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平北騎兵聚殲“討伐隊”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 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 今天張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平北騎兵聚殲“討伐隊”,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聚殲討伐隊

1944年5月6日, 赤城日偽軍內訌, 騎兵討伐隊隊長李兆義打死了日本指導官, 率討伐隊北逃, 企圖竄入壩上為匪。 駐紮在古長城腳下的平北騎兵大隊副大隊長吳廣義, 得知此情報後決定消滅這股頑敵, 並迅速進行戰鬥部署。 將騎兵大隊一連埋伏在敵人北逃必經的長城隘口附近的高山上, 命令駐在界牆村的赤源縣九區遊擊隊, 火速趕到頭道溝墩埋伏, 配合主力部隊殲敵。

聚殲討伐隊

正如吳廣義所料, 敵討伐隊在隊長李兆義帶領下從馬營出發, 向北進至長城隘口, 突然遭到平北騎兵大隊一連的猛烈阻擊, 敵人掉頭西逃, 企圖從孤山穿越長城。 騎兵一連尾追不放, 敵討伐隊落荒而逃。 九區遊擊隊在宋建彬隊長的率領下, 早就守候在這裡, 敵正要越過山口, 區遊擊隊一陣排子槍、手榴彈迎面打來, 敵人頓時亂了陣腳。 宋建彬一躍而起率先向敵人沖去, 隊員們個個奮勇, 一齊喊著“繳槍不殺”, 跟隨隊長殺向敵群。 敵見前面山上神兵突降, 身後追兵已至,

只得放下武器, 下馬投降, 此戰僅用3個小時, 除兩名下落不明外, 其餘200多名偽軍被俘獲。 八路軍繳獲擲彈筒2個, 機槍2挺, 步槍100余支, 戰馬100多匹。 此役乾淨利索, 受到上級通令嘉獎。

聚殲討伐隊

吳廣義(1908-1985年), 遼寧省建平縣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積極參加東北抗日鬥爭,

在東北抗日隊伍裡曾擔任團長等職。 1937年參加八路軍, 193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 歷任晉察冀軍分區獨立支隊科長、連長、營長;平北分區龍崇赤騎兵大隊副大隊長、區隊長、參謀長、第二支隊長、一團團長, 參加過百團大戰等重大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 歷任晉察熱軍分區副司令員、錫察軍區副司令員、內蒙古軍區騎兵五師師長, 指揮參與了解放張家口等重大戰役, 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以後, 歷任內蒙古伊盟軍分區司令員、哲裡木盟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1985年在鎮江市逝世, 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赤城縣誌》《赤城英烈》等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