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自戀性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有關自戀性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 經典精神分析理論對自戀性人格障礙的解析是這樣的:患者無法將自我本能的心理集中力集中在的某一客體上, 使得集中力留在自我,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戀。 而現代客體關係理論的觀點則是, 自戀性人格障礙者的主要表現為“以自我為客體”, 簡單來說就是不分你我他。 這種現象的成因, 患者在年輕的時候經歷一些社交上的創傷, 例如長期和父母分開、父母關係不和等等。 這些經歷使得患者認為只有自己愛自己, 而且是理所應當的。

自體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科胡特認為輕度的自戀形式可能是一種良性的人格發展。 成年人懷有希望而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戀, 人生總是需要來自客體的鏡像作用。 科胡主張仍無法完全對另一個人的進行主觀認識。 他認為每一個人在嬰兒時期都有自大的傾向, 一旦不得到滿足就會大吵大鬧,

如果嬰兒或年幼時期無法得到滿足很可能留下童年陰影, 長此以往本來為了滿足自身對他人的想法, 轉化成自戀的傾向。 而且自戀情況會越來越嚴重。

患者多數會對自己的能力無法正確的認識,能力錯覺作為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的精神支柱,因此,患者總是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增強自身的自戀程度。 大部分患者認為自己生來就有特別的能力, 能做好每一件事。 無法對自身能力正確的評價來源於身邊朋友、父母等等對自身過度的誇獎, 使本人產生對自己能力判斷的失誤。 然而自命不凡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造成心理打擊甚至能摧毀他們的自尊,痛苦的同時還會出現憤怒、不滿、妒忌等等情緒。

對於年輕的孩子來說, 一部分人自戀時期受到的挫折甚至足以破壞他的自信, 轉而又形成自卑;另一部分則會選擇貶低他人來抬高自身, 拼命地找比自己優秀的人的缺點和毛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