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個皇后太傳奇:兩度被廢出家,兩次被逼垂簾,一人見證兩宋悲歡

靖康之雄時, 北宋皇室有兩條漏網之魚, 一個是遠在濟州的康王趙構, 一個是被貶民間的宋哲宗的皇后——元祐皇后, 正是這二人後來才共同支撐起南宋的一片天空。

元祐皇后, 姓孟, 所以, 有人又稱其為孟皇后。 孟皇后乃洛州(今河北省永年縣)世家女, 其祖父孟元曾任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防禦使、馬軍都虞候、贈太尉。

元祐皇后的一生經歷過驚濤拍岸般地起起落落, 堪稱傳奇——她是是宋哲宗的第一位皇后, 經歷了二度被廢, 被迫出家為女道士, 又二度復位;因貶居民間, 被皇宮“除名”, 從而躲過金人的擄虐;南宋初創期間, 又兩次於國勢危急之下被迫垂簾聽政, 其經歷之離奇, 史上罕見。

元祐皇后的婚姻是哲宗的祖母高太后一手包辦的, 孟氏年長哲宗趙煦四歲, 這樣的婚姻註定是不幸的, 但是, 命運之手, 誰能抗拒?

神宗去世時, 哲宗年方十歲, 祖母高太后垂簾聽政。 宋哲宗逐漸長大, 祖母高太后替他選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宮, 16歲的孟氏是其中之一。 孟氏為人乖巧、溫順, 深得兩宮太后(高太后, 向太后)的喜愛, 就重點培養, 並教以女儀。 元祐七年(1092年), 高太后諭宰執:"孟氏子能執婦禮, 宜正位中宮。 "遂將孟氏封後。

史載哲宗並不喜歡由祖母替他物色的良家女孟皇后, 除了感情上的原因, 還有政治上的考量:高太后執政後, 任用司馬光為宰相, 全面廢除王安石變法、恢復舊制, 是保守派的總後台。 而年事漸長的哲宗對改革變法是持支持態度。 高太后在世時, 趙煦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 高太后一死, 哲宗就對保守派人士進行了大清洗。 趙煦親政後, 將祖母硬塞給他的孟皇后也視作保守一黨, 而打入冷宮。

此時的宋哲宗早已心有所屬, 那就是能言巧辯的劉婕妤。 而覬覦皇后位置的劉婕妤, 為達個人目的, 不惜一切手段諂害孟皇后。

趙煦初親政, 也欲極力擺脫這位元祖母的陰影, 支援新黨, 提拔新黨的章惇做宰相, 章惇也支持哲宗寵愛的劉婕妤, 共謀廢孟立劉。 1096年, 20歲的孟皇后最終以“旁惑邪言, 陰挾媚道”為由被廢, 出居瑤華宮, 成為一名女道士, 號"華陽教主"、"玉清妙靜仙師", 法名"沖真"。

孟皇后的女道士生涯剛過了4年,年僅24歲的哲宗趙煦暴亡,端王趙佶繼位,是為徽宗。舊党在向太后支持下重新抬頭,孟氏時來運轉,遂被復位。不料,次年向太后病逝,其後又發生元祐黨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黨蔡京等人,貶謫舊党,孟氏再受牽連,二度被廢,重回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之號。這一次,幽居歲月長達二十餘年。後來,華宮失火,孟氏移居延甯宮,後延甯宮又失火,孟氏出宮居住相國寺前之私宅,成為身居鬧市的普通婦女。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擄,史稱“靖康之禍”。當時六宮有位號者都隨徽、欽二帝北遷,只有孟氏因被廢而倖免於難——這也是因禍得福的最好史證。

金軍撤退後,開封城留下了以張邦昌為首的傀儡政府。張邦昌自忖沒有號召力,就招來51歲的孟氏“主政”,冊封孟氏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但有人以這是張邦昌依宋太祖趙匡胤篡後周以後,尊後周的符太后為周太后,並迎入西宮居住的往例,認為張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張邦昌不得已,乃恢復孟氏“元祐皇后”的尊號,並請其垂簾聽政。

當初高太后的眼光沒錯,此時的孟太后不但沒有對給她帶來災難的宋皇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尋找宋室遺孤,以期光復。(初,後受冊日,宣仁太后歎曰:“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後皆如所雲。《宋史·列傳二》)

當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趙構未被北擄時,立即秘密去信勸說其稱帝。有了孟太后的詔書,21歲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是為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即位後,孟太后即撤簾還政,自享清閒。元祐皇後撤簾不再聽政,並被尊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諱,再改為隆祐太后。

1128年冬,孟太后駕抵杭州。時北方宋金之戰還在繼續,臨安城裡也不安耽,時值高宗建炎南渡關鍵時刻,因不滿趙構信用奸佞的兩位將領發動“苗劉兵變”,叛軍企圖擁立趙構的三歲皇太子趙旉為帝,並請孟太后垂簾聽政。

朝廷與叛軍雙方談判不成,千鈞一髮之際,孟太后由四位老太監陪同,親往叛軍營前,她一面曲意撫慰叛軍,答應讓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見名將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密令她前往嘉興去找韓將軍火速勤王。不久,韓世忠、張俊等將領水陸並進,一舉平定叛亂。叛亂平息,高宗復位,孟太后又立即撤簾。

高宗南渡不久,金人複南侵,於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則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擊,孟氏隨行兵眾潰散,甚至到了要以農人抬轎的窘境。高宗知道孟氏處境後即謂“朕初不識太后,自迎至宋州(應天府),愛朕不啻己出。今在數千裡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愜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高宗紹興皇宮所在。

史傳高宗對她十分孝敬,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孟氏性情恭謹,沒有什麼不好的事見聞於朝廷。又喜歡飲酒,高宗認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買甜酒。

自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韋太后由金國放歸以前,孟氏一直是當時宋室母儀之代表。紹興元年(1131年)孟氏去世,諡昭慈獻烈皇后,葬都城紹興府會稽縣上皇村。紹興三年(1133年)改諡昭慈聖獻皇后。

孟皇后的女道士生涯剛過了4年,年僅24歲的哲宗趙煦暴亡,端王趙佶繼位,是為徽宗。舊党在向太后支持下重新抬頭,孟氏時來運轉,遂被復位。不料,次年向太后病逝,其後又發生元祐黨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黨蔡京等人,貶謫舊党,孟氏再受牽連,二度被廢,重回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仙師”之號。這一次,幽居歲月長達二十餘年。後來,華宮失火,孟氏移居延甯宮,後延甯宮又失火,孟氏出宮居住相國寺前之私宅,成為身居鬧市的普通婦女。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徽、欽二帝被擄,史稱“靖康之禍”。當時六宮有位號者都隨徽、欽二帝北遷,只有孟氏因被廢而倖免於難——這也是因禍得福的最好史證。

金軍撤退後,開封城留下了以張邦昌為首的傀儡政府。張邦昌自忖沒有號召力,就招來51歲的孟氏“主政”,冊封孟氏為“宋太后”,接受百官朝拜。但有人以這是張邦昌依宋太祖趙匡胤篡後周以後,尊後周的符太后為周太后,並迎入西宮居住的往例,認為張邦昌仍有代宋自立的野心。張邦昌不得已,乃恢復孟氏“元祐皇后”的尊號,並請其垂簾聽政。

當初高太后的眼光沒錯,此時的孟太后不但沒有對給她帶來災難的宋皇室反目相向,而是竭力尋找宋室遺孤,以期光復。(初,後受冊日,宣仁太后歎曰:“斯人賢淑,惜福薄耳!異日國有事變,必此人當之。”後皆如所雲。《宋史·列傳二》)

當她知道宋徽宗第九子趙構未被北擄時,立即秘密去信勸說其稱帝。有了孟太后的詔書,21歲的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是為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即位後,孟太后即撤簾還政,自享清閒。元祐皇後撤簾不再聽政,並被尊為“元祐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諱,再改為隆祐太后。

1128年冬,孟太后駕抵杭州。時北方宋金之戰還在繼續,臨安城裡也不安耽,時值高宗建炎南渡關鍵時刻,因不滿趙構信用奸佞的兩位將領發動“苗劉兵變”,叛軍企圖擁立趙構的三歲皇太子趙旉為帝,並請孟太后垂簾聽政。

朝廷與叛軍雙方談判不成,千鈞一髮之際,孟太后由四位老太監陪同,親往叛軍營前,她一面曲意撫慰叛軍,答應讓宋高宗退位,一面悄悄召見名將韓世忠的夫人梁紅玉,密令她前往嘉興去找韓將軍火速勤王。不久,韓世忠、張俊等將領水陸並進,一舉平定叛亂。叛亂平息,高宗復位,孟太后又立即撤簾。

高宗南渡不久,金人複南侵,於是高宗乘船入海,孟氏則是向江西逃亡,金人一再追擊,孟氏隨行兵眾潰散,甚至到了要以農人抬轎的窘境。高宗知道孟氏處境後即謂“朕初不識太后,自迎至宋州(應天府),愛朕不啻己出。今在數千裡外,兵馬驚擾,當亟奉迎,以愜朕朝夕慕念之意。”因此派人迎至高宗紹興皇宮所在。

史傳高宗對她十分孝敬,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孟氏性情恭謹,沒有什麼不好的事見聞於朝廷。又喜歡飲酒,高宗認為越酒不好喝,命人另外再買甜酒。

自紹興十二年(1142年)高宗生母韋太后由金國放歸以前,孟氏一直是當時宋室母儀之代表。紹興元年(1131年)孟氏去世,諡昭慈獻烈皇后,葬都城紹興府會稽縣上皇村。紹興三年(1133年)改諡昭慈聖獻皇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