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900年清軍用竹竿挑塊點燃的油布伸進洋人陣地,洋人納悶:啥意思

1900年, 在大清國是光緒二十六年, 大清帝國走向繁榮富強舉世無雙的重要年頭, 面積不大的洋人使館區東交民巷, 早已被圍成了鐵桶一般。

這裡要說的, 是英國使館。 英國原本看中大清國怡親王的府邸, 提出以年租一千五百兩銀子租用, 最終卻沒談攏。 沒有辦法, 英國人最終就找到了康熙第七子昔日的王府, 說好了每年繳納一千兩租金, 因年久失修, 頭兩年租金作為修繕之用。

這一年的六月, 此處便是清軍義和團與使館軍隊交戰的地帶。 英國使館旁邊一條河, 河對岸就是肅親王府, 此時已經被日軍和義大利軍隊佔領。

這一天, 清軍便聲勢浩大地殺過來了, 還有氣沖鬥牛的義和團。

他們先是用炮, 轟開了王府的圍牆, 也就一個缺口, 接下來便靜悄悄沒一絲聲響。 英國人日本人義大利人都覺得奇怪, 就在這個時候, 卻看見缺口處伸進來一根竹竿, 竹竿頭上挑著一塊油布, 油布上有火。

這是啥意思啊?英國人日本人義大利人都看不懂。 過了許久, 才有聽過中國人說書的洋人反應過來:

“難道這個就是火燒赤壁的意思?”

英國人日本人義大利人都笑了。

其實牆外, 清軍也笑了。

但義和團沒有笑, 隨後他們就升級武器, 據說是在長竹竿上綁上飽蘸煤油的棉絮, 點燃後擲向使館, 引起大火, 而後義和團便趁著火勢不斷發起猛攻, 日、意軍隊傷亡慘重, 最後不得不挖地道撤出肅王府。

最終, 肅王府被毀成一片瓦礫, 而英使館, 甚事沒有。 更糟糕的是, 英使館緊挨著翰林院,

於是, 有一支清軍和義和團將煤油灑在翰林院中參天大樹之上, 然後將樹木點燃, 希望火勢蔓延, 燒毀英國使館。

但問題是, 清軍壓根就沒有把翰林院裡那些巨量的藏書撤出來。 這一把大火讓洋人們目瞪口呆, 洋人一面組織抵抗, 阻斷火勢向英使館蔓延, 另一方面分出人員搶救書籍, 令人惋惜的是, 更多的書籍來不及搶救, 損失最重的是有著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之稱的《永樂大典》, 被焚燒的只剩下殘篇剩簡。

燒書的, 是清軍和義和團。 救書的, 居然是洋人。 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