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天龍山有八景首推石窟

田璐

太原天龍山群山聳峙, 溝谷幽深, 森林茂密。 無論是桃花盛開、柳葉抽綠的春季, 還是薄霧翻卷、百花爭妍的盛夏;無論是天高雲淡、紅葉漫山的金秋, 還是銀妝素裹、玉宇無塵的嚴冬, 一年四季都有讓人觀不盡的美景, 賞不完的佳境。

天龍山勝跡, 首推石窟藝術, 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小石窟共25窟, 展現著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傑作。

天龍山原名方山, 海拔1370米, 位於太原市晉祠西11公里處, 560年(北齊皇建元年)興建天龍寺, 山以寺得名。

太原古稱晉陽, 東魏 (534~550年)、北齊(550~577年)時為高氏的別都,

高歡曾在天龍山修建避暑宮, 使這裡的佛教迅速興盛起來, 開始了大規模的石窟寺營造工程。

明嘉靖年間的《太原縣誌》曾這樣評價天龍山的景觀:“此山松柏蒼翠, 林木蔥茂, 既具天然之生成, 複有人工之修飾。 勝境之佳, 在環省諸山中實屬罕見, 且峰巒秀美, 泉聲淙淙, 氣候清爽, 幽雅絕俗, 游者於此, 輒有不忍即返者。 ”這裡所說的人工之修飾, 或許就是指山上的石窟造像。

天龍有八景, 即重山環秀、佛閣停雲、龍潭靈澤、虯柏蟠空、鼎峰獨峙、石洞棧道、高歡暑宮、柳蹠旗石, 是一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結合的風景名勝地。

石窟排第六

天龍山的石窟分佈在東西兩峰, 大小石窟共25窟, 現存大小石佛500餘尊, 畫像、浮雕、藻井1144尊(幅), 石質完整, 光源充足,

展現著東魏、北齊、隋、唐、五代近三個世紀的藝術傑作, 反映了不同時期石窟藝術的不同風格和卓越的藝術成就。 它以精煉、細膩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藝術而聞名於世, 在中國十大石窟中排名第六位。

石窟以唐代最多, 達15窟。 唐代雕像則愈見嚴謹、洗煉、精湛, 體態生動, 姿勢優美, 刀法洗煉衣紋流暢, 具有豐富的質感。 第9窟“漫山閣”中的彌勒大佛坐像高約8米, 比例和諧, 容貌端莊凝重;下層觀音立像, 高約11米, 形體豐滿, 瓔珞富麗, 紗羅透體;普賢雕像, 面帶微笑, 嫣然自得, 是石雕中的精品。

可惜的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 天龍山石窟遭到難以置信的盜鑿破壞, 大批精品流失國外。 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 這一歷史和藝術的寶貴遺產得到了更好地保護與弘揚。

龍泉旁建祠

天龍山有著豐富的地下水。 山前山后, 山左山右, 隨處可見涓涓細流。 泉源多為砂岩裂隙水, 流量雖小, 分佈卻極廣。 有的叮叮淙淙滴答於懸崖壁下;有的默默無聞, 自岩畔地下湧出;有的積水成潭, 清澈可鑒。 千條細泉匯流成溪, 蜿蜒於山谷之中。 天龍山的泉水, 富含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 凡是到訪天龍山的人, 都會一飲為快。

這些清泉中, 最著名的當屬龍泉。 龍泉位於天龍山東西兩峰的交匯處, 被古人視為“靈澤”, 這就是天龍山八景之一的“龍潭靈澤”。

因為池中藏有白龍的傳說, 人們在龍泉旁修建了白龍祠。 白龍祠又名白龍王廟、白龍洞, 背依石窟危峰棧道,

下臨深淵絕壁, 兩側碧樹參天。 正殿三間, 為巨石砌成的窯洞式建築, 前簷為廊, 廊柱為八角石柱, 形制古樸蒼老, 傳說為北齊時期遺物。 殿內原供有明代木雕龍王及侍者像, 刻工精緻, 技藝頗佳。

大殿遷移來

天龍山全山中心是聖壽寺, 也就是天龍寺, 是天龍山的主寺, 位居半山腰。 該寺始建于北齊, 唐宋以來多次重修, 清代改稱為聖壽寺。

據瞭解, 聖壽寺的大殿是於1984年從晉祠北大寺村遷移來的, 是明初重建的北齊崇福寺大殿。 中軸線上自南而北建有山門殿、過殿、大雄寶殿, 主殿兩側建有配殿, 山門東側為禪堂院、鐘樓, 寺後為九蓮洞、藏經樓。 整個建築佈局嚴謹, 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氛。

蒼松掩映, 一塔獨秀。 在聖壽寺東面一片蔥郁的林海中,

有一座觀音塔。 清風徐來, 發出陣陣清脆的鈴聲, 不免讓人思緒萬千。

據說, 天龍山上建造這座觀音塔還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爭奪戰。 傳說, 清代乾隆年間, 晉祠有個在朝任翰林院編修的大人物楊二酉, 晚年選擇墳地時, 看中了天龍山東峰下的這塊風水寶地。 說這裡是天龍山的龍頭, 北有靠山, 南臨溪水, 在此修築墓地必能蔭及子孫, 世代居官為宦, 興旺發達。 當他往工地運送石料時被寺僧發現。 寺僧認為楊家在此修墳會破壞天龍山的風水, 但又不敢惹這個當朝的大員。 於是就連夜在工地修了一座觀音塔。 楊二酉見狀, 只得作罷。 塔後的草叢中有淩亂堆放的石塊, 據說就是當年楊家運來修墓的石料。

綜觀天龍山風景名勝, 它是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稱譽中外的,體現了天龍山雕塑藝術不同於其他石窟藝術的獨特風格,是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一顆燦爛明珠。

古樹造奇景

天龍山為高山型天然林區,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山林中鳥語花香,棲息于林中的珍禽異獸有百餘種。

在天龍山南側的香爐峰,有天龍八景之一的“鼎峰獨峙”。這裡有一片天然油松林,其樹形千姿百態,蔚為壯觀。有若探身撈月,有若躬身拜佛,有若鷹擊長空,有若雙龍比武,它們聚在一起,好似各懷絕技的游龍,雲集於此。

位於聖壽寺山門前,還有天龍八景之一的“虯柏蟠空”。柏樹主幹高約2米,斑駁嶙峋,枝幹向四面輻射平伸,仿佛一把巨傘,又像一個天然涼棚,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

此外,還有鳳凰松、松抱柏、七松坪、石上柏、麗豆、參天大松等稀有樹木。

天龍山是天然的避暑勝地。酷暑季節,當山外的人們暑熱難耐、揮汗如雨時,天龍山上卻依然涼爽如秋,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7℃,再加上幽靜的山林,新鮮的空氣,處處鳥語花香的環境,是喧囂的城市中絕對享受不到的仙境。

它是以石窟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聞名遐邇、稱譽中外的,體現了天龍山雕塑藝術不同於其他石窟藝術的獨特風格,是我國古代石窟雕塑藝術的一顆燦爛明珠。

古樹造奇景

天龍山為高山型天然林區,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山林中鳥語花香,棲息于林中的珍禽異獸有百餘種。

在天龍山南側的香爐峰,有天龍八景之一的“鼎峰獨峙”。這裡有一片天然油松林,其樹形千姿百態,蔚為壯觀。有若探身撈月,有若躬身拜佛,有若鷹擊長空,有若雙龍比武,它們聚在一起,好似各懷絕技的游龍,雲集於此。

位於聖壽寺山門前,還有天龍八景之一的“虯柏蟠空”。柏樹主幹高約2米,斑駁嶙峋,枝幹向四面輻射平伸,仿佛一把巨傘,又像一個天然涼棚,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

此外,還有鳳凰松、松抱柏、七松坪、石上柏、麗豆、參天大松等稀有樹木。

天龍山是天然的避暑勝地。酷暑季節,當山外的人們暑熱難耐、揮汗如雨時,天龍山上卻依然涼爽如秋,平均氣溫比市區低5℃~7℃,再加上幽靜的山林,新鮮的空氣,處處鳥語花香的環境,是喧囂的城市中絕對享受不到的仙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