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見過淩晨3點的徐州嗎?

生活在徐州的你

一定沐浴過日光

讚美過夕陽

體驗過城市之多彩

也肯定穿梭過車流

置身過五光十色

體驗過城市之喧囂

但白天熙熙攘攘的街頭

到了晚上卻呈現出另外一幅景象

當淩晨降臨

你對她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相信很多人難以脫口而出

因為當陽光褪去、淩晨降臨

身處被窩的我們

對這一刻的切身體驗與記憶少之又少

在過去的幾天裡

無線徐州小編用鏡頭記錄下了

淩晨三、四點鐘

徐州勞動者們的身影

他們用一束束“光”

照亮了城市淩晨的夜

↓↓↓

時間 03:00變電站:保障之“光”

位於泉山區的吳莊變電站, 承擔著我市十座110千伏變電站運維職責, 供電範圍覆蓋徐州市主城區及新城區。 淩晨三點, 47歲的運維班長岳崇立和同事李冬梅正穿過黑黢黢的停車場, 走進10千伏開關室, 進行巡視檢查。

10千伏開關室內設備是確保居民用電品質、保障居民正常用電的“晴雨錶”,若淩晨居民家中出現電壓異常,往往會影響第二天的正常用電,嶽崇立在淩晨檢查中都會格外仔細。

由於接到新的停電任務,嶽崇立要立即製作專業的“停電操作票”,而天一亮他就要奔赴停電現場進行一系列的停電操作。“老一輩電力人是我的榜樣,”岳崇立對記者說,“這份職業我幹了27年,你問我累不累,其實早習慣了。”

時間 03:00醫院:生命之“光”

路上偶爾有救護車的藍光閃耀;淩晨的醫院卻一直燈火通明。接到救護車送來的病人,急診室的醫生、護士們,忙著搶救病人,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在急診外科工作的程向前今年30歲,他說,由於突發情況多,情況大多緊急,淩晨的急診室絕對是無眠的,“很考驗人,但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煉吧。”

淩晨,急診科接診了重症腦出血患者、嚴重車禍傷者……醫護人員走路都帶風,在和死神賽跑!當然,也有醉酒不省人事,又突然撒潑耍賴的中年大叔,淩晨的這一幕,頗有些魔幻色彩。這就是淩晨急診室的一幕幕。

時間 03:10煤礦綜采區:安全之“光”

淩晨,煤礦機電技術員吳建群在採煤機電控箱前,打開工具箱,拿出儀器、儀錶、清洗液等工具,開始逐一檢查設備電控線路,並一一作好記錄,然後開始拆卸、佈線……

“我的工作,就是負責採煤機變頻器、主控以及採掘設備電控修理。”吳建群笑著說,“有人叫我‘技術大拿’,談不上,還是‘老吳’順耳!”

當晚,得知井下採煤機變頻器出現故障,吳建群就急匆匆地換上工裝,帶著檢修工具直奔井下,一直忙到淩晨三點多才上井休息。這也是他一周內待在礦上的第五天。

時間 03:30火車站:前行之“光”

淩晨,火車頭的照明燈望著遠方的黑夜,停留歇息,又再次出發。晚上七點半到次日清晨八點半,是客運員彭瑋的值班時間,“我們就是負責接發列車、組織旅客,並為旅客及時提供服務,值班晚上基本沒有休息時間。”

作為鐵路樞紐城市,徐州夜間至淩晨的車次不少,平均每5到10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駛入。車輛進站、人流吞吐,此時出門在外的人,大都面露倦容卻行色匆匆……在彭瑋看來,不少旅客要比自己更加辛苦。

每一輛南來北往的列車在停靠車站期間,都是列車上水工杜亮最忙碌的時候。淩晨三點半,杜師傅和2名組員來到停站的列車旁,準備從鐵軌旁的水井抽水。

從水井抽出的水通過水管注入車廂,以保障車內乘客用水。在杜師傅所負責的兩條相鄰軌道上,每晚共計要駛入35到40輛列車,每輛列車需要上水的車廂為18節。也就是說,一個晚上,杜師傅就要承擔近700節車廂的上水任務。

在水管一次次與車廂的接合中,杜師傅將“生命之源”不斷地輸送給更多的旅客,雖然車上的人對此毫無察覺,但杜師傅做得依然那麼賣力。

時間 04:00黃河社區:陪伴之“光”

淩晨,樓道內開關奶箱的聲音常常“躡手躡腳”地闖進我們的夢鄉,率先提醒我們新一天的到來。在黃河社區,這個聲音來自65歲的送奶工張學榮。

每天淩晨3點50,張學榮就會趕到附近奶站提奶,黃河社區的送奶量是每天7大筐,她要趕在六點之前將這些奶送完,生怕耽誤了孩子們上學。

雖然是個老小區,但這裡也是張學榮工作了30年的地方。從前,送奶是她的副業,退休後,副業成了主業。

“我還想幹,跟這社區居民基本上都熟了,30年的感情,我願意給大家送奶。”張阿姨說,“雖然現在不缺錢花,兒女都想讓我在家休息,我跟他們說,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服務別人的事,為啥不幹?”

時間 04:30農貿市場:奔跑之“光”

“嘩啦啦”的推車聲在淩晨顯得刺耳,這是攤主段大姐在飛奔。每天淩晨,丈夫老楊都會開車拉滿滿一車菜來到攤位,幹練的段大姐開始“卸貨”。

“常年都是這個點進貨,晚上七點半下班,幹活不都這樣嘛。”段大姐身手麻利,“卸”菜熟練,速度特別快。

“這一車菜,沒稱過,我估計有千把斤。”老楊邊說邊找了個推車前來幫忙,但段大姐此時已經裝滿了3架推車,大約用了10分鐘。

“卸完貨就得擺攤,越快越好,不然一會顧客就來了。”段大姐和老楊把菜推到攤前,開始擺上攤位,菜品繁多,位置複雜,段大姐有條不紊,就像在收拾家裡的房間。

“今天又得賣不少。”旁邊的攤主開玩笑地說。

段大姐笑笑,沒有說話,她的額頭已沁滿了亮堂堂的汗水。

時間 04:50環海西路:靚麗之“光”

每天淩晨五點,空蕩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他們“發光”的身影。52歲的李玉紅做環衛工作11年,她的職責是清理城區道路的垃圾,淩晨五點開始清掃,早飯後七點半進行垃圾揀拾,擦垃圾箱、道路護欄等,直到中午十二點。

“我是農村的,能夠在城市裡工作我很滿足。所以我沒覺得有啥辛苦,不少環衛工人都是老師傅,他們肯定更辛苦。”李玉紅說。

的確,每天起早貪黑,數年如一日……他們的辛苦,只為了徐州這座城市更加美麗。

當然,偌大的城市

不僅僅是上面這些

還有一些地方

在淩晨中發著“光”

(路邊的巡邏車)

(路燈點亮摩托車小哥的前行路)

(灑水車作業後 亮得反光的路面)

……

這些,都是他們工作的常態

為這座城市而勞動的不眠人

在淩晨三四點

用自己辛勤的勞動

點亮了城市的一個又一個角落

為我們營造舒適的環境

為大眾的生活提供便捷

因而,這些平凡人的勞動

彙聚成為“徐州之光”

榮耀著徐州

它裝扮著徐州的夜色

也點亮了城市的文明

10千伏開關室內設備是確保居民用電品質、保障居民正常用電的“晴雨錶”,若淩晨居民家中出現電壓異常,往往會影響第二天的正常用電,嶽崇立在淩晨檢查中都會格外仔細。

由於接到新的停電任務,嶽崇立要立即製作專業的“停電操作票”,而天一亮他就要奔赴停電現場進行一系列的停電操作。“老一輩電力人是我的榜樣,”岳崇立對記者說,“這份職業我幹了27年,你問我累不累,其實早習慣了。”

時間 03:00醫院:生命之“光”

路上偶爾有救護車的藍光閃耀;淩晨的醫院卻一直燈火通明。接到救護車送來的病人,急診室的醫生、護士們,忙著搶救病人,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在急診外科工作的程向前今年30歲,他說,由於突發情況多,情況大多緊急,淩晨的急診室絕對是無眠的,“很考驗人,但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煉吧。”

淩晨,急診科接診了重症腦出血患者、嚴重車禍傷者……醫護人員走路都帶風,在和死神賽跑!當然,也有醉酒不省人事,又突然撒潑耍賴的中年大叔,淩晨的這一幕,頗有些魔幻色彩。這就是淩晨急診室的一幕幕。

時間 03:10煤礦綜采區:安全之“光”

淩晨,煤礦機電技術員吳建群在採煤機電控箱前,打開工具箱,拿出儀器、儀錶、清洗液等工具,開始逐一檢查設備電控線路,並一一作好記錄,然後開始拆卸、佈線……

“我的工作,就是負責採煤機變頻器、主控以及採掘設備電控修理。”吳建群笑著說,“有人叫我‘技術大拿’,談不上,還是‘老吳’順耳!”

當晚,得知井下採煤機變頻器出現故障,吳建群就急匆匆地換上工裝,帶著檢修工具直奔井下,一直忙到淩晨三點多才上井休息。這也是他一周內待在礦上的第五天。

時間 03:30火車站:前行之“光”

淩晨,火車頭的照明燈望著遠方的黑夜,停留歇息,又再次出發。晚上七點半到次日清晨八點半,是客運員彭瑋的值班時間,“我們就是負責接發列車、組織旅客,並為旅客及時提供服務,值班晚上基本沒有休息時間。”

作為鐵路樞紐城市,徐州夜間至淩晨的車次不少,平均每5到10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駛入。車輛進站、人流吞吐,此時出門在外的人,大都面露倦容卻行色匆匆……在彭瑋看來,不少旅客要比自己更加辛苦。

每一輛南來北往的列車在停靠車站期間,都是列車上水工杜亮最忙碌的時候。淩晨三點半,杜師傅和2名組員來到停站的列車旁,準備從鐵軌旁的水井抽水。

從水井抽出的水通過水管注入車廂,以保障車內乘客用水。在杜師傅所負責的兩條相鄰軌道上,每晚共計要駛入35到40輛列車,每輛列車需要上水的車廂為18節。也就是說,一個晚上,杜師傅就要承擔近700節車廂的上水任務。

在水管一次次與車廂的接合中,杜師傅將“生命之源”不斷地輸送給更多的旅客,雖然車上的人對此毫無察覺,但杜師傅做得依然那麼賣力。

時間 04:00黃河社區:陪伴之“光”

淩晨,樓道內開關奶箱的聲音常常“躡手躡腳”地闖進我們的夢鄉,率先提醒我們新一天的到來。在黃河社區,這個聲音來自65歲的送奶工張學榮。

每天淩晨3點50,張學榮就會趕到附近奶站提奶,黃河社區的送奶量是每天7大筐,她要趕在六點之前將這些奶送完,生怕耽誤了孩子們上學。

雖然是個老小區,但這裡也是張學榮工作了30年的地方。從前,送奶是她的副業,退休後,副業成了主業。

“我還想幹,跟這社區居民基本上都熟了,30年的感情,我願意給大家送奶。”張阿姨說,“雖然現在不缺錢花,兒女都想讓我在家休息,我跟他們說,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服務別人的事,為啥不幹?”

時間 04:30農貿市場:奔跑之“光”

“嘩啦啦”的推車聲在淩晨顯得刺耳,這是攤主段大姐在飛奔。每天淩晨,丈夫老楊都會開車拉滿滿一車菜來到攤位,幹練的段大姐開始“卸貨”。

“常年都是這個點進貨,晚上七點半下班,幹活不都這樣嘛。”段大姐身手麻利,“卸”菜熟練,速度特別快。

“這一車菜,沒稱過,我估計有千把斤。”老楊邊說邊找了個推車前來幫忙,但段大姐此時已經裝滿了3架推車,大約用了10分鐘。

“卸完貨就得擺攤,越快越好,不然一會顧客就來了。”段大姐和老楊把菜推到攤前,開始擺上攤位,菜品繁多,位置複雜,段大姐有條不紊,就像在收拾家裡的房間。

“今天又得賣不少。”旁邊的攤主開玩笑地說。

段大姐笑笑,沒有說話,她的額頭已沁滿了亮堂堂的汗水。

時間 04:50環海西路:靚麗之“光”

每天淩晨五點,空蕩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他們“發光”的身影。52歲的李玉紅做環衛工作11年,她的職責是清理城區道路的垃圾,淩晨五點開始清掃,早飯後七點半進行垃圾揀拾,擦垃圾箱、道路護欄等,直到中午十二點。

“我是農村的,能夠在城市裡工作我很滿足。所以我沒覺得有啥辛苦,不少環衛工人都是老師傅,他們肯定更辛苦。”李玉紅說。

的確,每天起早貪黑,數年如一日……他們的辛苦,只為了徐州這座城市更加美麗。

當然,偌大的城市

不僅僅是上面這些

還有一些地方

在淩晨中發著“光”

(路邊的巡邏車)

(路燈點亮摩托車小哥的前行路)

(灑水車作業後 亮得反光的路面)

……

這些,都是他們工作的常態

為這座城市而勞動的不眠人

在淩晨三四點

用自己辛勤的勞動

點亮了城市的一個又一個角落

為我們營造舒適的環境

為大眾的生活提供便捷

因而,這些平凡人的勞動

彙聚成為“徐州之光”

榮耀著徐州

它裝扮著徐州的夜色

也點亮了城市的文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