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白刃戰曾經是日本武士的自豪:直到被美軍的衝鋒槍打成篩子!

二戰中, 我們經常能看到日軍在垂死掙扎之際一邊高喊著自己的信條, 一邊端著刺刀向敵軍陣地沖去。 那麼, 為何在已具有現代化戰爭雛形的二戰, 日軍還採取這種近乎原始的自殺性攻擊手段呢?其原因恐怕還是要從歷史中去尋找。

十三世紀, 元朝大軍兩次入侵日本。 面對弓馬嫺熟的蒙古騎兵, 日本島上的戰馬根本無法和元軍的相抗衡, 因此日本武士只能抓住一切機會下馬與蒙古人展開貼身白刃戰, 最後再加上颱風助陣, 竟然兩次不可思議的擊退元軍的入侵。 從此“神風”變成了保佑日本民族的天助之風, 而白刃戰就成為日本武士戰勝對手的終極手段。

西南戰爭中, 反幕鬥士西鄉隆盛在鹿兒島起兵成功吸引了大量武士, 面對現代化裝備的明治政府軍隊, 一些劍術精湛的武士經常利用山地丘陵等複雜地段不斷設伏, 待政府軍士兵列隊通過時一同沖出, 將後者殺個人仰馬翻。 西鄉隆盛和他的武士們雖然在西南戰爭中失敗了, 但是白刃戰還是給政府軍隊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自此日本軍隊開始逐漸重視拼刺技術, 甚至連輜重兵都開始大量練習拼刺, 海軍也不例外。 1909年日本陸軍修改《步兵操典》時, 明確將“決定戰鬥最終勝負的方式是刺刀突擊”列入條例之中。 此時“刺刀突擊”已經程式化, 變為了戰鬥的終極手段。

據不完全統計, 二戰期間日本總共生產了680多萬刺刀, 遠超其它各參戰國。 那麼, 在火器已經大量使用的二戰, 日軍為何還如此在意“刺刀突擊”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要想把一個剛剛入伍的懵懂少年變成冷酷無情的殺手, 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去練習拼刺, 甚至去拿活人做刺殺訓練!

這種訓練的結果會迅速使士兵喪失原有的良知和最基本的道德理念,

迅速變成一個毫無情感、赤裸裸的殺人機器。 在中國戰場上, 國民黨軍隊的拼刺水準往往不如日軍, 在與日軍進行近距離拼刺時, 可能三四個中國士兵才能戰勝一個日本兵。 這種情況直到1940年以後才有所緩解。 當時日軍大批主力被抽調到亞洲其它戰場, 拼刺水準普遍有所下降。

當熱衷於“萬歲衝鋒”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遇到火力兇悍的美軍時,其結局也只能是集體“玉碎”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1942年8月21日的瓜島泰納魯河口之戰了。當時,由一木清直支隊長率領的約1000人日軍在泰納魯河口和美軍遭遇,由於此前美軍已經偵察到日軍的動向,在河口附近佈置了機槍火力點和帶刺鐵絲網,因此戰鬥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無數端著步槍亡命衝鋒的日軍士兵瞬間被打成了篩子,戰場上屍橫遍野。最終,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1:20!日軍的精神勝利法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戰後,日本將拼刺技術逐漸發展為類似劍道的體育專案——《銃劍道》,還列入了自衛隊的訓練內容。值得我們尤其關注的是,日本文部科學省2017年4月公佈新版日本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專門指出,要在中學體育教育章節內新增名為“刺槍術”的武術科目,綱要稱“應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接觸日本的傳統和固有文化。”

看來,日本的這一根深蒂固的“傳統”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傳承與發揚。

當熱衷於“萬歲衝鋒”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遇到火力兇悍的美軍時,其結局也只能是集體“玉碎”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1942年8月21日的瓜島泰納魯河口之戰了。當時,由一木清直支隊長率領的約1000人日軍在泰納魯河口和美軍遭遇,由於此前美軍已經偵察到日軍的動向,在河口附近佈置了機槍火力點和帶刺鐵絲網,因此戰鬥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無數端著步槍亡命衝鋒的日軍士兵瞬間被打成了篩子,戰場上屍橫遍野。最終,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驚人的1:20!日軍的精神勝利法遭到了徹底的失敗。

戰後,日本將拼刺技術逐漸發展為類似劍道的體育專案——《銃劍道》,還列入了自衛隊的訓練內容。值得我們尤其關注的是,日本文部科學省2017年4月公佈新版日本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專門指出,要在中學體育教育章節內新增名為“刺槍術”的武術科目,綱要稱“應讓學生能夠更深層次接觸日本的傳統和固有文化。”

看來,日本的這一根深蒂固的“傳統”並沒有就此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傳承與發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