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風水>正文

浙江台州三門:章氏一族一枝獨秀吐芳菲

浙江台州三門: 章氏一族一枝獨秀吐芳菲

曾祥裕 曾海亮

我應浙江台州弟子陳人和的邀請, 從贛州來到浙江台州三門, 這是一個風景風麗的山城, 與我考察過的貴州盤縣等地風光相似。 這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地方, 數風流人物, 章氏一族一枝獨秀吐芳菲。 風水師的職責不僅用所學一技之長, 為眾生祈福, 而且還要留心做社會調查, 從風水角度來解讀歷史名人的盛衰之變。 在做完風水業務之餘, 我抽暇考察了章氏一族陰陽宅風水。 事後我深在感觸: 地靈人傑 , 演繹風水玄機;愛心善舉 積德蔭護後人。

圖為章一山祠前後風水

三門地理概貌

一個文人筆下的三門地理景觀:三門域內山脈發于天臺, 水緣東海, 襟一灣而帶五港, 引淞滬而接閩廣, 吐納天地風雲, 熔鑄山海魂魄。

經瞭解, 三門縣位於台州東北部沿海, 西枕天臺山, 東頻三門灣, 北接寧海縣, 南界臨海市。 大陸部分東西長約50公里, 南北寬約38公里, 大陸面積1072平方公里。 海岸線(陸岸)長167公里, 海域438平方公里。 地勢西南高, 東北低。

最大山脈為湫水山脈, 主峰王戲梁為三門最高峰, 海拔882.4米, 可遠眺三門灣, 觀日出奇景。 三門灣內有三條水道:即蛇蟠水道、貓頭水道和滿山水道。

境內有七溪五港。 七溪自北至南分別為:清溪、珠遊溪、亭旁溪頭嶴園裡溪、白溪、花橋溪、山場溪;五港自北至南分別為:旗門港、海遊港、健跳港、浦壩港和洞港。

其中健跳港為台州第二大港, (僅次於海門港)水深一般12米左右, 最深處47米, 是深水避風良港, 可建萬噸級碼頭。 經專家多次論證, 健跳港區電力資源豐富, 可建核電廠、火電廠、潮汐發電站。 2004年7月21日, 經國務院批准建設三門核電一期工程。

在吃飯時, 弟子小陳說到三門的發展遠景, 臉上溢出幸福的憧憬。

憑世間借這地理優勢, 三門人千百年來與自然共生息, 創造了燦爛的農漁文明。 以前我只知道福建的蟹鮮美, 但是當我品嘗了三門的大青蟹後, 更覺是其鮮美更勝一籌。

人才輩出 章氏一枝吐芳菲

步入海游縣城蟠龍公園南側的章氏兩館一祠, 只見巍峨的門樓, 飛簷吊角;雄偉的正殿, 雕樑畫棟;寬敞的後殿, 莊嚴肅穆。 我走過國內不少地方, 對宗祠情有獨鍾, 因為宗祠古建築的靈魂是風水,

章氏後代合影

新建的章一山祠選址蟠龍公園南側的“下嶴山”,

內含章一山紀念館、海游章氏文化紀念館。 從章氏大事記瞭解到, 選址到定向均為江西風水師所為。 章氏紀念館位於脈線之下。 經測, 坐向為午山子向甲午分金, 水口癸醜, 坤申、庚酉水上堂, 朝應峰從左到右為丁、坤、酉、辛、乾、壬、寅等峰秀麗, 正面朝應峰為筆架形;後龍山坤峰挺秀, 山上建有電視塔, 站在祠前看, 明堂開闊, 左右護砂內彎有情。

動工於2007年4月的海游章氏兩館一祠, 在章氏族人自籌資金的情況下, 跨時5年, 於去年中秋節終於正式開館了。 現在章一山祠等建築成了三門的一張文化名片。

這個凝聚著海游上萬名章氏心血的紀念館,記錄著從章氏遠祖到海游章氏始祖章玫公,從清代傑出代表翰林章一山,到當代活躍在社會各界的英傑才俊,如前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播章偉秋等章氏名人,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對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其功績留存汗青,德行啟示後人。

如此規模和氣派的宗族紀念館,在國內實不多見,這說明了章氏宗族人心齊,有能人,會辦事。

章氏家族歷史悠久

章一山全家福

歷史鏡頭拉回800多年前,章氏先祖之一章玫公由長安路總管改授甯海鎮守,遷居海游,從此開啟了海游章氏32世族人奮發進取,建功立業的新篇章。

據考證,章氏源自炎帝,章姓始于姜姓,章氏立姓時間約在西元前664年,發祥地在河北河間,至今已有2674年,傳90多世,全國近300萬人。章玫公是福建浦城人,先祖太傅公章仔鈞保閩立勳,練夫人捨身保全城的事蹟在福建當地流傳至今。在章一山祠正殿安放著開山祖夫婦的雕像,我雖為異姓人,也懷著恭敬之心朝著章氏先祖鞠躬致禮。

章氏開山夫婦祖像

宋紹興二年(1132年),章玫公被調任寧海(今三門),現海游支派章氏約4.5萬人。由於歷史悠久,作為名勝古跡之一的海游章氏宗祠,原本有4座,牌坊10多座。然時過境遷,大部分已隨歷史灰飛煙滅,但章氏族人俊傑輩出,這些人和事,隨著歲月流逝,越發感召後人。

在章氏才俊中,有兩進士、兩狀元,他們是可與方孝孺齊名的明翰林院庶起士章樸和晚清翰林章一山,明武狀元章黼和“日本狀元”、清二品章亮元。還有文舉人章思開,太學士章業培,及當代的東海艦隊福建基地副司令員章巨集,北京軍區軍事法院院長章洪珊,國民黨陸軍少將章思泉等。尤其是章一山與其長孫章文晉,雙雙被選為三門縣十大歷史名人。

章氏枝繁葉茂 祖德涵養造福後人

章氏一族人才輩出,有其歷史原因,但是更有風水陰宅蔭護之功和祖德涵養之力。

我們在章一山祠後龍山腰上找到了章氏部分古墳,其中一個為“北宋知事始祖漢傑章公夫人穆氏之墓,坐向為丁山癸向198度。墓碑落款為海游章氏後裔孫敬立,西元2011年歲次辛卯杏月重建。”顯然這古墳得到重修。古墳重修,最好在原址復原,保持原有的墓制風格,不要貪大求洋,隨意擴大規模,更不可以隨意改變坐向分金。

從這個古墳的形法上來說,還是可圈可點的。要龍脈有千里來龍氣勢;要秀水有秀水上堂;要護砂有青龍白虎內彎有情;要朝應峰有筆架山正向主穴。

風水是來自外部環境的恩賜,而章氏先人的善行則是積陰德,善有善報的因果效應。

海游章氏先祖章一山,即章梫(1861-1949)名正耀,初名桂馨,字立光,號一山,三門縣海遊人。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清光緒三十年登進士第,殿試授翰林院檢討。 章梫世居三門縣海遊鎮。父思培公嚴於家教,母林氏知書識禮,都出生於書香門第。

章一山有三子:長子章以蜀,早亡;三子章以燕,火殤;次子章以吳1897年生於三門海游,逝於1978年。

章一山才學豐富,還富於愛心,他曾在故鄉創辦小學,招收農家子弟入學。除免費提供書簿紙張筆墨以外,還給每個學生髮兩件藍布長衫衣料。教師工薪皆由章氏宗祠產支付。唯一讓學生破費的是春秋兩季黃魚上市之際,由家長饋贈教師黃魚兩尾,聊作“束修”以示學生敬意。未幾,章又慨然將祖遺樓屋、平房二十餘間捐贈學校。

章一山六十九歲那年,即民國19 年(1929),台州六縣旱災嚴重,先生以賣字畫所得款項救濟災民,即與在滬同鄉78人成立“台災急賑會”,籌集救濟款物6萬多銀元,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回故里。

章一山七十九歲那年,即民國29年(1939)天津發生水災,到處成為澤國,貧民的房屋被大水沖塌,流離失所。先生借兒子去銀行上班的小船,去富有之家募捐,奔忙數月,水才退去,自身被潮侵襲,不思飲食月餘,得醫治才康復。

章一山直至八十歲,即民國30年(1940)80歲生辰時,還將賣字所得2000元,寄給宗族首事,作公益之需,其中大部分亦用於海游小學。

一個清貧的文人,有如此淡泊心態,有如此扶持後生的胸懷,有如此關愛芸芸眾生的執著,不得不教我們當今有權有勢的先富者羞愧!禮義之邦的中華民族,扶弱救貧的精神將在現代文明過程中與我們漸行漸遠,這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精神的倒退,讓我們沉思,究竟哪兒出了錯?

相關連結:三門勝跡

1、古刹廣潤寺:東晉興甯間,敦煌僧曇獻在瑞雲山麓建造普濟院,宋大中祥符間賜額廣潤寺。明代曾兩次擴建,規模宏偉。寺院四周,古木參天,竹林掩映。雅致幽靜。現為三門中學校址,存千佛樓一座。

2、精秘庵和古城飛瀑:位於城北精秘山上,明景泰間為裘聖僧休庵退居之所,有大殿、西廂房等建築,系穿鬥式構架,硬山頂,黃牆表瓦,景物清幽。庵旁有一岩洞,洞口僅可一人穿越,內有房兩間,窗戶開於懸崖峭壁。遠望宛如古城,舊稱石城山,山上有一澗從岩壁流下,雨後飛瀑如千仞白練,稱古城飛瀑。

3、“慈母石”:城東郊馬家山麓有一巨石,面臨在溪,潮汐相通。傳昔有漁人下海,其母登此望之,故名“慈母石”。宋明之來,慈母石名聞遐邇,代有文人瞻仰,墨客吟誦。

4、馬家山有羅適墓,現已修葺一新。縣城南山風景區,為居民就近休憩勝地,1980年始建,林茂竹翠,鳥語花香,山腰有葆青亭,山頂有龍山亭可以眺遠。

這個凝聚著海游上萬名章氏心血的紀念館,記錄著從章氏遠祖到海游章氏始祖章玫公,從清代傑出代表翰林章一山,到當代活躍在社會各界的英傑才俊,如前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中央電視臺知名主播章偉秋等章氏名人,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對社會作出了傑出貢獻,其功績留存汗青,德行啟示後人。

如此規模和氣派的宗族紀念館,在國內實不多見,這說明了章氏宗族人心齊,有能人,會辦事。

章氏家族歷史悠久

章一山全家福

歷史鏡頭拉回800多年前,章氏先祖之一章玫公由長安路總管改授甯海鎮守,遷居海游,從此開啟了海游章氏32世族人奮發進取,建功立業的新篇章。

據考證,章氏源自炎帝,章姓始于姜姓,章氏立姓時間約在西元前664年,發祥地在河北河間,至今已有2674年,傳90多世,全國近300萬人。章玫公是福建浦城人,先祖太傅公章仔鈞保閩立勳,練夫人捨身保全城的事蹟在福建當地流傳至今。在章一山祠正殿安放著開山祖夫婦的雕像,我雖為異姓人,也懷著恭敬之心朝著章氏先祖鞠躬致禮。

章氏開山夫婦祖像

宋紹興二年(1132年),章玫公被調任寧海(今三門),現海游支派章氏約4.5萬人。由於歷史悠久,作為名勝古跡之一的海游章氏宗祠,原本有4座,牌坊10多座。然時過境遷,大部分已隨歷史灰飛煙滅,但章氏族人俊傑輩出,這些人和事,隨著歲月流逝,越發感召後人。

在章氏才俊中,有兩進士、兩狀元,他們是可與方孝孺齊名的明翰林院庶起士章樸和晚清翰林章一山,明武狀元章黼和“日本狀元”、清二品章亮元。還有文舉人章思開,太學士章業培,及當代的東海艦隊福建基地副司令員章巨集,北京軍區軍事法院院長章洪珊,國民黨陸軍少將章思泉等。尤其是章一山與其長孫章文晉,雙雙被選為三門縣十大歷史名人。

章氏枝繁葉茂 祖德涵養造福後人

章氏一族人才輩出,有其歷史原因,但是更有風水陰宅蔭護之功和祖德涵養之力。

我們在章一山祠後龍山腰上找到了章氏部分古墳,其中一個為“北宋知事始祖漢傑章公夫人穆氏之墓,坐向為丁山癸向198度。墓碑落款為海游章氏後裔孫敬立,西元2011年歲次辛卯杏月重建。”顯然這古墳得到重修。古墳重修,最好在原址復原,保持原有的墓制風格,不要貪大求洋,隨意擴大規模,更不可以隨意改變坐向分金。

從這個古墳的形法上來說,還是可圈可點的。要龍脈有千里來龍氣勢;要秀水有秀水上堂;要護砂有青龍白虎內彎有情;要朝應峰有筆架山正向主穴。

風水是來自外部環境的恩賜,而章氏先人的善行則是積陰德,善有善報的因果效應。

海游章氏先祖章一山,即章梫(1861-1949)名正耀,初名桂馨,字立光,號一山,三門縣海遊人。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清光緒三十年登進士第,殿試授翰林院檢討。 章梫世居三門縣海遊鎮。父思培公嚴於家教,母林氏知書識禮,都出生於書香門第。

章一山有三子:長子章以蜀,早亡;三子章以燕,火殤;次子章以吳1897年生於三門海游,逝於1978年。

章一山才學豐富,還富於愛心,他曾在故鄉創辦小學,招收農家子弟入學。除免費提供書簿紙張筆墨以外,還給每個學生髮兩件藍布長衫衣料。教師工薪皆由章氏宗祠產支付。唯一讓學生破費的是春秋兩季黃魚上市之際,由家長饋贈教師黃魚兩尾,聊作“束修”以示學生敬意。未幾,章又慨然將祖遺樓屋、平房二十餘間捐贈學校。

章一山六十九歲那年,即民國19 年(1929),台州六縣旱災嚴重,先生以賣字畫所得款項救濟災民,即與在滬同鄉78人成立“台災急賑會”,籌集救濟款物6萬多銀元,幫助災民度過難關,回故里。

章一山七十九歲那年,即民國29年(1939)天津發生水災,到處成為澤國,貧民的房屋被大水沖塌,流離失所。先生借兒子去銀行上班的小船,去富有之家募捐,奔忙數月,水才退去,自身被潮侵襲,不思飲食月餘,得醫治才康復。

章一山直至八十歲,即民國30年(1940)80歲生辰時,還將賣字所得2000元,寄給宗族首事,作公益之需,其中大部分亦用於海游小學。

一個清貧的文人,有如此淡泊心態,有如此扶持後生的胸懷,有如此關愛芸芸眾生的執著,不得不教我們當今有權有勢的先富者羞愧!禮義之邦的中華民族,扶弱救貧的精神將在現代文明過程中與我們漸行漸遠,這物質文明的進步和精神的倒退,讓我們沉思,究竟哪兒出了錯?

相關連結:三門勝跡

1、古刹廣潤寺:東晉興甯間,敦煌僧曇獻在瑞雲山麓建造普濟院,宋大中祥符間賜額廣潤寺。明代曾兩次擴建,規模宏偉。寺院四周,古木參天,竹林掩映。雅致幽靜。現為三門中學校址,存千佛樓一座。

2、精秘庵和古城飛瀑:位於城北精秘山上,明景泰間為裘聖僧休庵退居之所,有大殿、西廂房等建築,系穿鬥式構架,硬山頂,黃牆表瓦,景物清幽。庵旁有一岩洞,洞口僅可一人穿越,內有房兩間,窗戶開於懸崖峭壁。遠望宛如古城,舊稱石城山,山上有一澗從岩壁流下,雨後飛瀑如千仞白練,稱古城飛瀑。

3、“慈母石”:城東郊馬家山麓有一巨石,面臨在溪,潮汐相通。傳昔有漁人下海,其母登此望之,故名“慈母石”。宋明之來,慈母石名聞遐邇,代有文人瞻仰,墨客吟誦。

4、馬家山有羅適墓,現已修葺一新。縣城南山風景區,為居民就近休憩勝地,1980年始建,林茂竹翠,鳥語花香,山腰有葆青亭,山頂有龍山亭可以眺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