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在亞洲大殺四方的97式坦克,在美國面前也不過是一堆廢鐵而已

二戰期間, 在眾多的陸戰兵器之中, 坦克實乃明星大殺器。 坦克出現在戰場上最早可追溯到一戰末期, 這一露面, 就成了各國的重點研究物件, 同時也迎來了一陣更加聲勢浩大的血雨腥風。

在二戰發生前的這20多年裡, 坦克研究的進度可謂是相當緩慢, 德國在1940年閃擊西線時, 其裝甲部隊的主力3型坦克相比一戰末期的雷諾FT17坦克也不過強了一丟丟。 但在之後的5年間, 坦克的飛速發展在歐洲戰場體現的淋漓盡致。 到了1944年, 德國的虎豹坦克、蘇聯的T34/85坦克已經和二戰初期的坦克完全沒有可比性。 德國也憑藉著先進的坦克技術迎來最輝煌的時期,

橫掃西歐, 擊潰法國又重創英國, 一雪一戰的恥辱。

這就不得不說到日本的97式坦克了, 其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引以為傲的中型坦克。 1937年, 97式坦克的設計定型並開始裝備到部隊。 名為中型坦克但戰鬥重量只有15噸,

相當於別國的一般輕型坦克。 其從57mm的短身管火炮到25mm的裝甲厚度, 風冷柴油機的動力裝置以及不對稱的炮塔, 相比較二戰期間坦克大國, 從產量到品質也只是一般而已, 算不上先進。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日本的97式坦克在遠東戰區可謂是耀武揚威,

不可一世, 因為當時的中國及東南亞各國軍事力量實為孱弱。 但也正是這種"兵不強, 馬不壯"的對手, 日本軍方逐漸產生了"東亞無敵手"的輕敵心理, 這樣反倒限制了日本在坦克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發展, 這讓他們在隨後的戰爭中吃了大苦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 日軍在多次突襲之中獲得了戰場優勢, 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戰區也取得了勢如破竹的戰果。 直到1945年在菲律賓的5號公路發生了一場美軍炮兵部隊與日軍坦克的碰撞, 其戰鬥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美軍以M4坦克打頭陣, 每每出現在戰場上, 日軍立即將97式、95式坦克藏起來, 只能偷襲美國大兵。 但這一天下來也幹掉日軍20餘輛坦克。

再後來隨著美軍的M3、M4坦克進入太平洋島嶼爭奪戰, 日軍的97坦克根本無法招架, 節節敗退。 日本此時再來改進坦克的設計也是回天無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 日本投降後, 蘇聯紅軍把部分97式坦克移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 因此, 解放軍的第一輛坦克是97式坦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