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銘記歷史,以史入戲——《馬關條約》簽訂123周年

123年前的今天, 1895年4月17日, 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簽訂《馬關條約》, 這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成為百年來幾代國人的噩夢。

在自己的命運, 尋找命運。

在祖先的土地, 流浪四方。

只有哄堂大笑, 沒有熱淚盈眶,

手無寸鐵的人, 曾經鐵石心腸。

前世

123年前的1895年, 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的清政府派大臣張蔭恒等人赴日和談, 遭到日方拒絕, 時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問道:“清朝政府怎麼不派恭親王或是我的老朋友李鴻章來呢?”而恭親王當時健康堪憂, 日方直指李鴻章。

早在甲午戰爭期間, 一手操辦了北洋水師的李鴻章就因平壤戰役的失利被貶。

好不容易熬過了苦澀的甲午年, 1895年大年初一, 李鴻章一改接受官員拜年的慣例, 府門緊閉。 他當然不知道, 他的老朋友伊藤博文, 此時正坐在中日“國運相賭”的賭桌邊, 信心十足地等待他這個失意者入席。

現世

談判伊始,

日本人企圖讓李鴻章屈服於他們提出的十億白銀賠償, 李鴻章根本無法接受, 日本不願停戰, 談判陷入僵局。

誰也沒想到, 就在此時, 歷史突然給了李鴻章一個機會。 談判途中, 李鴻章被一日本暴徒用子彈打中面部, 血流如注。 頓時, 各國輿論一片譁然, 紛紛譴責日本。 4月15日, 李鴻章跟伊藤博文進行最後一輪談判。 72歲的李鴻章依然堅守著自己作為“全權大臣”的責任, 穿著沾血的黃馬褂, 硬生生將賠償額壓到兩億白銀。 最後拿著簽訂的條約, 李鴻章長歎一聲:“此血, 報國矣。 ”

4月17日, 清政府代表李鴻章等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等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李鴻章最後說道:“老夫此生永不踏上日本國土!

後世

《馬關條約》的簽訂, 徹底改變了東亞的政治格局, 也為中日兩國結下了此後長達120年的恩怨糾葛。 伊藤博文因此受到日本民眾盛讚, 成為日本的民族英雄。 孤立無援的李鴻章, 無奈地逃離了1895年的這場賭局, 此後飽受爭議。 時事維艱, 既是李鴻章一生榮耀的來處, 也是他一切屈辱的源出。

1901年11月7日, 李鴻章溘然長逝, 終年78歲。

2018年, 4月17日, 時至今日, 許多人以為《馬關條約》只是歷史書裡塵封的一章, 123年過去了, 它的餘波依然沒有消散。 因簽字時, 條約上沒有明確規定臺灣及其附屬各島嶼的範圍, 這使得釣魚島問題依然存留至今。

在滔滔歷史洪流前, 人只是滄海之粟, 以史為鏡, 以史入戲。 口碑佳作歷史大戲《李鴻章對話伊藤博文》, 第三輪演出正式開票了!聚焦號稱十九世紀末“東亞雙雄”之間橫跨15年的三段對話, 抽絲剝繭、層層抵達迷霧後的歷史真相與人性真諦。 自2017年首輪演出起, 即榮登“北京小劇場最熱戲劇”的前十名, 好評如潮。 這是一場逾越百年的相知相搏。

123年後的今天, 我們把這場博弈搬上了話劇舞臺, 當戲劇與歷史交織, 當演繹與還原碰撞, 帶你走近百年之前的孤膽老臣——李鴻章。 更有思想的表演, 帶來更為深刻的表達。 《李鴻章對話伊藤博文》, 等你來看。

演職人員表

出品人:李春峰

導演:姜均、李昶磊

編劇:索健

監製:夏語瞳、謝鵬飛

製作人:張楚卿

演員:何雨繁、張巍、楊楠、薑哲元、胡辰

出品方:北京光緯戲劇有限公司

新劇場平臺&新劇場創作計畫

演職人員表

出品人:李春峰

導演:姜均、李昶磊

編劇:索健

監製:夏語瞳、謝鵬飛

製作人:張楚卿

演員:何雨繁、張巍、楊楠、薑哲元、胡辰

出品方:北京光緯戲劇有限公司

新劇場平臺&新劇場創作計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