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的孩子,不是個東西:爸爸媽媽在“物化”你的孩子嗎?

很多父母, 對待孩子時, 如對待器物般隨意;評價孩子時, 如評價器物般冷漠;要求孩子時, 如使用器物般功利;孩子的待遇, 有時甚至比一件東西還不如——至少還沒有人要求餐桌能當鋼琴彈, 對孩子, 我們卻常常是想讓他有什麼功能, 他就得有什麼功能。

01 對待孩子, 如對待器物般隨意

帶娃在速食店吃早點, 旁邊坐了一家三口, 媽媽和小姑娘一身粉色系打扮, 相當精緻。

從我們一坐下來, 那位媽媽就在幫小姑娘梳頭發, 十幾分鐘後我們吃完離開, 媽媽的手還在小姑娘的頭髮上, 中間只停下一兩分鐘, 三口兩口把飯團塞進嘴裡。

媽媽手裡並沒有梳子或者任何有助於把孩子的頭髮梳理整齊的工具, 就是用自己的手指頭, 在那孩子頭上撓啊撓啊撓啊——撓到最後, 孩子的頭髮不但沒有更整齊、更漂亮, 反倒比剛才更淩亂了。

真心媽媽不禁就想了, 乖乖坐在那裡被媽媽毫無意義、毫無效率地鼓搗十幾分鐘頭髮的小姑娘,

真是好脾氣, 換成小時候的我自己, 早就跟我媽大喊大叫起來了:“你還有完沒完啊!”

最近, 我一直在想父母“物化孩子”——就是把孩子當成自己可以隨意擺弄的物件——的問題, 這個場景, 真是“物化孩子”的一個生動隱喻。

一位媽媽可以如此隨意、如此無意義地擺弄自己孩子的頭髮, 就可以同樣隨意地對待孩子的身體、物品、精神、空間, 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有一次, 我在悟空問答遇到了一個問題:“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在他房間裝監控嗎?”提問的內容, 真是讓人毛骨悚然, 難道僅僅因為孩子是自己生的, 你就能如此對他他, 絲毫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嗎?

02 評價孩子, 如評價器物般冷漠

我孩子不愛學習、我孩子缺乏專注力、我孩子不聽話、我孩子特別叛逆……一些父母評價孩子時, 很容易就拿來一個現成的標籤, 給孩子貼上, 絲毫不考慮孩子的具體表現到底是什麼樣的, 那些表現, 又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發生, 有哪些背景因素可以引發哪些“問題”。

那口氣, 就像是說“我手機壞了”、“我車子壞了”“我家停電了”一樣, 簡潔、客觀、不帶任何愛意——那是一種深刻的、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冷漠, 對沒有生命的器物一樣的冷漠。

接孩子放學時時, 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冷漠場景。

一種是, 爸爸媽媽接到孩子時, 馬上當著孩子的面, 跟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表現如何, 絲毫不考慮接下來要和老師討論的話題, 會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堪。

一種是, 老師為了什麼事, 讓家長留下來談談, 被約談的家長, 基本不會考慮支開孩子, 反而如老師的複讀機一般, 老師說一句什麼, 家長馬上就轉頭斥責孩子:“跟你多多少遍了, 你怎麼又這樣?!”

孩子的表情, 通常是木然、游離的, 仿佛習慣了這樣的場景,

然後習慣性地把自己變成了一件不聽、不看、不做反應的“物品”——孩子學會了“物化”他自己, 這是多可怕的事!

03要求孩子時, 如使用器物般功利

父母要求孩子“聽話”, 其實和要求東西好用, 沒什麼本質區別。 大部分父母, 是要求孩子“聽話”的——遵從父母的任何要求, 沒有自己的意願,對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不做反抗。

比如,爸媽認為你學習成績不好,要去做上補習班,孩子就得乖乖地去上補習班;

爸媽認為你該多才多藝、有些特長,你就得乖乖地去上那些興趣班,甭管那是父母的興趣,還是孩子自己的興趣;

爸媽認為每天早早起床是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那麼週末你想睡懶覺,就是缺乏自製力、就是壞習慣;

爸媽認為你學了鋼琴、小提琴就得每天堅持練習、不能放棄,那麼你不想練、想放棄的時候就是“沒毅力”。

總之,爸媽怎麼想,比孩子怎麼想重要得多,爸媽對孩子的希望太多了,孩子就得一一地去聽話地滿足,甭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甭管孩子累不累——很多孩子就這樣變成了滿足父母欲望的工具。

04孩子的待遇,有時甚至比一件東西還不如

雖然這麼說有些不恭敬,但我還是想說,有些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待遇,有時甚至比一件東西還不如。

比如,誰都知道鍋不能放火上幹燒,燒得時間長了,鍋會壞掉,但很多孩子,長期處於這種“幹燒”的狀態,父母只管給他們施壓,卻很少考慮如何給孩子支持、給孩子的內心注入充足的愛意作為能量。

誰都知道,再結實的物品,長時間過度使用,也會用壞掉,但很多孩子,都是處於“長時間過度使用”的狀態:學校下課了,還有課外班在排隊等著,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假期,爸媽又早就給他排好了假期的學習日程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多少爸爸關心過“我孩子這樣,他累嗎?”

再比如,誰都知道,是啥東西,就有啥用處,你不能要求餐桌同時又是鋼琴,也不能要求電腦同時又是手機,但對孩子,很多爸爸卻缺乏這樣的理性,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幹啥啥行,你想讓他有什麼功能,他就得有什麼功能。學習要好,琴棋書畫打球賽跑也樣樣都行——可是你想過嗎,即便有天才存在,他也不是樣樣都行的,何況,你的孩子有多大可能,真的是個小天才?

還有,在孩子教育上的功利。發現孩子哪裡欠缺,就想花點錢,送他去某個班,然後就想了,錢花到位了,問題就一定能解決。這種心態,和一個東西壞了,花錢去把它修好,有什麼區別?

孩子是個獨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就不是一件“東西”,我們如此對待孩子,於心何忍,又如何能說,這麼做,是在愛他?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沒有自己的意願,對違背自己意願的事,不做反抗。

比如,爸媽認為你學習成績不好,要去做上補習班,孩子就得乖乖地去上補習班;

爸媽認為你該多才多藝、有些特長,你就得乖乖地去上那些興趣班,甭管那是父母的興趣,還是孩子自己的興趣;

爸媽認為每天早早起床是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那麼週末你想睡懶覺,就是缺乏自製力、就是壞習慣;

爸媽認為你學了鋼琴、小提琴就得每天堅持練習、不能放棄,那麼你不想練、想放棄的時候就是“沒毅力”。

總之,爸媽怎麼想,比孩子怎麼想重要得多,爸媽對孩子的希望太多了,孩子就得一一地去聽話地滿足,甭管孩子喜歡不喜歡、甭管孩子累不累——很多孩子就這樣變成了滿足父母欲望的工具。

04孩子的待遇,有時甚至比一件東西還不如

雖然這麼說有些不恭敬,但我還是想說,有些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待遇,有時甚至比一件東西還不如。

比如,誰都知道鍋不能放火上幹燒,燒得時間長了,鍋會壞掉,但很多孩子,長期處於這種“幹燒”的狀態,父母只管給他們施壓,卻很少考慮如何給孩子支持、給孩子的內心注入充足的愛意作為能量。

誰都知道,再結實的物品,長時間過度使用,也會用壞掉,但很多孩子,都是處於“長時間過度使用”的狀態:學校下課了,還有課外班在排隊等著,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假期,爸媽又早就給他排好了假期的學習日程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有多少爸爸關心過“我孩子這樣,他累嗎?”

再比如,誰都知道,是啥東西,就有啥用處,你不能要求餐桌同時又是鋼琴,也不能要求電腦同時又是手機,但對孩子,很多爸爸卻缺乏這樣的理性,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幹啥啥行,你想讓他有什麼功能,他就得有什麼功能。學習要好,琴棋書畫打球賽跑也樣樣都行——可是你想過嗎,即便有天才存在,他也不是樣樣都行的,何況,你的孩子有多大可能,真的是個小天才?

還有,在孩子教育上的功利。發現孩子哪裡欠缺,就想花點錢,送他去某個班,然後就想了,錢花到位了,問題就一定能解決。這種心態,和一個東西壞了,花錢去把它修好,有什麼區別?

孩子是個獨立的、活生生的人,他就不是一件“東西”,我們如此對待孩子,於心何忍,又如何能說,這麼做,是在愛他?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