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飯後吃甜點到底影不影響健康?

來自外國的一項研究告訴我們:水果、果汁和甜點, 在飯後食(飲)用才健康。

01 甜點就是要在飯後吃

水果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果糖最常見來源,

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才是。

蔗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也最熟悉的糖。 蔗糖中一半是葡萄糖, 另一半是果糖。

高果糖玉米糖漿是工業上最常用的一種食品添加劑, 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各種麵包, 果醬, 果凍, 調味品等, 其中大多都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

而無論是蔗糖還是高果糖玉米糖漿, 它們都有一個特點, 就是包含大量的果糖。 蔗糖中含有50%的果糖, 而高果糖玉米糖漿中含有55%的果糖。

正常情況下, 葡萄糖被人體吸收後,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維持機體的能量供應, 或者是合成糖原儲存起來, 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合成脂肪, 並且當肝臟脂肪含量過高時, 這一過程還可以被抑制。

但是果糖不同, 正常情況下人體並不會利用果糖供能。

因此, 在肝臟內, 果糖的代謝的主要方向就是刺激並參與肝臟脂肪合成, 同時, 這一過程無法被限制。

所以, 果糖攝入過多, 肝臟就會積累大量的脂肪, 誘發胰島素抵抗, 造成一系列代謝相關疾病。 而這和酒精在肝臟中代謝異常相似。

所以, 在有些科學家看來, 果糖=酒精=脂肪, 也就是說, 果糖和酒精一樣, 傷肝。

在過去的200年裡, 果糖的人均消費量增加了100倍。 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也證明, 果糖攝入增加, 與包括肥胖, 糖尿病, 心腦血管疾病, 脂肪肝在內的一系列代謝相關疾病密切相關。

不過, 由於此前一些學者發現, 機體參與果糖代謝的酶集中分佈在肝臟裡面, 而在小腸等器官分佈較少。 因此, 人們普遍認為,

肝臟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

但是, 之前也有研究表明, 小腸同樣參與機體25%的糖異生。 因此, 也有少部分人懷疑小腸可能在果糖代謝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02 葡萄糖主要是在小腸代謝的

通過給小鼠餵食同位素標記的果糖和葡萄糖或者同位素標記的葡萄糖和果糖1:1混合物(模擬蔗糖攝入), 並使用液相-質譜聯合跟蹤果糖或葡萄糖的代謝。 結果發現, 血液葡萄糖含量在口服後迅速上升, 在20分鐘作用達到峰值。

而與此相反, 果糖在血液中的濃度幾乎沒有波動。

為了找到為了找出果糖的去向, 外國研究人員對系統迴圈中標記的代謝物進行了代謝組學分析。 結果發現, 膳食中的果糖被快速地轉化為葡萄糖、甘油和各種其他有機酸。

通過對果糖代謝地產物1-磷酸果糖在不同組織地濃度進行分析發現, 和果糖代謝酶地分佈相似, 肝臟, 小腸, 腎臟積累了大量的代謝產物。

然而, 令人感到驚訝地是, 1-磷酸果糖積累最多的地方居然不是肝臟, 而是小腸。

除此之外, 包括甘油等有機酸在內的果糖常見代謝產物, 小腸內聚集的濃度也遠高於肝臟, 除了葡萄糖之外。

這意味著, 在蔗糖代謝的過程中, 小腸主要負責被動的將葡萄糖吸收, 而主動代謝果糖。

同時, 對肝臟門靜脈血液中的葡萄糖以及果糖和相應的代謝物進行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 食物中約42%的果糖被轉化為葡萄糖, 30%的果糖被轉化為有機酸, 只有14%的果糖進入肝臟。 這進一步證明了, 小腸才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

既然小腸才是是果糖代謝的主要場所, 那麼果糖為什麼還會讓肝臟代謝出現問題呢?

原來, 果糖本身是沒有毒性的, 低劑量的果糖幾乎全部由小腸代謝, 但極限是0.5g/kg(對於60KG的人來說相當於一瓶500ml的可樂)。

一旦果糖攝入過量, 超過小腸代謝閾值, 那麼多餘的果糖就會進入肝臟, 引發一系列代謝問題。

不過, 在餵食後2小時內, 小腸代謝果糖的能力相比于空腹顯著增強。 相比於空腹狀態, 餵食後小腸代謝果糖的能力幾乎增加了一倍。 這也意味著, 飯後吃甜食還是很有道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