持好奇心,並且懂得放低姿態學習。

其次,要“速決”,晨會聽到的問題,下班就要解決。一旦有問題要改,就算250家店都得改,也要破釜沉舟地去做。

做了決定後,也要不忘檢討,不斷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經營者就是365天、24小時一直思考。”

參考資料:

在日本這家企業比無印良品還厲害(經理人分享)

家居連鎖品牌宜得利 為何讓宜家和無印良品都害怕?(新零售智庫)

宜得利:日本的宜家(安信證券)

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店“宜得利”進中國:志在追趕宜家(楚天金報)

“日本傢俱王”的制勝法寶在中國還會管用嗎?(商業週刊中文版)

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品牌宜得利,真的能“虐哭宜家、打敗MUJI”嗎?(第一財經週刊)

而“更便宜”則必須放眼世界。日本以貿易立國,很多企業以出口為導向,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以進口為導向。

1.龐大的海外製造網路和自持物流體系

近年來,日元持續貶值讓以宜得利為主的內需型零售企業苦不堪言。日本的很多內需型企業,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會建設很多大型工程,以當地的相對便宜的成本製造品質優良的產品。可是,自從日元貶值以後,這種策略在大多數公司已經不是十分管用。但是宜得利卻能在這種環境下還能做到增收增益,實屬不易。

主要原因是,宜得利獨自設計的物流體系。宜得利在整個日本有10個物流中心,商品會根據店鋪的需求,從海外直接送到離店最近的物流中心。通常物流中心的做法是按照商品的分類進行保管,而宜得利卻是以店鋪為單位進行保管。

這樣的做法就可以讓店鋪不持有庫存,等顧客有需要的商品,直接從物流中心配送到顧客手中,大幅度減少配送動線,以達成成本削減的目的。並且,在日元不斷貶值的時期,宜得利迅速調整海外各個國家的生產比例,把很多商品的生產線移動到成本最低的越南。

2.高品質低價格的商品開發理念

價格便宜了,商品品質真的可以麼?其實在日本,最初也有很多日本人對此心存疑慮。因為,宜得利將近9成的商品是公司自己製造的,所以對於商品的開發理念和品質都有很高的要求。2-2.5萬SKU,每年有80%的淘汰率。

為了讓新商品能夠更加實現高品質低價格的策略,商品的部分備品也是由海外工廠自己生產,而不是之前的採購制度。這樣的結果就是,生產出的例如床墊和沙發這些商品,既維持了高性能的品質表現,又維持其成本不上升。

3.商品品質的持續改良

即使已經在市面上銷售的商品,宜得利也會對商品的品質進行不斷的提升。因為,宜得利的商品大多由海外的工廠進行生產加工,但是海外工廠的製造水準和日本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於是,宜得利從不只是把商品的製造交給現地,不進行管理,而是經常確認現地工廠的生產經營環節,以謀求對方的反復改善。

如果出現品質問題,會從商品的規格式樣書、構造、生產說明書等各個環節進行確認,找出問題點進行具體改善。宜得利不僅對海外工廠進行嚴格的管理,對於工廠生產出的商品也會進行耐久測驗。

4.商品開發過程和店鋪員工共用、提升銷售人員意識

無論商品多麼出色,沒有現場員工的熱情銷售,也很難成為一個出色的零售企業。對於宜得利來說,店鋪端的員工分為店鋪員工和配送員工。

無論是哪種員工,不能通過宜得利的嚴格培訓,都無法上崗進行工作。為了讓店鋪時刻達到顧客期待的狀態,宜得利對店鋪終端的5大服務進行了業務強化:

(1)絕對不允許空排面的出現;

(2)商品陳列一定能夠體現出商品的價值;

(3)所有商品的陳列必須做到易拿易取的狀態,並且價格標籤要完整無損;

(5)店鋪的人事費等經營費用要進行最小化的減少。

為了進一步實現對於現場人員的管理,除了嚴格的培訓課程以外,還會進行服務待客、收銀速度、賣場變更三大業務比賽。目標是讓顧客感覺,自己就想在這樣的銷售人員手裡買到安心且滿意的商品。

儘管穩坐日本第一,但宜得利十分關注其他零售商。2006年,當宜家在日本開設其首家門店之前,宜得利每年派出數百名員工,帶著攝像頭和筆記本去研究美國加州的宜家商店。時任宜家日本的總裁湯米·庫爾貝裡說:“他們從不放過我們運營中的每一處細節。”

總結起來,產品+供應鏈整合+終端零售是宜得利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也構成了宜得利的商業模式。

其中,產品強化自主設計,提供色彩豐富風格時尚的差異化產品,並緊跟消費趨勢,重視功能性產品的開發;

供應鏈整合從傢俱設計、採購、生產到管道、銷售、物流全產業鏈佈局,通過全球化採購、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和精益化的管理水準保證品質並降低成本;

終端零售:宜得利擁有門店近500家,包括大型綜合賣場、家品家飾店及定位“每天都來逛逛”的1000平米內DecoHome店。充分借鑒海外知名零售企業經驗,在產品設計、門店陳列、客戶服務等方面不斷改進,營造良好的終端體驗。

近兩年,日本零售之所以能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與其說是日本零售的強悍表現,不如說是日本整個流通業的完美體現。無論是生產製造,還是商品企劃,以及物流構造,再到店鋪運營與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的努力,造就了日本零售今日看似神話的表現。

追趕宜家,瞄準中國市場

近年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都促進了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崛起,年輕一代儀式感及穩定性都較弱,也使得昂貴耐用的傢俱產品吸引力較低。在建材家居行業上體現出以下幾個變化:

1.消費終端從百貨向專業化賣場遷移;

3.消費者對平價、時尚的訴求提高。

而宜得利輕鬆、時尚、平價、信賴的定位正符合這一消費趨勢。因此,大塚傢俱的增長逐漸陷入停滯,而平價時尚的代表宜得利異軍突起,快速趕超。

2010年開始,與同樣高毛利的大塚傢俱一起呈下降趨勢,但宜得利通過對上游供應商的選擇和把控,使毛利率在2013年逐漸呈上升趨勢。2016年宜得利的毛利率為54.2%,處於行業較高水準。

如今,似鳥昭雄已經73歲,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如何在中國等國家拓展業務上。

宜得利正在中國大刀闊斧,推行“百店擴張計畫”——2014年,宜得利進軍中國大陸,陸續在武漢、上海、杭州等地開店,到2020年在中國開出100家店鋪,2022年開設200家,2032開設1000家。目前以一年開闢約20家新店的速度擴張。

但這個過程中,宜得利將被迫面臨外部競爭與行銷策略的兩大難題。

作為競爭對手的宜家和MUJI,早已將自己塑造為一個標榜生活方式的休閒空間,以此來賺取年輕人的好感,從而獲得在社交媒體中免費的廣泛傳播。

進入中國已3年的宜得利,如今也面臨著當初宜家進入日本市場時的窘迫境地。寬泛的受眾定位,沒有出挑的產品設計風格,使它缺少足夠的品牌辨識度,令追求個性的年輕人並不願意經常前往。只是單純展示貨物的普通而簡潔的產品陳列方式,並不會比讓消費者融入其中的體驗式行銷更受歡迎。

甚至在品牌方面,宜得利至今也沒有一個全球統一的品牌名,在美國它叫Aki-Home,在中國臺灣它被稱為宜得利,在中國內地,宜得利這個名字更為大家熟悉,同時你也可以叫它尼達利或者是似鳥。

或許基於這些考慮,宜得利也在嘗試著中國化的改變,比如推出更多中國化的產品,試圖在店鋪中增添體驗式的場景,以此來捆綁顧客,吸引年輕人。

結 語

步向第一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失敗。

似鳥昭雄在自傳《沒有一種運氣是偶然》中寫道:經常有人問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那就是心懷願景與目標,以“比其他公司領先5年”的理念經營至今。

對於運氣與事業的關係,似鳥昭雄有這樣的解釋:

如果在工作中遭遇失敗,或是沒能獲得意想的結果,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運氣不好。的確,運氣很重要。我自己也認為,宜得利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80%靠的是運氣。但運氣並非來自於偶然。

所謂運氣,是由過去的人際關係、失敗與挫折、冒著巨大風險挑戰事業等深刻、漫長而嚴酷的經歷所醞釀而成的。

似鳥昭雄早期在札幌開設了充氣式的半圓形店鋪,雖然話題十足,但問題也多。光是開店前把氣充滿就要1小時,而且熱的時候店內會熱到40℃,和外頭零下10℃的低溫有著50℃的溫差,連員工都不想來上班。而且因為下雪,員工必須定期去鏟雪,還有員工曾因此心臟病發。

“這只是一個失敗例子,像這樣的失敗太多太多了,”似鳥昭雄說,“但在公司不要倒閉的情況下,很多失敗其實和成功是有關連的。”

他的人生與經營哲學很多,除了視野、目標,不放棄等特質,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柔軟”,要有彈性、保持好奇心,並且懂得放低姿態學習。

其次,要“速決”,晨會聽到的問題,下班就要解決。一旦有問題要改,就算250家店都得改,也要破釜沉舟地去做。

做了決定後,也要不忘檢討,不斷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經營者就是365天、24小時一直思考。”

參考資料:

在日本這家企業比無印良品還厲害(經理人分享)

家居連鎖品牌宜得利 為何讓宜家和無印良品都害怕?(新零售智庫)

宜得利:日本的宜家(安信證券)

日本最大家居連鎖店“宜得利”進中國:志在追趕宜家(楚天金報)

“日本傢俱王”的制勝法寶在中國還會管用嗎?(商業週刊中文版)

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品牌宜得利,真的能“虐哭宜家、打敗MUJI”嗎?(第一財經週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