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禾多科技談自動駕駛落地,答案是「結構化道路」和「最後一公里」

2018 年4月25日,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禾多科技亮相北京車展。 公司創始人兼 CEO 倪凱表示, 禾多科技會針對中國市場, 優先在結構化道路(L3)和最後一公里(L4)兩個場景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禾多科技成立於 2017 年 6 月, 同年10月獲得由 IDG 和四維圖新領投、知合控股和 BAI 跟投的千萬美元級別天使輪融資。 公司面向主機廠、零部件供應商、共用出行平臺等, 提供L3.5 自動駕駛「全棧式」解決方案——針對不同場景既可實現無人駕駛(L4), 也可保留人的接管權(L3)。

為了讓自動駕駛技術儘快落地, 禾多科技現階段選擇了結構化道路(L3)和最後一公里(L4)場景。

結構化道路主要指高速公路、城市環路等封閉道路。 據介紹, 目前禾多科技的高速專案 HoloPilot 已實現了在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 包括跟車、自主換道、自主超車、上下匝 道等功能。 其中在上下匝道技術方面, 禾多科技可順暢接駁高速路和立交橋, 實現高速路之間的轉換,

無需人工接管。

倪凱向車雲菌表示, 這部分技術的實現, 高精度地圖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目前四維圖新會為禾多科技提供高精度地圖定位資料, 並為其自動駕駛演算法訓練提供資料支援。 同時, 禾多科技也在測試和研發過程中, 為四維圖新提供高精度地圖使用回饋。

最後一公里的場景以代客泊車為代表, 有望率先在共用出行領域落地。 禾多科技的 HoloParking 專案可實現車輛自動尋找車位、泊車入位和泊出至指定地點等功能。 駕駛者僅需在固定地點交接車輛。 在代客泊車場景, GPS信號不佳、光線條件複雜等情況, 都對自動駕駛感知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倪凱在接受車雲菌採訪時表示, 禾多科技會借助不同感測器來完成定位和感知任務,

V2X方案也會考慮, 具體配置會根據客戶需求定制。 包含雷射雷達的感測器方案裡, 禾多科技不會使用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 而是會選擇固態雷射雷達。

禾多的目標是將自動駕駛方案控制在萬元級別甚至千元級別。 為此, 禾多科技的工程師們充分考慮了量產的需求, 具體的做法包括:

1.自動駕駛研發中常用的多線束雷達能帶來現成易用的感知和定位方案, 但是其價格昂貴, 並且不符合車規, 因此禾多的自動駕駛方案捨棄了這種難以量產的感測器。

2.車內的感測器拋棄了昂貴的高精度組合慣導加上實時差分定位的方案。

3.在計算平臺的選擇上, 嵌入式平臺具有低功耗、價格低、符合車規等特點,

因此 禾多選擇了嵌入式平臺作為計算平臺, 而不再使用大功耗的圖形處理器, 以此來提高演算法的處理速度。

4.禾多擁有L4的技術水準, 擁有高精度地圖支持的方案, 但是選擇在自動駕駛方案中保留人的接管權, 而且有專人負責人機交互的設計, 這是為了駕駛人心理和行為上的過渡期做好了準備。

今年2月, 禾多科技宣佈研發出了自動駕駛L3.5結構化道路解決方案, 並成功完成了道路測試。 據倪凱透露, 禾多科技在結構化道路和最後一公里場景都有專案在持續推進, 不久將會公佈合作方面的最新進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