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山東發文禁止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網友:但很多家長是“自願的”……

近日, 有網友爆料,

某小學班主任讓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

這讓不少家長質疑

老師把自己的工作轉嫁給家長。

有家長抱怨:

“陪孩子做作業已經夠焦慮了,

難道還要批次工作”。

為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25日, 山東省教育廳等5部門關於印發《山東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方案》要求, 持續優化中小學生受教育環境, 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回歸素質教育本質, 讓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首先, 開展校內辦學行為規範治理。 規範課程開設。 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有關課程設置要求, 開齊課程, 上足課時。 必須堅持“零起點”教學, 嚴格執行教學計畫, 嚴禁“超綱教學”“提前教學”。 學校每學期初必須公開課程設置、教學計畫, 全程接受監督。

另外, 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 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課後作業, 小學三年級及以上課後作業按照《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魯教基發〔2015〕6號印發)要求嚴格控制。 科學設計作業內容, 提倡分層佈置作業, 不佈置機械重複、死記硬背型作業。 作業批改必須由教師完成, 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所有義務教育學校一律免試招生入學。 嚴格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教基廳〔2018〕5號)“十項嚴禁”紀律,

禁止所有小學、初中通過考試、面試、面談、考查等任何方式或擅自附加條件招生。

嚴格規範日常考試。 按照《山東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範》組織實施學生考試。 學生考試成績不得以任何形式公開, 應單獨回饋給學生。 嚴禁單純以學業水準成績評價學生;嚴禁將學生學業水準成績作為教師評價和獎懲的主要依據。

同時, 開展教師有償補課治理。 嚴禁在職教師從事有償補課活動。 在職教師均不得從事課外有償家教, 不得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無論是否取酬)。 嚴禁教師“上課不講、課後講”。 嚴禁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和個人拉生源。 所有教師不得以任何形式誘導、逼迫學生參加校外輔導培訓;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校外培訓機構作宣傳。

加強家長教育引導。 加強家校溝通。 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 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 每學期召開2次家長會, 圍繞學生學業、思想等狀況進行家校溝通, 共同研究提出學生學業指導和教育引導建議。 建立健全全員育人導師制, 育人導師對本人負責的學生每學年要進行1次家訪, 條件不具備的要與家長單獨進行1次家校合作育人面談。

同時, 加強家長教育。 分析家庭教育、家長成才觀念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有的放矢, 加強教育引導。 加強家長學校建設, 學校每年至少為家長提供4次8課時的免費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2次普惠性公益諮詢服務, 重點宣傳普及教育知識,

引導家長尊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 形成正確的成才觀。 引導家長理性看待校外輔導培訓的作用, 不盲目攀比。

另外, 《方案》還包括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治理等內容, 所有面向普通中小學生開展輔導培訓的校外機構, 均納入監管範圍。 各地要以縣(市、區)為單位, 採取多種方式, 開展統計摸底工作, 全面摸清工作底數。 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要立即停辦整改, 否則取消辦學資格。

方案中有一項很受關注, 那就是“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這項規定很有針對性, 要知道, 作業是課外負擔的重要來源。

事實上, 現在很大程度上, 家長是“自願”的。 監督孩子寫作業, 幫孩子更正作業, 已經被視作家長的一項義務。 家長們心裡明白,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作業的正確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如果完成不好或錯得太多,孩子免不了被老師批評。

網路圖

出於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家長也會主動地為孩子批改作業,老師拿到手裡的一定是家長修改過的版本。作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如實反映學習情況,讓老師知道孩子哪些方面需要提高,進而對教學作出調整。那麼,“家長版”作業還有這樣的功能嗎,如果失去功能,不就完全成了負擔嗎?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關鍵要從老師對待學生作業的態度入手。全錯的作業未必一無是處,全對的作業很可能埋藏了更嚴重的問題。學習是個過程,學生難免犯錯,教育本來就包括了對錯誤的糾正,這些最最簡單的道理,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在心。

當然,這些道理老師也未必不懂,他們之所以自覺不自覺地為學生“增負”,只是因為這樣做能夠提高成績。沒法對老師加以苛責,畢竟,成績是考核老師的重要指標。家長給學生施加壓力,老師給家長施加壓力,再往上,是教育評價體系在給老師施加壓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把成績作為指標,應該用什麼標準來考核評價老師呢?就算有學校想到了更好的考核辦法,給老師減輕了壓力,那社會各方面又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考核評價學校呢?說白了,學生身上的負擔,背後有複雜的壓力傳導鏈條,為學生減負的工作,目前仍停留在表面,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家長們心裡明白,作業的完成情況,包括作業的正確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如果完成不好或錯得太多,孩子免不了被老師批評。

網路圖

出於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家長也會主動地為孩子批改作業,老師拿到手裡的一定是家長修改過的版本。作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如實反映學習情況,讓老師知道孩子哪些方面需要提高,進而對教學作出調整。那麼,“家長版”作業還有這樣的功能嗎,如果失去功能,不就完全成了負擔嗎?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關鍵要從老師對待學生作業的態度入手。全錯的作業未必一無是處,全對的作業很可能埋藏了更嚴重的問題。學習是個過程,學生難免犯錯,教育本來就包括了對錯誤的糾正,這些最最簡單的道理,教育工作者必須牢記在心。

當然,這些道理老師也未必不懂,他們之所以自覺不自覺地為學生“增負”,只是因為這樣做能夠提高成績。沒法對老師加以苛責,畢竟,成績是考核老師的重要指標。家長給學生施加壓力,老師給家長施加壓力,再往上,是教育評價體系在給老師施加壓力。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把成績作為指標,應該用什麼標準來考核評價老師呢?就算有學校想到了更好的考核辦法,給老師減輕了壓力,那社會各方面又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考核評價學校呢?說白了,學生身上的負擔,背後有複雜的壓力傳導鏈條,為學生減負的工作,目前仍停留在表面,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