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石渠奇觀:松格嘛呢石經城和八格嘛呢石經牆

八格嘛呢石經牆

舉世聞名的巴格瑪尼牆在四川省石渠縣, 牆體厚2-3m, 最高處約3m, 全長1.7公里, 是目前藏區最長的瑪尼牆。

瑪尼牆每片石片上刻著的是字箴言和《甘珠爾》、《丹珠爾》的部分經文。 牆頭迎風飄揚著五色經幡, 牆體兩邊的視窗裡擺放著各種佛像, 瑪尼牆邊上是長長的轉經筒牆、八寶白塔和經幡塔群等, 整座建築群就像紮溪卡草原上的一條巨龍, 百年歷史而成為天下奇觀。

巴格瑪尼牆是信徒們在石上一錘一鑿刻上經文, 再一塊塊壘上去後逐漸形成的, 從第一塊瑪尼石算起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一)這裡古稱“太陽部落”, 是一片永恆而輪回的淨土。

四川石渠縣, 海拔4024米, 是離太陽最近的“世界第一高城”。 石渠縣位於川、青、藏三省的交界處, 屬甘孜藏族自治州, 世界最長最大的巴格瑪尼牆就矗立在這裡。 這裡到處彌漫著自然的聲響, 飛翔著經幡與白雲, 飛翔著藏家人的祈福與夢想。 每次煨桑祭祀後, 藏家人便在這裡留下各式各樣的瑪尼石, 留下大大小小刻有箴言咒語及佛菩薩等造像的瑪尼石。

日久天長, 越壘越高, 越壘越長, 凸現成著名的巴格瑪尼牆。 天長日久, 它都這麼無聲無息矗立在這叫做“太陽部落”的地方。 一眼難以望到盡頭的色彩斑斕的巴格瑪尼牆, 是祈福與夢想的地方, 甚或神仙的故鄉。 千百年的歲月像風, 滄桑了彩繪著佛像與經文的瑪尼石。 這裡的歷史很古老, 長城一樣的瑪尼石牆令人恍若隔世。 風一樣的歲月裡, 紮溪卡草原綠了又黃, 黃了又綠, 輪回而年輕。 巴格瑪尼牆卻老了, 滄桑的天宇裡, 它如大地凸起的經脈, 隱藏著人世最深奧的謎底, 像一個永不可解的謎。 (二)關於瑪尼石的傳說, 風一樣在巴格瑪尼牆中縈繞。 關於牆的來歷,有一段"善牆"和"惡牆"的故事。 300年前,紮溪卡草原上有一對男女相愛,卻因女富男窮,地位懸殊而遭到家庭的阻撓,兩人決定私奔,姑娘不幸在度過雅礱江時被激流卷走,悲傷的小夥子準備投江隨姑娘而去,被在此修行的巴格活佛相救,並勸其皈依了佛門,後來,小夥子將姑娘留下的財寶贈與活佛,活佛請工匠雕刻瑪尼石,砌成了一段"善牆";另有兩個朋友結伴遠行,其中一人起了邪念,將朋友謀財害命,卻被巴格活佛巧遇,勸其棄惡從善,那人跟隨活佛苦修,終成正果,他將劫得的財物交出,活佛用以修了一段"惡牆",善惡兩牆相連.慢慢地,前往朝覲的信眾越來越多將牆越砌越長......很久很久以前,
藏族先民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充滿了敬畏, 他們將難以涉足的巍峨雪山奉為神山, 將不知深淺的浩瀚湖泊稱為神湖,認為各式各樣的神靈不僅掌管著自然界的風雲變幻,也主宰著人類的生老病死與靈魂超度……他們虔誠信奉著“萬物有靈”的苯教。佛教進入藏區後,由於苯教思想的根深蒂固,二者紛爭數百年,留下了不少的殺戮事件,也留下了無數詭譎奇異的傳說,最終結合成帶有濃厚苯教色彩的藏傳佛教。於是,像對空氣的需求一樣,宗教于藏家人,如同呼吸,呼也自然,吸也自然。

瑪尼石上的經文,刻宏篇大著的有,刻片語只言的也有,而刻有六字箴言者居多。六字箴言刻于一石的稱“瑪尼折周”,六字箴言分別刻於六塊小石的稱“朵周折周”。瑪尼石上的圖像,大都是佛陀菩薩、高僧大德者、本尊護法神……這些圖像,或威猛懾人,或柔婉慈祥,無不閃躍著生命的律動,蘊含著令人神往的璀璨佛光。無數瑪尼石壘成了巍峨的巴格瑪尼牆,供奉著藏家人凝固了的夙願。無論春夏,還是秋冬,它都將藏家人的祈願和神靈們在冥冥中交談。巴格瑪尼牆,朴質而高貴,單純而豐富, 是藏傳佛教宗教經典與石刻藝術的寶庫。它的美,無與倫比。

松格嘛呢石經城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廣袤的草原上,群山環抱的曠野中,會矗立著這樣一座神聖而奇特的石頭城。位於四川省最西北端的石渠縣,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和位置最偏遠的一個縣,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海拔較高,每年的外來光顧者寥寥無幾。然而,在這裡卻藏匿著一個罕見的世界奇觀:一座完全用一塊塊刻滿佛教經文、六字真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壘砌起來的嘛呢石城——松格嘛呢石經城。

這座高約20米,完全由嘛呢石經堆砌而成的巨型建築,曾是格薩爾王時期用以祭奠戰場亡靈的祈福之地,又在不經意間成為青藏高原千年滄桑變遷的見證者。相傳,這座距離石渠縣城80公里的石經城,是由格薩爾王的叔叔所建,其開動到完工,僅僅用了7天。

當走近石經城,不得不對藏族人民的偉大智慧感到驚訝。這座完全由刻有佛教經文、六字箴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壘砌而成,沒有使用任何物質進行黏合的巨型建築,不僅在千年的歲月裡屹立不倒,還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發雄偉壯麗。

整座石經城外部顏色呈暗紅色,當地人介紹,這是因為建造之初,被噴灑過一種從天然植物中提煉而成的紅色染料所致,雖然歷經了風雨的洗禮,到如今顏色仍然清晰可辨。

在外牆上,嵌有許多方形神龕,裡面放置著刻有佛教故事和彩色佛像的嘛呢石刻,神龕的周圍掛滿了彩色的經幡和祭拜者供奉的潔白哈達,遠遠望去,讓人心生一股敬畏之情。沿著內部狹窄的回形通道走進城內,層層堆疊的經文石板間,鑲嵌了許多五顏六色的佛像泥塑,小心翼翼地觸摸著這些刻有經文的石板,耳邊仿佛傳來了千年前高原戰事中的廝殺聲和祭拜者口中的虔誠的呐呐聲。

據說,這座石經城是一座永遠也長不高的城,其地面部分同深埋在地底的部分高度總是保持一致,無論當地人往上堆砌多高的嘛呢石刻,它都會往下陷入相同的高度。這座石經城豐富的顏色,獨特的建築風格令人感到十分震撼,同時也深深折服於前人的藝術造詣。

如今,仍然有許多當地人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前來祭拜,並且虔誠地供奉上刻有經文的嘛呢石刻,也許對於他們來說,這塊神聖之地,將永遠是他們信仰和堅韌精神的承載。

將不知深淺的浩瀚湖泊稱為神湖,認為各式各樣的神靈不僅掌管著自然界的風雲變幻,也主宰著人類的生老病死與靈魂超度……他們虔誠信奉著“萬物有靈”的苯教。佛教進入藏區後,由於苯教思想的根深蒂固,二者紛爭數百年,留下了不少的殺戮事件,也留下了無數詭譎奇異的傳說,最終結合成帶有濃厚苯教色彩的藏傳佛教。於是,像對空氣的需求一樣,宗教于藏家人,如同呼吸,呼也自然,吸也自然。

瑪尼石上的經文,刻宏篇大著的有,刻片語只言的也有,而刻有六字箴言者居多。六字箴言刻于一石的稱“瑪尼折周”,六字箴言分別刻於六塊小石的稱“朵周折周”。瑪尼石上的圖像,大都是佛陀菩薩、高僧大德者、本尊護法神……這些圖像,或威猛懾人,或柔婉慈祥,無不閃躍著生命的律動,蘊含著令人神往的璀璨佛光。無數瑪尼石壘成了巍峨的巴格瑪尼牆,供奉著藏家人凝固了的夙願。無論春夏,還是秋冬,它都將藏家人的祈願和神靈們在冥冥中交談。巴格瑪尼牆,朴質而高貴,單純而豐富, 是藏傳佛教宗教經典與石刻藝術的寶庫。它的美,無與倫比。

松格嘛呢石經城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廣袤的草原上,群山環抱的曠野中,會矗立著這樣一座神聖而奇特的石頭城。位於四川省最西北端的石渠縣,是四川省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和位置最偏遠的一個縣,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海拔較高,每年的外來光顧者寥寥無幾。然而,在這裡卻藏匿著一個罕見的世界奇觀:一座完全用一塊塊刻滿佛教經文、六字真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壘砌起來的嘛呢石城——松格嘛呢石經城。

這座高約20米,完全由嘛呢石經堆砌而成的巨型建築,曾是格薩爾王時期用以祭奠戰場亡靈的祈福之地,又在不經意間成為青藏高原千年滄桑變遷的見證者。相傳,這座距離石渠縣城80公里的石經城,是由格薩爾王的叔叔所建,其開動到完工,僅僅用了7天。

當走近石經城,不得不對藏族人民的偉大智慧感到驚訝。這座完全由刻有佛教經文、六字箴言和佛像的嘛呢石刻壘砌而成,沒有使用任何物質進行黏合的巨型建築,不僅在千年的歲月裡屹立不倒,還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發雄偉壯麗。

整座石經城外部顏色呈暗紅色,當地人介紹,這是因為建造之初,被噴灑過一種從天然植物中提煉而成的紅色染料所致,雖然歷經了風雨的洗禮,到如今顏色仍然清晰可辨。

在外牆上,嵌有許多方形神龕,裡面放置著刻有佛教故事和彩色佛像的嘛呢石刻,神龕的周圍掛滿了彩色的經幡和祭拜者供奉的潔白哈達,遠遠望去,讓人心生一股敬畏之情。沿著內部狹窄的回形通道走進城內,層層堆疊的經文石板間,鑲嵌了許多五顏六色的佛像泥塑,小心翼翼地觸摸著這些刻有經文的石板,耳邊仿佛傳來了千年前高原戰事中的廝殺聲和祭拜者口中的虔誠的呐呐聲。

據說,這座石經城是一座永遠也長不高的城,其地面部分同深埋在地底的部分高度總是保持一致,無論當地人往上堆砌多高的嘛呢石刻,它都會往下陷入相同的高度。這座石經城豐富的顏色,獨特的建築風格令人感到十分震撼,同時也深深折服於前人的藝術造詣。

如今,仍然有許多當地人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前來祭拜,並且虔誠地供奉上刻有經文的嘛呢石刻,也許對於他們來說,這塊神聖之地,將永遠是他們信仰和堅韌精神的承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