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湘潭市中心醫院卒中中心為卒中患者爭分奪秒

腦卒中, 又稱“中風”, 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即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即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腦卒中, 每6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以及有1人因腦卒中而永久致殘。 據2017年中國腦卒中患病率、發病率和死亡率調查結果顯示, 在我國, 每年有200萬新發腦卒中病人, 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 任何人都有發生中風的可能, 甚至包括兒童。 腦卒中已成為致殘和死亡的一大殺手, 其高發病率、高復發率和高死殘率讓人害怕。

腦卒中就像大腦地震, 缺血則引起“交通”“物流”堵塞, 出血則像山洪、泥石流摧殘,

嚴重影響大腦構建和神經功能, 造成人體系統、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受到障礙。 常見症狀有肢體乏力、頭痛、失語、抽搐、意識障礙、突發昏倒等。 找出大腦“震中”, 快、穩、准地進行治療, 是發生腦卒中後的關鍵。

當前, 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黃金時間窗內進行溶栓治療。 突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越早溶栓越早獲益, 因此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中首要強調的是“快”。 湘潭市中心醫院從2015年開始腦卒中綠色通道流程建設, 但因舊模式弊端較多, DNT時長為80分鐘左右。 因此, 以曾建平院長為核心的院領導層多次召集腦卒中相關科室商討腦卒中處置流程, 決定於2017年6月21日開始, 由曾院長進行頂層流程設計, 急診科主任袁光雄領導的急診科為主導,

醫院卒中專家團隊培訓及質控, 整合院前急救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介入科、檢驗科、康復科等全院資源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綠色通道處置流程全新啟航。

讓時間看得見, 讓生命聽得到。 2018年2月28日, 市中心醫院“120”接診一位突發失語、右側肢體偏癱3小時的80歲女性患者, 首診疑為腦卒中, 醫務人員在救護車上迅速做好FAST評分、建立靜脈通路、抽血備用等處置, 將患者病歷資料傳輸給院內卒中中心專家, 並進行健康宣教後啟動院內卒中綠色通道, 準備繞行院內急診科。 10時20分到達醫院並由院內卒中團隊接診, 10時26分入CT室, 10時30分頭部CT顯示未見出血及明顯占位, 10時34分啟動靜脈溶栓治療,

1分鐘後入導管室行相關血管評估、動脈穿刺造影, 于11時48分造影結束找到“震中”病灶——左側MCA的M1段閉塞。 因患者年齡大, 血管硬化扭曲明顯, 與家屬商議後未予取栓治療。 12時20分, 返回監護室行監護治療, 右側肢體即有活動, 但仍失語。 術後至出院, 患者接受團隊專家組24小時規範的腦卒中診療服務。

新流程深入貫徹曾院長建設缺血性腦卒中綠色通道理念, 以四個“一切”為目的, 即:節約一切時間、簡化一切流程、整合一切資源、使用一切開通血管的措施, 將急診溶栓團隊主導溶栓、在CT室開始溶栓治療、靜脈溶栓治療結合血管內治療等具體措施逐一落實。 卒中中心的綠色通道在湘潭市中心醫院已成為所有首診懷疑腦卒中患者的常規救治模式。

先治療後交費、辦理相關手續醫療組全包乾、創新談話告知方式節省每一分一秒……患者從急診科到實施靜脈溶栓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 最快僅6分鐘。 空降般的搶救速度, 不但挽回了眾多生命, 且後期復發、死殘發生率和程度均有效降低或免於發生。

現在, 湘潭市中心醫院這支搶救腦卒中的快速反應團隊積極與湘潭市各基層醫療機構協作, 利用遠端合作平臺指導基層醫院就地溶栓, 擴大溶栓版圖, 救治更多腦卒中患者。

湘潭市中心醫院“護腦高速路”

胸痛中心急救電話:58214120

>>返回湘潭線上首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