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七大頂級國寶,不是我吹,隨便一件便能買下日本

1.《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其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 有“兵聖”的美譽, 他留下來的唯一著作《孫子兵法》, 是中國歷代研習兵法者必讀之書,

而且較早就有十餘種文字的譯本發行海外。 《孫子兵法》竹簡的出土也為為孫武、孫臏正名, 給了懷疑其真實性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 《孫子兵法》在世界上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叱吒風雲的拿破崙在作戰中經常閱讀;上世紀七十年代, 美國戰略專家根據《孫子兵法》, 提出改善美蘇關係的“孫子核戰略”, 《孫子兵法》還成為美國、日本等國企業家進行商戰的必讀之書。

2.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的書法帖本。 原本為行草墨蹟, 縱28.2釐米, 橫72.3釐米, 25行, 共230字。 這是顏真卿侄季明與其父杲卿于至德元年(756)間殉安史之亂後, 顏真卿于乾元年(785)祭侄靈前, 在極度悲憤中寫下此稿。 此稿意不書而在天機自動,

以篆法入行, 如熔金出冶, 隨地流走, 一瀉千里, 時出遒勁, 雜以流麗。 如蘇東坡所說“書法無意乃佳”, 被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與王羲之《蘭亭序》媲美。

3.瀆山大玉海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是鎮國玉器之首, 位列中國十大傳世國寶排名第七。

瀆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下令製作的, 其目的為反映元代國勢的強盛。 其雕琢裝飾繼承和發展了宋金以來的起凸手法, 隨形施藝;俏色處, 也頗具匠心。 瀆山大玉海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準。

4.北京人:五十萬年前的祖先

1929年12月2日,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 這一發現為世界人類史寫下了極為重要的一筆。 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的小山。 採石工常常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發現化石。 老百姓稱之為龍骨, 並將它們賣給中藥鋪。 1918年, 來華擔任礦政顧問的瑞典人安特生偶然來到龍骨山。 1926年, 外國學者們證實, 安特生等人1923年發掘出的化石中有一顆原始人的牙齒。 這一發現震撼了世界科學界, 沉睡了50萬年的北京人化石終於被發現了。

1927年, 中國地質調查研究所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分別代表中外雙方簽署了系統發掘周口店的協定, 經費由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 1929年12月2日下午4時許, 太陽落山,

寒意襲來。 在昏暗的燭光下, 有人忽然大聲叫了起來:這是什麼?人頭!主持發掘的專家裴文中激動地將其親手取出。

5.定陵:地下宮殿的輝煌

1956年, 發掘定陵的工作正式開始, 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 得到珍貴文物的同時, 考古學界也得到了許多教訓和啟示。 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考慮長陵太大,考古隊提議先試掘一小型陵墓以積累經驗。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鍬土。發掘從寶城南側一處砌磚塌陷處開始,在打開兩條探溝後,意外發現了一塊上面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這一石碑是定陵建成又土封後,為在皇帝皇后一去世立即找到墓門而留下的指示標記。依石碑所指,第三條探溝挖成。1957年5月,正值發掘工作一周年之際,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了。石隧道的盡頭出現了金剛牆。

6.淅川出土銅禁屬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通高28.8釐米、器身長103釐米、寬46釐米。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 撐多層鏤空雲紋,十二隻龍形異獸攀緣於禁的四周,另十二隻蹲於禁下為足。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複雜,令人歎為觀止。 現藏河南博物院。

7.秦始皇陵墓裡兵馬俑二號坑出土的一批青銅劍,又是一種舉世無雙的寶貝。這一批青銅劍共有19把,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棱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棱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當初在挖掘青銅劍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當人們把陶俑抬起後,這一把青銅劍竟然神奇般在一瞬間反彈平直。

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考慮長陵太大,考古隊提議先試掘一小型陵墓以積累經驗。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鍬土。發掘從寶城南側一處砌磚塌陷處開始,在打開兩條探溝後,意外發現了一塊上面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這一石碑是定陵建成又土封後,為在皇帝皇后一去世立即找到墓門而留下的指示標記。依石碑所指,第三條探溝挖成。1957年5月,正值發掘工作一周年之際,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了。石隧道的盡頭出現了金剛牆。

6.淅川出土銅禁屬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通高28.8釐米、器身長103釐米、寬46釐米。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 撐多層鏤空雲紋,十二隻龍形異獸攀緣於禁的四周,另十二隻蹲於禁下為足。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複雜,令人歎為觀止。 現藏河南博物院。

7.秦始皇陵墓裡兵馬俑二號坑出土的一批青銅劍,又是一種舉世無雙的寶貝。這一批青銅劍共有19把,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棱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棱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當初在挖掘青銅劍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當人們把陶俑抬起後,這一把青銅劍竟然神奇般在一瞬間反彈平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