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另類臉譜:一位紅頂商人的能耐,撮合三位總督實行東南互保

晚清拾遺錄(十三):牆倒眾人推。

光緒二十六年, 李鴻章羽翼下的盛宣懷掌控著輪船招商局、上海電報局、華盛紡織總局、通商銀行、漢陽鐵廠以及萍鄉煤礦等一系列清朝大型企業, 切實關係著清朝的經濟命脈, 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些企業也被伊藤博文稱為“破屋子裡的好桌子”。 宣統三年升任郵傳部尚書, 盛宣懷也成為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 這個從一品的官職是晚清宦海眾所周知的肥缺, 因此在廟堂之間左右逢源。 然而在庚子大亂中, 盛宣懷在北方的企業受到很大損失, 米麥生意直接叫停, 通商銀行的在京畿地區的兩家分行被洗劫,

損失白銀二十六萬兩, 所以一旦義和團和戰事再蔓延至南方, 盛宣懷只剩回家抱孩子的戲份, 一手打造的商業版圖必將灰飛煙滅, 因此這位日後的紅頂商人開始展現出他的能耐。

其後, 盛宣懷積極為實現東南互保而奔走,

需要撮合三位元實權總督聯合, 這三位總督分別是是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及兩廣總督李鴻章。 至於李鴻章這位老上司自然好說話, 而且洞若觀火的李鴻章, 對於清廷北上勤王的詔書, 一直選擇視而不見, 因此撮合的重點自然放在劉坤一和張之洞身上。 為了說服劉坤一, 盛宣懷搬出了與劉坤一交往甚密的張謇當說客, 對於被稱為“可人”的張之洞, 則請出張之洞的密友趙鳳昌來遊說。 盛宣懷這番對症下藥十分有效, 兩江總督劉坤一一直對張謇“以國士相待, 言聽計從”, 而趙鳳昌在張之洞幕僚中一直備受重用, 有“湖廣總督張之洞, 一品夫人趙鳳昌”這樣的調侃。

但是趙鳳昌被張之洞派駐上海後, 這些流言自然不攻而破。 盛宣懷集合三人在上海碰頭後, 緊鑼密鼓地幕後聯合開始展開, 先是李鴻章果斷拋出“此亂命也, 粵不奉詔”, 並令盛宣懷將此電拍發劉坤一與張之洞兩人, 眼見著影響力最大的李鴻章已經出頭, 接下來盛宣懷遂力請張謇和趙鳳昌兩人火速前往南京和武漢,

當面再向劉、張二人闡明危急情勢, 請共實行東南互保。 緊接著劉坤一與張之洞積極回應, 劉坤一回電:“欲保東南, 留為大局轉機。 ”張之洞則拍複;“蔽處意見相同。 ”並請盛宣懷聯繫官紳, 在東南半壁與洋人達成協議。

最終, 在清廷廟堂之上正式宣戰五天后, 盛宣懷撮合下的三位總督, 實行東南互保。 在其主持下的各省代表, 與洋人商定了東南互保的的具體內容, 其中念於兩江、兩廣以及湖廣總督的實力, 規定洋人不得出兵, 而各地洋人安全由各省督撫負責。 此外, 盛懷宣接著還拉攏了閩浙總督、四川總督等人加入互保, 儘管廟堂之上氣憤到咬牙切齒, 仍然奈其不得, 畢竟這些有人馬、有地盤、有餉銀的督撫們已經尾大不掉。 直至八月二十日, 兩宮西狩途中頒佈罪己詔, 也算是默認了盛宣懷這一做法的合理性, 自此這個晚清宦海的大滑頭, 終於可以說出:“生平但知埋頭做事, 功不鋪張, 過不辯白, 吃虧在此。 即如東南互保, 非我策劃, 難免生靈塗炭。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