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監之亂與《康誥》

《大學》解讀008

周朝取代商朝之後, 根據當時“滅國不絕嗣”的原則, 沒有對商紂王的後代進行斬草除根的處理。 周武王把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封在殷商的故地, 同時派遣其兄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在殷都附近建立邶[bèi]、鄘[yōng]、衛三國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

然而武王滅商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成王繼位時年僅十二歲, 太過年幼, 由文王第四子周公旦輔政, 代行王事。 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 排行老三的管叔最年長, 最有資格攝政, 因此管叔認為周公篡改了武王的遺命, 加上周公制定的禮制嚴格限制諸侯勢力, 引起了武王群弟的不滿和猜忌。

管叔趁機在群弟中散佈謠言說“周公旦欲取而代之”。 加上武庚一直有複國的野心, 在這種情況下, 管、蔡與武庚聯合作亂, 武庚又和殷商舊地東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國串通, 叛亂反周, 局勢十分嚴重, 嚴重威脅了周王朝的安全。

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親自東征叛軍, 康叔參加了此次軍事行動。 經過3年的艱苦作戰, 於西元前1022年順利地討平了三監的叛亂, 征服了東方諸國, 誅殺武庚和管叔鮮, 流放蔡叔度, 將霍叔處廢為庶民, 三年不得錄用。

三監之亂後, 使西周初統治者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親戚、蕃屏周室的重要性。 在武王分封的基礎上, 周公、成王再次大規模分封諸侯。 相傳周公分封七十一國, 其中有五十三人是姬姓子弟, 他們都是文王、武王和周公的後人。 其中康叔因平定叛亂有功被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今河南淇縣), 建立衛國, 成為衛國第一任國君。 康叔赴任時, 周公旦作《康誥》、《酒誥》、《梓材》, 作為康叔治國法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