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實體模型展出!印度海軍的P

在十幾天之前舉辦的“印度國防工業展”上, 以在印度製造驅護艦擅長的馬紮岡造船廠展出了印度海軍的一款名為P-17A的新型護衛艦模型。 雖說P-17A這個型號其實早在2009年的時候就已經聽印度海軍提到過了, 但是該艦正正經經的實體模型出現, 這應該還是頭一次。

P-17A的實體模型還是第一次展出

幾十年來, 印度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建設一支能夠控制印度洋的海軍艦隊, 而得益于印度海軍外購與自造並舉的策略以及冷戰後西方發達海權國家的相繼衰落, 進入新世紀的印度海軍, 在成功裝備了一系列新裝備之後, 已經成為了與英法等量齊觀的“大國海軍”之一。

這個短暫存在的雙航母戰鬥群, 一度把當時的英法海軍都超了過去

之所以說是“並舉”, 其實從印度海軍目前的大中型水面艦艇來源上很直觀地看出來:現役1艘航母是外購的, 即將(即上5年也算即)服役的1艘航母是國產的;11艘驅逐艦裡5艘是外購的, 6艘是國產的;13艘護衛艦裡6艘是外購的, 7艘是國產的……從輕型護衛艦以下, 印度基本是能夠實現自行建造了……當然這裡所謂的“自行”並不包括武器裝備的來源。

即使看起來差不多的艦艇, 印度海軍也很穩妥地買一半造一半

這些艦艇裡, 驅逐艦領域, 上世紀80年代印度開始研製時的第一個系列叫P-15型, 造出來以後就成了在上世紀末還挺知名, 甚至因為其全燃動力和中程艦空導彈一度讓中國軍迷羡慕的“德里”級驅逐艦;3艘“德里”之後的第二個驅逐艦項目叫P-15A, 也就是所謂的“加爾各答”級;再之後的第三批則是P-15B, 雖然目前第一艘還沒有竣工服役, 但是好歹艦體已經下水泡了3年, 按照印度海軍的傳統, 5年之後就能夠正式服役了。

2018年4月的馬紮岡造船廠, 可以看到下面下水的P-15B一號艦和上面還在建造的二號艦

這三型艦在總體佈局上的繼承可謂是顯而易見, 武器系統上的漸次改進也在設計和開工之初緊扣了時代前沿的先進水準, 算是比較有條理也好理解的發展方向。 至於護衛艦的發展, 由於歷史更久, 因此也就更複雜一些。

P-15系列的三型艦, 繼承關係還是很明顯的

印度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兩級護衛艦:“戈達瓦裡”級和“布拉馬普特拉”級都是印度在英制“里安德”級護衛艦的基礎上研製的,型號名分別叫P-16和P-16A。這些護衛艦在上世紀80年代看起來還馬馬虎虎甚至頗有性格,但到新世紀再拿“里安德”作為護衛艦的基本平臺對付事兒就不像話了,所以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印度新護衛艦平臺是從頭研製的,型號也成了P-17,造出來之後大家也同樣熟悉,就是“什瓦裡克”級。

比起“戈達瓦裡”這種有舷台的軍艦,“什瓦裡克”現代化程度簡直爆表

現在這個P-17A嘛,不用說就是“什瓦裡克”的改進型了,雖然早年的3D模型都有點鬼畜,不過這個模型還是有模有樣的。按照馬紮岡集團公佈的資料,這條艦長149米,寬17.8米,排水量6673噸,比P-17要大上一圈;繼續使用2台LM2500和2台柴油機搞柴燃交替,只不過柴油機從法國皮爾斯蒂克換成了德國的MAN,設計航速28節;反艦導彈還是一樣的8枚“布拉莫斯”,反潛也是一樣的2架直升機,火炮系統也是AK-630M配義大利炮,而且從76毫米升級成了127毫米……但是這些變化,都沒有P-17A在防空系統上的變化來得巨大。

之前有關P-17A的想像圖,都是一種不著調的感覺

P-17A在主桅杆頂上裝了個“寶蓮燈”,隨後塞進了一套4陣面的以色列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應的防空導彈系統也從P-17的“施基利”換成了“巴拉克-8”,在艦艏和直升機庫前方各有16個單元,共計32枚導彈。射程80公里的“巴拉克-8”射程比“施基利”要大差不多一倍,賦予了P-17A更加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

相控陣雷達+巴拉克8,是印度海軍防空艦的標準配備

僅此一點,P-17A的改進幅度相當大,而且還很暗合不少中國軍迷對於中國海軍下一代導彈護衛艦的追求。好多中國軍迷在設想所謂054B或者057型護衛艦的時候,都會搞出一種柴燃聯合+寶蓮燈小盾+80公里級防空導彈+雙機庫的方案出來,和這個P-17A實在是大差不差。

按照印度海軍2009年的規劃,該型艦總共要建造7艘,目前首制艦已經於2017年12月28日在孟買的馬紮岡造船廠開工,今年4月初的衛星圖片顯示,該艦的艦體已經有較長一段初見雛形了。當然,按照印度海軍一貫的風格,這艘“期望”2022年服役的船隻要在2027年前竣工,就算是印度造船業在擺脫“驅護艦造10年才能服役”魔咒的征程中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8年4月馬紮岡船廠的衛星照片,上面那個有倆篷子蓋著的估計就是P-17A首艦

實際上單看P-17A的設計,整體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基本性能都比較均衡,設計上也沒有什麼嚴重問題,雖然建造時間和品質仍然要靠印度造船業的修為,也不妨礙他成為一艘世界主流的護衛艦。但是有一個問題,施佬實在是不明白:印度人為什麼要造這樣一型P-17A?

怎麼樣一型呢?我們不妨拿印度現役最新的“加爾各答”級做一個比較:“加爾各答”級也使用了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武器是32枚“巴拉克-8”防空導彈、16枚“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同樣有2架直升機,同樣用AK-630M配義大利炮……它比P-17A只大了800噸,雖然多了8枚“布拉莫斯”但似乎也僅限於此了……也就是說,印度在設計建造P-15A和P-15B兩款以防空為主要強化方向的驅逐艦的同時,又建造了一款噸位沒小多少,但是主要武器系統基本一樣的護衛艦……至於他們倆之間在使用上的區別——不知道。

11356系列和“加爾各答”的關係,倒是很接近054A和052C/D

這其實和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海軍很像,早期的053H1型護衛艦和051型導彈驅逐艦在很多時候看來就有一種“等比例放大”的感覺;90年代末的053H3型護衛艦和051B型驅逐艦幾乎沒差別的主要武器更是讓“深圳艦”被扣上了“護衛艦領艦”的名號。但當時的這兩型艦在噸位和成本上差異懸殊,因此中國海軍選擇了批量053H3,同時研製在武器系統上全面升級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但是P-15A/B和P-17不僅同時批量建造,他們倆的尺寸也決定了其造價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你倆都不省錢啊啊啊啊啊啊

這就比較尷尬了,正如此前國內軍迷圈對於054A後續艦和052系列平臺改成通用驅逐艦的暢想中遇到的“尷尬”一樣,全面強化之後的P-17A幾乎和P-15A/B系列沒有區別,但是在結構和動力系統等其他內容上卻完全不一樣,考慮到“加爾各答”級並沒有在使用中爆出諸如動力系統完全不可靠壞消息,這種“點菜的時候要了大蔥炒蛋、小蔥炒蛋和洋蔥炒蛋”式的重複除了更加複雜印度海軍的後勤體系之外,施佬實在是沒想到什麼別的好處。

繼承關係還是很明顯的

印度上世紀70年代建造的兩級護衛艦:“戈達瓦裡”級和“布拉馬普特拉”級都是印度在英制“里安德”級護衛艦的基礎上研製的,型號名分別叫P-16和P-16A。這些護衛艦在上世紀80年代看起來還馬馬虎虎甚至頗有性格,但到新世紀再拿“里安德”作為護衛艦的基本平臺對付事兒就不像話了,所以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印度新護衛艦平臺是從頭研製的,型號也成了P-17,造出來之後大家也同樣熟悉,就是“什瓦裡克”級。

比起“戈達瓦裡”這種有舷台的軍艦,“什瓦裡克”現代化程度簡直爆表

現在這個P-17A嘛,不用說就是“什瓦裡克”的改進型了,雖然早年的3D模型都有點鬼畜,不過這個模型還是有模有樣的。按照馬紮岡集團公佈的資料,這條艦長149米,寬17.8米,排水量6673噸,比P-17要大上一圈;繼續使用2台LM2500和2台柴油機搞柴燃交替,只不過柴油機從法國皮爾斯蒂克換成了德國的MAN,設計航速28節;反艦導彈還是一樣的8枚“布拉莫斯”,反潛也是一樣的2架直升機,火炮系統也是AK-630M配義大利炮,而且從76毫米升級成了127毫米……但是這些變化,都沒有P-17A在防空系統上的變化來得巨大。

之前有關P-17A的想像圖,都是一種不著調的感覺

P-17A在主桅杆頂上裝了個“寶蓮燈”,隨後塞進了一套4陣面的以色列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相應的防空導彈系統也從P-17的“施基利”換成了“巴拉克-8”,在艦艏和直升機庫前方各有16個單元,共計32枚導彈。射程80公里的“巴拉克-8”射程比“施基利”要大差不多一倍,賦予了P-17A更加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

相控陣雷達+巴拉克8,是印度海軍防空艦的標準配備

僅此一點,P-17A的改進幅度相當大,而且還很暗合不少中國軍迷對於中國海軍下一代導彈護衛艦的追求。好多中國軍迷在設想所謂054B或者057型護衛艦的時候,都會搞出一種柴燃聯合+寶蓮燈小盾+80公里級防空導彈+雙機庫的方案出來,和這個P-17A實在是大差不差。

按照印度海軍2009年的規劃,該型艦總共要建造7艘,目前首制艦已經於2017年12月28日在孟買的馬紮岡造船廠開工,今年4月初的衛星圖片顯示,該艦的艦體已經有較長一段初見雛形了。當然,按照印度海軍一貫的風格,這艘“期望”2022年服役的船隻要在2027年前竣工,就算是印度造船業在擺脫“驅護艦造10年才能服役”魔咒的征程中走出了重要一步。

2018年4月馬紮岡船廠的衛星照片,上面那個有倆篷子蓋著的估計就是P-17A首艦

實際上單看P-17A的設計,整體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基本性能都比較均衡,設計上也沒有什麼嚴重問題,雖然建造時間和品質仍然要靠印度造船業的修為,也不妨礙他成為一艘世界主流的護衛艦。但是有一個問題,施佬實在是不明白:印度人為什麼要造這樣一型P-17A?

怎麼樣一型呢?我們不妨拿印度現役最新的“加爾各答”級做一個比較:“加爾各答”級也使用了EL/M-2248 MF-STAR有源相控陣雷達,主要武器是32枚“巴拉克-8”防空導彈、16枚“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同樣有2架直升機,同樣用AK-630M配義大利炮……它比P-17A只大了800噸,雖然多了8枚“布拉莫斯”但似乎也僅限於此了……也就是說,印度在設計建造P-15A和P-15B兩款以防空為主要強化方向的驅逐艦的同時,又建造了一款噸位沒小多少,但是主要武器系統基本一樣的護衛艦……至於他們倆之間在使用上的區別——不知道。

11356系列和“加爾各答”的關係,倒是很接近054A和052C/D

這其實和上世紀80-90年代的中國海軍很像,早期的053H1型護衛艦和051型導彈驅逐艦在很多時候看來就有一種“等比例放大”的感覺;90年代末的053H3型護衛艦和051B型驅逐艦幾乎沒差別的主要武器更是讓“深圳艦”被扣上了“護衛艦領艦”的名號。但當時的這兩型艦在噸位和成本上差異懸殊,因此中國海軍選擇了批量053H3,同時研製在武器系統上全面升級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但是P-15A/B和P-17不僅同時批量建造,他們倆的尺寸也決定了其造價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你倆都不省錢啊啊啊啊啊啊

這就比較尷尬了,正如此前國內軍迷圈對於054A後續艦和052系列平臺改成通用驅逐艦的暢想中遇到的“尷尬”一樣,全面強化之後的P-17A幾乎和P-15A/B系列沒有區別,但是在結構和動力系統等其他內容上卻完全不一樣,考慮到“加爾各答”級並沒有在使用中爆出諸如動力系統完全不可靠壞消息,這種“點菜的時候要了大蔥炒蛋、小蔥炒蛋和洋蔥炒蛋”式的重複除了更加複雜印度海軍的後勤體系之外,施佬實在是沒想到什麼別的好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