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中國真正的科技瓶頸,根本就不是晶片

轉自押沙龍yashl

一、

中興這個事情, 還是想說兩句。

想說兩句, 是因為我就是個電子工程師(是不是有點小吃驚?), 美國說要停止供貨的那些晶片, 有些我可能也用過。 不光我用過, 我想大部分中國的電子工程師都用過。

我主要做數位電路這一塊, 當然, 類比的、射頻的也見過一些。 在我印象中, 我基本就沒有用過國產晶片, 因為根本就沒有可用的。 比如時鐘鎖相環這一塊, 基本上就是TI公司的, ADI公司的, 或者IDT公司的, 就在這裡頭挑。 FPGA晶片, 就是xilinx, altera這幾個。

中國晶片落後麼?肯定是落後, 而且是全方位的落後。 從設計能力到製造能力,

中國目前都差一大截, 尤其是製造能力, 這個是事實。 就像我們覺得華為啊中興啊很厲害, 但是他們依賴的很多重要技術就是被包在晶片封裝裡面的那些外國玩意。

既然落後, 我當然希望中國在這方面趕上去。 但是, 我並不覺得這個是生死攸關的, 不計成本的問題。

二、

首先, 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危險。 就像中興這事, 看不出來美國有利用晶片技術全面扼殺中國科技企業的意圖。

中興犯錯犯得太離譜, 一個錯誤連著一個錯誤, 蠢得跟當年水門事件裡尼克森手下那幫人似的, 換成歐洲公司都有可能被美國收拾。 當然, 美國在這個時機翻出這事, 是有給貿易戰加碼的意圖, 但如果無限誇大, 那就有點陰謀論了。

其實, 你有多安全, 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你掌握的科技有多全面。

現代這個世界, 中國不可能把所有重要領域的科技能掌握到, 你再厲害也有受制於人的地方。 你不惜代價追趕晶片技術了, 精密儀器追趕不?飛機發動機追趕不?感測器追趕不?都不惜代價麼?那哪來的那麼多代價?

說到底, 誰能萬事不求人呢?

你的安全程度, 不是取決你能不能自力更生, 而是取決你多大程度上能嵌進世界經濟體系裡去。 你嵌進去的程度越深, 你依賴別人的地方越多, 但別人依賴你的地方也會越多。 大家彼此牽制, 就沒有人能隨便把你趕出局。 美國現在真要扼殺中國製造, 他自己的經濟也會出大問題。 這就是因為我們已經嵌到這個經濟體系裡去了。

該追趕的技術還是要追趕, 但是還是要重視成本, 重視商業邏輯。 其實中國要尋找技術突破點的話, 最好的選擇還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一些可能發生重大變革, 重大洗牌的技術領域,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彎道超車。 技術領域發生重大變革的時候, 大家的技術起點一定程度上會被拉平, 誰如果佔據先機就會占很大的便宜, 最適合新玩家進入, 比AI就可能是這樣的一個領域。

一個日趨成熟穩定的行業, 硬去趕超就不見的划算。

電子晶片技術我覺得就屬於這樣的領域, 用不了多少年, 這個技術就會到物理尺度的極限, 很難再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技術差距的縮小只是個時間問題, 到那個時候起作用的可能就是純商業邏輯。

該研究還是要研究, 該發展還是要發展, 但是用打仗的思維不惜代價地插入這個領域, 真的不見得划算。

三、

再扯遠一點, 中國現在的技術瓶頸是晶片麼?

我覺得不是。 當然也不是錢。 中國每年的技術研發投資已經是世界第二, 並不缺錢, 真正缺的還是優秀的教育。

當然, 我上大學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說的不一定準確。 反正我個人的感覺是:中國的教育適合培養大量的、合格的工程師, 但是極不適合培養出頂尖的科技人才。

中國大學帶有濃厚的官僚氣息, 腦子裡還是管理的思維, 不是求知的思維, 總體還是上級管下級那一套。 讓發論文大家就拼命發論文, 讓出成果大家就拼命湊成果。 說到底, 大學沒有真正尊重知識。

這樣一個環境裡, 是很難出現費曼、霍金那樣的人物。 在這個氣氛下, 中國的基礎研究很難真正發展上去, 而理工科出身的人都知道:基礎研究是最重要的。 真正決定一個國家未來技術水準的, 就是你現在的基礎研究水準。 除了基礎研究以外, 尖端方面的技術研究肯定也存在這個問題。

中國大學的教育方法, 可能比較適合培養出大量我這樣的工程師, 穿著格子衫, 背著電腦包, 編著代碼, 設計著電路圖, 幹活倒也不出什麼錯, 但也就是普通工程師。

這些人當然也很重要, 沒有這些人物, 中國也無法取得這些年的進步。 但是中國要想升級換代, 在國際分工裡佔據比較高的位置, 光靠這樣的人就不行了。

中國人很聰明, 也很努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量又如此龐大,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出很多很多一流的創新性科技人員。但是現在數量明顯不夠,而且如果沒有留學這個管道,恐怕數量還會更少。

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教育上。從小學的時候,我們就不鼓勵孩子真正去創新,去求知,到了大學,我們還是不鼓勵孩子真正去創新,去求知。中國不時爆發出的亂七八糟科技醜聞,我覺得也是一個縮影。最近出的那個事兒,我覺得也是一個縮影。

長遠來看,這個才是中國真正的瓶頸。

四、

此外,我還想說說另一個問題,就是西方到底對我們有沒有敵意?

我前面說過,認為美國要用晶片技術全面扼殺中國科技企業,這個肯定是陰謀論的,目前看不出美國有這個意圖,限制是有的,但談到扼殺,恐怕美國做不到,做到了代價也太大。

不過美國對中國確實是有一些敵意的,至少是有些警惕。其實不僅是美國,歐洲恐怕也有,只不過有美國站在前頭,襯托不出歐洲而已。

歐美對中國的這種態度,當然是有他們的道理。如果我是歐美人,我也會警惕中國。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中國和他們差別太大了。我們和他們是兩種社會狀態,兩種生活方式。美國和中國之間就不僅僅是國家之間正常的競爭,而且多少也是兩種未來社會的競爭。

比如在歷史上,英國是世界老大,德國要興起,蘇聯要興起,英國都會拼命搏鬥,但是美國興起,它就沒這麼大抵觸。兩個世界老大的交接是非常和平的。這是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社會狀態方式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我衰落了雖然不爽,但是不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不是要改變我生存方式的問題。

就像如果加拿大成了二十一世紀的老大,美國人當然也會不爽,但也就是不爽而已,但如果俄國要成老大,你看美國又是什麼態度?現在中國崛起,歐美(尤其是美國)的警惕,肯定帶有這種社會意識層面因素。

第二個就是經濟層面上的。

中國在世界的崛起主要是靠規模和體量。目前中國人均GDP大約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全球就已經在談論中國崛起了,如果中國人均GDP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那GDP就會大大超過美國。雖然GDP不能直接對應影響力,但肯定是有作用的。當然,能不能達到這個這個數字,還是個未知數,但是畢竟是可能的,大家都在考慮這個可能性啊。

如果到了那一天,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

考慮到中美稅收和福利之間的區別,中國人均GDP是美國一半的時候,人均收入可能連三分之一都不一定到。這就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從一個富國變成了一個比較窮的國家。這在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它裡面的工人,可能不再是一群相對富裕的、享受各種福利、有強大工會的職工,而是一群相對比較窮的、沒有什麼福利的、沒有什麼工會傳統的職工。

這樣的經濟體靠體量和規模成了主流,那麼對歐美普通老百姓來說,肯定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以往的世界經濟主導國家的興起,比如19世紀上半頁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19世紀下半葉德國經濟的崛起(德國是全世界最早搞工人福利的)、20世紀美國的崛起(當時美國工資比歐洲高出一截),都是把主流國家的待遇和福利往上拉,只有中國的崛起(如果真的崛起的話),很可能是把其他主流國家往下拉的。

他們當然會警惕啊。

但不能說他們警惕了,咱們就不發展啊,但是發展模式,確實存在不同的選擇。

五、

你要是問中國會不會發展到上面說的那個水準,我覺得從長遠看是肯定的。從中短期看,我不知道。

我覺得不光我不知道,整個世界上也沒有人真正知道。

也很努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量又如此龐大,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出很多很多一流的創新性科技人員。但是現在數量明顯不夠,而且如果沒有留學這個管道,恐怕數量還會更少。

我覺得真正的問題就是出在教育上。從小學的時候,我們就不鼓勵孩子真正去創新,去求知,到了大學,我們還是不鼓勵孩子真正去創新,去求知。中國不時爆發出的亂七八糟科技醜聞,我覺得也是一個縮影。最近出的那個事兒,我覺得也是一個縮影。

長遠來看,這個才是中國真正的瓶頸。

四、

此外,我還想說說另一個問題,就是西方到底對我們有沒有敵意?

我前面說過,認為美國要用晶片技術全面扼殺中國科技企業,這個肯定是陰謀論的,目前看不出美國有這個意圖,限制是有的,但談到扼殺,恐怕美國做不到,做到了代價也太大。

不過美國對中國確實是有一些敵意的,至少是有些警惕。其實不僅是美國,歐洲恐怕也有,只不過有美國站在前頭,襯托不出歐洲而已。

歐美對中國的這種態度,當然是有他們的道理。如果我是歐美人,我也會警惕中國。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中國和他們差別太大了。我們和他們是兩種社會狀態,兩種生活方式。美國和中國之間就不僅僅是國家之間正常的競爭,而且多少也是兩種未來社會的競爭。

比如在歷史上,英國是世界老大,德國要興起,蘇聯要興起,英國都會拼命搏鬥,但是美國興起,它就沒這麼大抵觸。兩個世界老大的交接是非常和平的。這是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社會狀態方式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我衰落了雖然不爽,但是不是生死存亡的問題,不是要改變我生存方式的問題。

就像如果加拿大成了二十一世紀的老大,美國人當然也會不爽,但也就是不爽而已,但如果俄國要成老大,你看美國又是什麼態度?現在中國崛起,歐美(尤其是美國)的警惕,肯定帶有這種社會意識層面因素。

第二個就是經濟層面上的。

中國在世界的崛起主要是靠規模和體量。目前中國人均GDP大約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全球就已經在談論中國崛起了,如果中國人均GDP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那GDP就會大大超過美國。雖然GDP不能直接對應影響力,但肯定是有作用的。當然,能不能達到這個這個數字,還是個未知數,但是畢竟是可能的,大家都在考慮這個可能性啊。

如果到了那一天,對世界經濟意味著什麼?

考慮到中美稅收和福利之間的區別,中國人均GDP是美國一半的時候,人均收入可能連三分之一都不一定到。這就意味著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從一個富國變成了一個比較窮的國家。這在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影響力最大的國家,它裡面的工人,可能不再是一群相對富裕的、享受各種福利、有強大工會的職工,而是一群相對比較窮的、沒有什麼福利的、沒有什麼工會傳統的職工。

這樣的經濟體靠體量和規模成了主流,那麼對歐美普通老百姓來說,肯定不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以往的世界經濟主導國家的興起,比如19世紀上半頁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19世紀下半葉德國經濟的崛起(德國是全世界最早搞工人福利的)、20世紀美國的崛起(當時美國工資比歐洲高出一截),都是把主流國家的待遇和福利往上拉,只有中國的崛起(如果真的崛起的話),很可能是把其他主流國家往下拉的。

他們當然會警惕啊。

但不能說他們警惕了,咱們就不發展啊,但是發展模式,確實存在不同的選擇。

五、

你要是問中國會不會發展到上面說的那個水準,我覺得從長遠看是肯定的。從中短期看,我不知道。

我覺得不光我不知道,整個世界上也沒有人真正知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