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在四川吃到一頓好飯? 聽聽美食江湖“黃藥師”和美食家石光華怎麼說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導

如今, 美食成了社交的重要工具。 熱愛美食, 成了很多人混圈子不可少的標籤。 朋友圈裡的網紅美食店, 自媒體裡的美食視頻, 暢銷市場裡的美食書, 等等。 不過, 寫飲食的書並不都是美食書, 還可以寫成關於生命經歷和感悟的飲食散文。 《三聯生活週刊》前資深主筆、作家王愷就是這麼一位。 他在隨筆集《浪食記》中, 以飲食文化書寫對社會人情的老辣觀察, 被稱為是“華語美食寫作江湖中的黃藥師”。 4月29日下午, 五一假期第一天, 在成都文軒BOOKS書店, 王愷與“地道的成都本土美食家”、詩人石光華一起,

聊美食寫作, 聊川菜, 聊“如何在四川吃到一頓好飯”。

王愷與石光華

王愷曾經在《三聯生活週刊》當社會調查記者多年, 去過很多地方, 有很多難忘的吃飯經歷, 比如包括像“湄公河慘案”事發後去採訪的金三角, 十年前地震後儘快趕赴的北川等等。

這些特別的吃飯經歷, 成為他寫食物的強大根基, 他說, “提到寫美食的書, 人們一般都將之籠統稱之為‘美食書’, 但其實對我來說, 寫飲食題材的作品, 並不都是美食書。 很多值得記錄的吃飯經驗, 並不是那種事先安排得很體面, 很周全的一頓特色美食。 很多時候我都是在採訪, 在寫稿, 有時候兩天沒吃飯, 在當地居民家中吃到第一頓簡單但美味的日常飯菜, 會感到非常安慰和溫暖。 ”

石光華對川菜深有研究, 並有實際操作能力。 其寫飲食的代表作《我的川菜生活》在美食界和廣大讀者中都深有影響。 總有人寄給石光華自己的美食書, 但很少能真正寫得有意思, 但讀到《浪食記》他卻讚賞有加。 《浪食記》並非餐館指南, 也不是各路美食大集錦, 而更似一卷飲食浮世繪。 文中所寫食物不拘一格, 從東北街邊的烤羊肉串, 到四川小鎮的十年陳高粱, 其中大多為日常飲食。 圍繞食物, 作者展開寫服務員、餐館老闆, 以及食客的眾生相。

《浪食記》內頁插圖

《浪食記》中, 開篇就是“四川鄉村菜的溫柔”, 寫到作者在四川的小鎮裡吃到的樸素但好吃的蹺腳牛肉、夫妻肺片、蒜泥白肉等。 在此次分享會上, 作者王愷便向深諳川菜真味的石光華請教:如何在四川吃到一碗好飯?石光華說, 這是一道看似簡單實則不那麼簡單的美食命題。

看似簡單, 是因為川菜的深入人心, 一般人隨口便能報出菜名之一二, 更不用說滿街鱗次櫛比的川菜館。 但真要吃到好的川菜並不那麼簡單, 尤其是在大城市裡更難。 “一些人, 總感慨, 現在為啥在大街上吃不到家裡的味道。 其實我要說, 家裡的味道, 媽媽做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 在哪裡的大街上都很難吃到。 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商業飯店要做生意, 不可能像你的家人在家裡做飯那麼全身心在飯菜本身。 ”對於如何在四川吃到一碗好飯, 石光華的回答是, “最好是在當地人家中去吃, 或者找熟悉情況的當地朋友去那些用心做菜的館子去。 ”

如今不少人感慨。 在大城市裡, 要找到真正好吃的東西, 越來越難。 很多真味道, 反而在鄉下或者縣城裡找到。 身為美食家,石光華經常會被一些從事餐飲的老闆請去做顧問。但往往令石光華失望,“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在如何把飯菜做得更好,而是滿口在講商業模式,三個月開一百家,半年要上市。”石光華透露說,有些餐飲店,很多都是靠調味料,輔味料堆砌,由工業化流程式大量加工。因而對於社會上經常會出現的網紅餐飲店,石光華保持冷靜,“凡是一夜爆紅的,都值得懷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身為美食家,石光華經常會被一些從事餐飲的老闆請去做顧問。但往往令石光華失望,“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在如何把飯菜做得更好,而是滿口在講商業模式,三個月開一百家,半年要上市。”石光華透露說,有些餐飲店,很多都是靠調味料,輔味料堆砌,由工業化流程式大量加工。因而對於社會上經常會出現的網紅餐飲店,石光華保持冷靜,“凡是一夜爆紅的,都值得懷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