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是如何制冰的?這裡告訴你答案

古人是在冬天制冰。 他們把河水結的冰挖出來, 存放到地窖裡, 夏天用。

咱們以清朝為例。 每年冬至過後就是皇家鑿冰儲冰的日子。

此事歸工部都水司負責。 每年鑿河取冰之前, 要祭拜河神, 感謝河神賜予的冰塊。 古人對大自然還是敬畏的。 皇帝是天的兒子嘛, 動爸爸的東西, 不恭敬還行。

鑿出來的冰會修整的四四方方, 並且有標準的尺寸要求, 這樣就可以很高效地利用冰窖的空間了。 冰窖一般都挖建在半地下。 在清朝大部分時期裡, 建冰窖是國家壟斷行業, 老百姓不允許建。 冰窖有兩種, 一種是官窖, 專供皇家使用, 另一種是府窖, 供王爺們使用。

在北京就有個冰窖口胡同。 就是一個清朝時期的官窖所在地。 它之所以修建在此地, 是因為旁邊就有城市水系的枝蔓。 從西邊的玉泉山引水至此, 與東邊的通州大運河水系貫通, 南邊就是皇室的什刹海景區, 當然還有後來老舍自沉的太平湖。

這麼豐富的水源源不斷流過, 自然為古人制冰提供了方便之地。

像現在的供暖季一樣, 每年有個供冰季。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開始, 到七月三十位置, 供冰兩個月有閏月就算是抄上了, 可以多享用些時日。

用冰主要有兩個地方。

一是來給皇家的屋子降溫, 當綠色空調使用。 裝冰的容器也是有講究的。 外面是木制的, 內裡是鉛或錫的, 只要不直接喝就不會重金屬中毒。 二是冰鎮食物的。

因為夏天的冰非常珍貴, 所以, 皇帝會對喜愛的大臣的防暑降溫賞賜是按等級發“冰票”。

大臣可以憑票領冰。

所以如果您在清朝的夏天能喝上一碗冰鎮酸梅湯, 絕對比82年的拉菲要款式的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