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道出尷尬:懇求教育空間

原標題:“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道出教育尷尬

近日, 老師們的朋友圈裡常常出現一則笑話, 發表於《人民日報》公眾號上的“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雖然筆法詼諧, 卻讓老師們感慨:“困在廁所裡”的老師, 教不出有出息的學生, 家庭和社會該給教育更多的空間。

笑話講了老師正在上課, 一名學生要求上廁所, 老師覺得影響課堂秩序, 不准。 結果, 孩子尿于褲中。 家長狀告:該老師違反人權, 剝奪學生上廁所的權利, 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 一學生要求上廁所, 老師批准。 誰知該生在廁所滑倒受傷。 家長狀告:課堂期間該老師擅自讓學生離開教室,

導致學生受到傷害, 教師未盡到監護義務, 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 一學生要求上廁所, 老師害怕他在廁所滑倒, 前往陪護。 誰知老師離開課堂期間, 大量學生在教室打鬧, 多人受傷。 家長聯名狀告:該教師上課期間擅離工作崗位, 致使多名學生打鬧受傷, 應嚴懲。 又一日上課, 又一學生要求上廁所, 於是該老師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去廁所。 家長狀告:該教師上課期間不傳授學業, 工作態度有嚴重問題, 怠忽職守, 不務正業, 應嚴懲。

教育的“尷尬”從何而來

平度一中副校長 孫仁強

“困在廁所裡的老師”這則笑話, 看似荒誕, 卻全在情理之中;況且教育的現實中, 經常發生類似的事件。 前段時間, 某學校老師在講課, 下面四名學生圍在一起大吃大喝的圖片就在網上瘋傳;湖南有一位老師因為批評了學生,

結果被學生捅死, 輿論也曾一片譁然。

前幾天, 專家們在網上發起了一個大討論:教師和學生是什麼關係?最終專家們裁定的師生關係是“服務”關係。 眾人信服, 吾則愕然!

難道教師與學生的關係不是“教育”關係嗎?教育就是指導、感化、指示、要求、說服、規範、培養, 怎麼能是 “服務”呢?學校和老師服務的物件是國家, 是社會, 可不是學生啊!國家的教育方針寫得非常明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教育具有強制性, 教育必須體現國家意識和黨的意志。 教育具有先導性, 教育要滿足民族和未來社會的需要。 這才是教育的基本屬性,

學校和教師, 就是這基本屬性的承載者。

很長時間以來, 一大批教育專家、教育“公知”, 大力宣揚西方的教育理念, 強調教育就是對學生和家長的“服務”和“滿足”, 甚至是順從。 很多校長, 更是躬行不輟, 把“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奉為真理, 把家長和學生的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教育的唯一標準;完全忽視和扭曲了教育的本質。 仔細想一想, 時至今日, 應試教育愈演愈烈、素質教育舉步維艱的根源是什麼?難道不是家長和學生的意願, 綁架地方政府的結果嗎?“狀元”、“升學率”, 這些地方政府評價教育的常用概念, 難道不是家長和學生, 塞給政府的嗎?因為這代表著“群眾的滿意度”。

當然, 家長的呼聲、學生的訴求, 該不該聽?必須聽。

但是傾聽不等於滿足和順從。 政府、專家和媒體, 必須引導家長和學生的意願, 與國家的需要相統一, 與教育的規律相一致。

有期待是因為還有信任

周芬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賈惠

“困在廁所裡的老師”, 這不是一個笑話, 是工作在第一線老師們的慷慨悲歌, 帶著滿腔熱情、堆著滿臉笑容走進教室的老師是否會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僅僅被困在廁所裡, 被囚禁在手機裡, 被包圍在各種各樣的評價裡。 當四面楚歌響起, 現實版的烏江自刎的主角就不是項羽而是學校教育。 當然學校教育不會坐以待斃、自取滅亡, 但過分地評價學校教育, 人人都像對待過街老鼠一樣打學校教育一棒子, 後者也一定不堪重負, 深受其苦。

誰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要養家糊口, 都沒法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所以要明哲保身, 還是繼續滿腔熱情?如果你是那名被困的老師, 你怎麼選擇?誰的孩子都是寶貝疙瘩。 著名作家張曉風《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裡寫自己目送孩子上學的背影:“世界啊, 今天早晨, 我, 一個母親, 向你交出她可愛的小男孩而你們將還我一個怎樣的呢?”那是對教育的信任和期待。 而當我們聽說了新聞裡那些不應該發生在學校的悲慘故事後我們是否依然對學校信任?如果我是那些家長, 我應該怎麼辦?

我和我身邊的同事們, 還是依然選擇愛護學生, 無微不至, 盡心盡力, 因為我們堅信“有愛就有希望”。 筆者, 從不諱言, 不怕和學生們的交往, 只是說起和家長交往就有點像諱疾忌醫的病人。 家長們說起老師呢?有的似乎也會有一肚子苦水。我覺得交流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都嘗試換到對方的角色考慮,或許有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被困在廁所裡的不僅僅是老師,還有那些對教育充滿期待的家長。有期待是因為還有信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想的。

莫給老師套“緊箍”讓孩子學會“規矩”

青島九中學生發展處副主任、高一年級組長 姜龍方

一則“困在廁所裡的老師”的笑話廣泛流傳於各大網路媒體,在得到大家會心一笑的同時,卻真實地道出了老師們在日常管理中的“辛酸”。假如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違反了學校的常規管理規定,作為老師,對學生是管還是不管呢?怎麼管呢?伴隨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子女們的長大,孩子們踏入大學走進社會的日子也一天天臨近,那麼“規矩”到底什麼時候學呢?

家庭有家庭的規矩,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社會有社會的規矩。習總書記說過“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懂得尊重規矩,就能把握好生存的真諦。

學習“規矩”的陣地實質上就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方合一。家庭教育是第一站,並將伴隨終身。學校教育是第二站,並將影響終身。社會教育是最終站,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打好基礎,社會教育往往不需要孩子們交學費,而是狠狠的一巴掌。

在學校裡,當孩子們違反學校的常規管理規定就理應接受合適的正當處罰,從而明白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心中有所畏懼,方能在走出校園後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這也是家校聯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校園裡,當老師在幫助孩子學習規矩、矯正行為習慣時,家長如若能從家庭教育層面給予老師最真誠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夠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倘若孩子們恣意妄為,不守規矩,等到踏入大學象牙塔,走進社會後,又有誰能幫助孩子學會該懂的規矩呢?莫要給老師套上 “緊箍”,請家長給老師們留下足夠的教育空間,給予老師們最大的支持,讓孩子們在學校學會“規矩”,從而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讓家長們更加放心。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家長們說起老師呢?有的似乎也會有一肚子苦水。我覺得交流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讓我們都嘗試換到對方的角色考慮,或許有的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被困在廁所裡的不僅僅是老師,還有那些對教育充滿期待的家長。有期待是因為還有信任——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想的。

莫給老師套“緊箍”讓孩子學會“規矩”

青島九中學生發展處副主任、高一年級組長 姜龍方

一則“困在廁所裡的老師”的笑話廣泛流傳於各大網路媒體,在得到大家會心一笑的同時,卻真實地道出了老師們在日常管理中的“辛酸”。假如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違反了學校的常規管理規定,作為老師,對學生是管還是不管呢?怎麼管呢?伴隨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子女們的長大,孩子們踏入大學走進社會的日子也一天天臨近,那麼“規矩”到底什麼時候學呢?

家庭有家庭的規矩,學校有學校的規矩,社會有社會的規矩。習總書記說過“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懂得尊重規矩,就能把握好生存的真諦。

學習“規矩”的陣地實質上就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三方合一。家庭教育是第一站,並將伴隨終身。學校教育是第二站,並將影響終身。社會教育是最終站,如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沒有打好基礎,社會教育往往不需要孩子們交學費,而是狠狠的一巴掌。

在學校裡,當孩子們違反學校的常規管理規定就理應接受合適的正當處罰,從而明白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心中有所畏懼,方能在走出校園後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這也是家校聯合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校園裡,當老師在幫助孩子學習規矩、矯正行為習慣時,家長如若能從家庭教育層面給予老師最真誠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孩子們一定能夠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倘若孩子們恣意妄為,不守規矩,等到踏入大學象牙塔,走進社會後,又有誰能幫助孩子學會該懂的規矩呢?莫要給老師套上 “緊箍”,請家長給老師們留下足夠的教育空間,給予老師們最大的支持,讓孩子們在學校學會“規矩”,從而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讓家長們更加放心。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趙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