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觀察|首屆長三角品博會落幕,看各城市如何打造獨特“品牌”

隨便讓你說出長三角地區的幾個城市, 你會想起幾個呢, 上海、杭州、南京……還有呢?

按照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米勒博士的說法, 普通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七件以上的資訊單位, 那麼, 其餘4個讓人們記牢的位置應該會被各個城市削尖了腦袋爭奪。

如何才能讓人一下便能想起這座城市?如何讓你對這座城市產生最大興趣?“城市品牌”的概念由此產生。

首屆長三角共有19個, 除了上海, 江蘇9個, 浙江7個, 安徽2個。

“總的來說, 首屆品牌博覽會基本達到了預期, 各城市主題較突出, 風格較鮮明, 體現了長三角群的品牌魅力、綜合競爭力, 傳遞了品牌經濟的理念。 ”姜衛紅對澎湃新聞坦言, 由於是第一屆, 不足之處也是有的, “這正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

品博會背後其實是一些更為深刻的命題——在中國目前已有的19個城市群中, 長三角城市群如何打造成世界級品牌?在城市紮堆的當下,

各大城市的自我定位是什麼?畢竟, 鮮明的身份識別才是更長久的品牌吸引力。

城市的“彩色學”

當澎湃新聞記者走進品博會的場館時, 之前隱約擔心的“千城一面”的現象並未出現。 藍色主題與白色幕牆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青綠風格與一些精心設計的圖案形狀共同勾畫出城市優美閒適的生活輪廓。

“我們給每個城市策劃的展出面積都不算很大, 100平米左右。 ” 活動主辦方之一, 上海社科院院屬上海品牌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姜衛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這也就意味著, 要在方寸之間將一座城市及其特質展示出來, 就需要花些心思。

色彩選擇給人以直接的視覺刺激, 這是體現“心思”的一個關鍵。

赤橙黃綠青藍紫, 也許每個城市都有與其城市印象相適應的顏色, 這種色彩印象既來自於地理稟賦, 也同時為各個城市的歷史和現實塑造。

浙江舟山和江蘇連雲港是沿海城市。 過去多年來, 兩座城市在旅遊和漁業版圖上久負盛名, 豐富的海洋資源吸引外來遊客慕名光顧。 這兩座城市展館的主色調都是象徵大海的藍色。 當然, 藍色作為水元素的代表色, 不一定必須指代大海。 全國唯一環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省會城市安徽合肥, 也是以藍色作為主題背景。

即便是同一種顏色, 色彩的深淺也希望昭示不同理念。 深藍之於杭州和上海青浦區就是現代感與科技感的結合。 杭州城市館以深藍色佈景, 主題也與這種顏色相關——“未來之城、特色小鎮和市民中心”。

生機盎然的綠色, 也成為一些城市的選擇, 比如, 擁有良好生態稟賦的浙江麗水和江蘇鹽城。 地處浙江西南部的麗水連續14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居全省第一, 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位於江蘇中部的沿海城市鹽城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 其下轄縣級市東台這次也同樣以綠色布展, 還在展館內佈置了一個“森林木屋”, 將總面積6.8萬畝的黃海國家森林公園微縮其間。

4月初夏, 冷色調也許是明智的選擇, 但也有城市大膽選用紅色等暖色, 這依然是與其城市特歷史相適應的。 比如, 浙江嘉興選用的色調是紅色——中國共產黨在此誕生。

漫步于各個城市展館間, 所有參展城市都在向外界傳達著一個共性的理念——這座城市宜居宜業,

或至少宜遊。 這也許在試圖回答美國作家雅各曾在《美國城市的生與死》一書中提出的質疑, “大城市就等於是一個大雜燴、暴力之城、醜陋之城”?

長三角城市群, 代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最先進和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希望向世界傳遞出“這裡也宜居”的觀感。 所以, 各個城市自我推介時, 也會用很多的筆墨來介紹穿城而過的高鐵和地鐵交通, 以及該城市處於上海的 1-2小時通勤圈。

城市如何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城市, 在人們的心中猶如明信片, 什麼樣的城市印象會有什麼樣的剪影。 怎麼才能講好每座城市獨有的品牌故事?

行銷學奠基人傑克·特勞特曾在成名作《定位》一書中提出, 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裡,唯一的希望在於簡化理念。複雜是定位的大敵,簡單是定位的真諦。

有些城市目標非常明確,比如江蘇淮安,整個展廳以“淮味千年”為主線貫穿多個故事:一隻豬的回味,一隻蝦的傳奇,一朵花的綻放,一隻紅椒的火辣等,分別代表產自淮安的優質農產品黑豬、“盱眙龍蝦”、淮安紅椒等。

淮安坐落在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作為曾經的南船北馬交匯之地,也是淮揚菜發源地之一。近年來,淮安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成為中國已註冊地理標誌商標最多的地級市。

據南通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通館的陳設的目標是,在有限的展廳面積內,凸顯傳統與現實並舉,高大上與接地氣共存的南通城市面貌。

曾誕生張謇等諸多名人的南通位於上海的北翼。近年南通積極對接上海,正被建設成為“上海北大門”。遵循上述思路,南通選擇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沈繡”和曾在1906年義大利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的“頤生酒”作為南通文化歷史底蘊的代表,同時,選擇中天集團、中遠航運川崎船舶公司等展現南通的通信、海工等優勢產業。

展出產品和品牌凸顯城市產業差異,有的看起來“高大上”,有的“接地氣”。姜衛紅教授認為,無論是什麼行業,接地氣或高大上,均可以打造出品牌價值。換句話說,各行各業就像品牌皆可依託的“特洛伊木馬”,關鍵是“會打造”。

城市品牌塑造,如何避免同質?

然而,並非所有城市都對這個有關品牌展的理念有信心。比如,一些尚未參展的城市。再比如,當品博會進行到第二天,當百米範圍內其他城市還在賣力吆喝時,有的城市現場便已無人留守。

4月29日、30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過一些城市的企業品牌攤,三三兩兩的工作人員閑來無事發呆,除了一些展出大米、肉、酒水等展位還時不時有老人湊上前去,帶來些人氣,其他則乏人問津。

“我個人認為,城市品牌紮堆展出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展示內容重疊、較為同質化,特色不夠鮮明。”一位參展城市的發改委工作人員特意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參觀了兩層的展覽後,得出這個結論。

“為了接地氣,許多城市都有展出大米、醬菜、肉等農產品,可消費者怎麼通過這些種類繁多的類似品牌,來特別記住它背後的某個城市?”這位人士說,與他們預想的不大一樣,這次品牌展年輕群體來參觀的相對較少,大多是時間相對空閒的老年人,這讓他們感覺受關注度略有不夠。

但老人也有老人的好處。姜衛紅教授對澎湃新聞表示,老年人來觀展,大多是為尋覓一份來自家鄉的記憶與溫情。澎湃新聞記者在參展中遇到一位自小在揚州長大、退休後定居上海的老先生,他說妻子是淮安人,前天晚上從報紙上看到這個長三角城市群展後,第二天特地找到揚州和淮安展位,買了淮安的黑豬肉帶回家吃。

姜衛紅對記者表示,“不夠關注”的現象只是暫時的,也許加個限定詞“起初”更為貼切。他的底氣來自於對長三角城市群品博會的內涵的認可:“我們要追求理念的高度和創意、品質的高度,傳播品牌經濟的發展理念,讓她深入人心,推動各個成員城市轉型、產業升級。”

他也坦言,對於首屆品博會,參展城市重視程度不一,企業品牌有大有小,他希望下次參加的城市和參展人數都能更多,”首次博覽會的重點還是在於傳播一種理念,品牌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係與融合。今年算是開了個好頭。”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教授總結道,現在重視品牌,實際上就是代表從過去追求數量變成追求品質,“無論是國家、民族、企業、產品還是個人,在競爭環境當中,大家開始有了角色意識,而這就是競爭環境當中與對手區分的最基礎的東西。”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長三角品博會應當分為3個層面思考:第一,怎麼打造長三角城市群的品牌?或者說,要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其次,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應如何樹立各自城市的品牌?第三層,在每個城市品牌中,如何打造企業的品牌,最後讓企業品牌與城市品牌互相支撐,相得益彰。

這一問題在張暉明看來,其實是在談區域之間如何分工與協同,“區域品牌的打造,取決於區域內部各政府之間、企業之間的有機合作,利益均沾。”

品牌中國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常繼生更是直言,“我希望下一次長三角品牌論壇有一半坐的是政府領導。”

“你問我明年是否會來?我覺得看到‘長三角’這三個字還是會來的。”上述那個略發牢騷的城市參展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說。

在這個傳播過度的社會裡,唯一的希望在於簡化理念。複雜是定位的大敵,簡單是定位的真諦。

有些城市目標非常明確,比如江蘇淮安,整個展廳以“淮味千年”為主線貫穿多個故事:一隻豬的回味,一隻蝦的傳奇,一朵花的綻放,一隻紅椒的火辣等,分別代表產自淮安的優質農產品黑豬、“盱眙龍蝦”、淮安紅椒等。

淮安坐落在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作為曾經的南船北馬交匯之地,也是淮揚菜發源地之一。近年來,淮安大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成為中國已註冊地理標誌商標最多的地級市。

據南通市發改委區域經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南通館的陳設的目標是,在有限的展廳面積內,凸顯傳統與現實並舉,高大上與接地氣共存的南通城市面貌。

曾誕生張謇等諸多名人的南通位於上海的北翼。近年南通積極對接上海,正被建設成為“上海北大門”。遵循上述思路,南通選擇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沈繡”和曾在1906年義大利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的“頤生酒”作為南通文化歷史底蘊的代表,同時,選擇中天集團、中遠航運川崎船舶公司等展現南通的通信、海工等優勢產業。

展出產品和品牌凸顯城市產業差異,有的看起來“高大上”,有的“接地氣”。姜衛紅教授認為,無論是什麼行業,接地氣或高大上,均可以打造出品牌價值。換句話說,各行各業就像品牌皆可依託的“特洛伊木馬”,關鍵是“會打造”。

城市品牌塑造,如何避免同質?

然而,並非所有城市都對這個有關品牌展的理念有信心。比如,一些尚未參展的城市。再比如,當品博會進行到第二天,當百米範圍內其他城市還在賣力吆喝時,有的城市現場便已無人留守。

4月29日、30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過一些城市的企業品牌攤,三三兩兩的工作人員閑來無事發呆,除了一些展出大米、肉、酒水等展位還時不時有老人湊上前去,帶來些人氣,其他則乏人問津。

“我個人認為,城市品牌紮堆展出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展示內容重疊、較為同質化,特色不夠鮮明。”一位參展城市的發改委工作人員特意花了一上午的時間參觀了兩層的展覽後,得出這個結論。

“為了接地氣,許多城市都有展出大米、醬菜、肉等農產品,可消費者怎麼通過這些種類繁多的類似品牌,來特別記住它背後的某個城市?”這位人士說,與他們預想的不大一樣,這次品牌展年輕群體來參觀的相對較少,大多是時間相對空閒的老年人,這讓他們感覺受關注度略有不夠。

但老人也有老人的好處。姜衛紅教授對澎湃新聞表示,老年人來觀展,大多是為尋覓一份來自家鄉的記憶與溫情。澎湃新聞記者在參展中遇到一位自小在揚州長大、退休後定居上海的老先生,他說妻子是淮安人,前天晚上從報紙上看到這個長三角城市群展後,第二天特地找到揚州和淮安展位,買了淮安的黑豬肉帶回家吃。

姜衛紅對記者表示,“不夠關注”的現象只是暫時的,也許加個限定詞“起初”更為貼切。他的底氣來自於對長三角城市群品博會的內涵的認可:“我們要追求理念的高度和創意、品質的高度,傳播品牌經濟的發展理念,讓她深入人心,推動各個成員城市轉型、產業升級。”

他也坦言,對於首屆品博會,參展城市重視程度不一,企業品牌有大有小,他希望下次參加的城市和參展人數都能更多,”首次博覽會的重點還是在於傳播一種理念,品牌與城市經濟發展的關係與融合。今年算是開了個好頭。”

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教授總結道,現在重視品牌,實際上就是代表從過去追求數量變成追求品質,“無論是國家、民族、企業、產品還是個人,在競爭環境當中,大家開始有了角色意識,而這就是競爭環境當中與對手區分的最基礎的東西。”

多位與會專家認為,長三角品博會應當分為3個層面思考:第一,怎麼打造長三角城市群的品牌?或者說,要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其次,在長三角城市群中,應如何樹立各自城市的品牌?第三層,在每個城市品牌中,如何打造企業的品牌,最後讓企業品牌與城市品牌互相支撐,相得益彰。

這一問題在張暉明看來,其實是在談區域之間如何分工與協同,“區域品牌的打造,取決於區域內部各政府之間、企業之間的有機合作,利益均沾。”

品牌中國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常繼生更是直言,“我希望下一次長三角品牌論壇有一半坐的是政府領導。”

“你問我明年是否會來?我覺得看到‘長三角’這三個字還是會來的。”上述那個略發牢騷的城市參展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