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怡親王府、賢良寺到校尉小學,它見證了中國300多年的歷史

北京有多少胡同?據文獻記載, 在明代就有多達幾千條。 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裡, 藏著許許多多的如煙往事, 觸摸一扇斑駁的大門、一段殘垣, 仿佛能帶領我們重溫歷史。

位於王府井大街東邊的, 北起金魚胡同, 南到東單三條的校尉胡同, 明朝時便已成巷, 時稱校尉營。

在古代, 校尉是一種軍職, 漢代時僅次於將軍, 到了明清兩代, 衛士也稱為校尉而關於校尉營胡同的得名, 一直有兩種說法:一是緣于胡同曾居住過低級武官, 二是當年曾為軍事機構所在地。

到了清朝, 雍正皇帝即位的第二天, 便將他最信任、最喜愛的十三弟允祥封為怡親王。

而府第就在校尉胡同一帶, 稱為怡親王府。

雍正八年, 允祥病重, 雍正帝親自到王府探望。 不久, 允祥薨逝, 諡曰賢。 雍正帝悲慟不已, 雍正不僅親臨祭奠, 還為之輟朝三日。

允祥生前曾表示死後將宅院改為寺廟。 四年後, 他在校尉胡同的這座怡親王府改建為寺, 雍正皇帝親自賜名“賢良寺”, 並禦撰碑文, 以示紀念。

賢良寺現存北房

乾隆京城全圖繪有賢良寺, 東起今校尉胡同, 西鄰王府井大街, 北至金魚胡同, 南起帥府園胡同。 中路正門面闊五間, 大殿面闊七間, 左右配殿面闊七間, 後殿面闊五間。

乾隆二十年, 賢良寺遷建於冰渣胡同路北, 之後, 賢良寺便成了外省的朝廷重臣進京朝見的住處。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等晚清重臣進京時都寄住於此。 李鴻章第一次進京時便住在這賢良寺內, 之後的無數次進京, 李鴻章均在此居住。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之役時, 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從廣州被調回北京與八國聯軍議和, 就住在賢良寺。

當時的北京已被八國聯軍控制, 賢良寺因有李鴻章居住而成為當時“由清國政府管轄的兩個小院”之一。 1901年11月7日, 李鴻章在賢良寺死于欽差大臣任上。

民國時, 賢良寺對普通遊人開放。 據1935年出版的《北平旅行指南》中記載, 院中古柏參天, 老槐蔭地, 房舍寬敞, 十分幽靜。 寺中有畫工精緻生動的壁畫, “實臻上乘, 藝術之佳, 洵為近代所罕見”。 民國時, 在配殿設有民眾小學校。

清朝時, 這裡還是許多富貴人家操辦喪事的場所, 民國時, 這裡開設殯儀館, 是北京最大的殯儀館之一, 靈柩多停於北牆內, 直到1950年以後才停止。 1965年, 整頓地名時將冰渣胡同、二十四間房、西夾道併入, 統稱校尉胡同。

1949年後, 賢良寺內還有僧眾。 後來僧眾被遣散, 部分房屋被作為校尉小學的校舍。

而寺內那塊雍正禦碑被移至五塔寺的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冰渣胡同原先有兩個出口, 西口在校尉胡同, 北口在金魚胡同, 賢良寺位於胡同路北。 後來賢良寺四周的環境發生巨變, 先是冰渣胡同向北拐處改建, 北邊的出口處被堵, 變成東西走向的死胡同;後來寺北邊的金魚胡同拓寬, 兩旁建起高層賓館飯店;寺西邊的校尉胡同也拓寬, 通行公車;校尉小學改建, 將賢良寺大部分建築拆除。 原冰渣胡同也只剩下路南的幾座房子, 胡同原貌已不復存在。 一代名寺賢良寺, 只剩下寺東邊的一進小院, 深藏在校尉小學的高樓東邊, 見證著曾經的歲月, 告訴人們這座小院年代的久遠。

(責編:李兆年)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 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