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能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嗎?

人有頻死預感?

一個人能預知自己什麼時候死去嗎?

能!

很多人會非常肯定地說。

當你問他:憑什麼這麼說?

他會回答說:我聽說或親眼見過XX誰就準確預告了自己的死亡時間。

這作為茶餘閒話, 街談巷議, 原本沒什麼。 如果有人用這種講故事的方法來證明人的確可以預知自己的死亡時間, 並著書立說, 大肆宣揚, 似乎就有些怪誕了。

但的確有人在這麼說, 這麼幹。 這就是國外一本標題為《最後的禮物》的暢銷書, 由Maggie Callanan和Patricia Kelley兩位臨終關懷護士合著, 稱人可以預感到死亡, 並命名了一個專用術語, 稱頻死預感(Nearing Death Awareness)。

證據不夠, 故事來湊

跟其他一些既不可能證實也難以證偽的偽科學概念, 作者主要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為自己的說法找轍。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講的幾個典型故事。

蘇珊準確地預告了自己的死亡時間

最後的禮物講述了一個人非常準確地預告了自己死亡時間的故事,

很多人可能在其他很多時候也聽說過類似的腳本。

蘇珊在她87歲生日前5周開始接受護士作者的臨終關懷照顧。 蘇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非常短促。

作者在對她做病情評估時問:“你感覺怎麼樣?”

“我快死了, ”她清楚地回答。

“你能不能感覺出你還能活多久?“

“哦, 我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在我87歲生日的時候, 就是說我只有幾個星期的時間了。 ”

根據作者的“評估”, 蘇珊的情況非常不好, 她最多還能活1~2周。

然而, 結果是蘇珊居然就撐過了5周, (準確地)在她87歲生日那天的清晨去世。

故事雖然俗套, 但是不妨礙作者借機宣稱自己的觀點:

“死亡的人似乎常常知道他們的死亡何時會發生, 有時甚至可以精確的1天到幾個小時內,

這非常令人驚訝。 ”

蘿拉準備最後的旅程

書中還講了一個把死亡當成最後的旅程加以安排的故事。

家人發現蘿拉行為發生突然的改變, 預計時間無多, 請作者給予臨終關懷照顧。

在第一次交流時作者問:“蘿拉, 你感覺怎麼樣?你知道你現在在哪兒嗎?”

“是時候排隊了, ”蘿拉回答。

“排什麼隊”, 護士作者繼續追問, ”你知道那裡還有些什麼人嗎?“

“蘇珊(蘿拉已故的女兒)在排隊, ”蘿拉說這話時突然露出燦爛的笑容。

接下去的談話中, 蘿拉還表達, “喬森(蘿拉還健在的丈夫)不能和她一起去。 她正準備離開喬森去與蘇珊重聚。 ”

何塞“慷慨赴死”的儀式感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人非常儀式感的安排自己的死亡。

何塞, 男性, 年僅45歲,

死於糖尿病併發的腎功能衰竭。

何塞在接受護士作者的臨終關懷時, 曾反復要求找出他的晚禮服並給他穿好。 家人說, “別管他, 他一直在要求我們這樣做, 他現在神志有些混亂。 ”

作者順著何塞的話茬繼續追問:“為什麼要穿晚禮服?你打算去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是的, 我需要穿上燕尾服, 現在是時候了, 我想看到我的最佳狀態, 我的行囊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只差我的燕尾服了。 ”

幾個小時後, 何塞死了。 他準備以自己最佳的狀態開始自己“走向死亡”的旅程。

看到已故的人或天堂

書中, 作者介紹說, 臨終的人經常會看到已故的人, 甚至會跟他們對話, 這是頻死預感的一部分。

這種現象非常常見, 雖然常被打上“幻覺”的印記, 卻是頻死的一個重要標誌。

頻死預感的另一個現象是, 頻死的人也會看到一些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場景, 比如“天堂”, 即使這個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宗教信仰。

而另一些人還會報告說, 他們(的靈魂)會離開身體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 有的人還會說可以看到明亮的隧洞或者“一盞燈”——這被另一些人稱為頻死體驗。

以上這些故事真的就可以說明一個人可以有拼死預感, 來預告自己的死亡嗎?我們還是來看看醫學科學上有關死亡歷程的解釋吧。

人的死亡過程

慢性疾病或衰竭死亡是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身體、行為和心理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有些人甚至可能提前1~3個月就已經踏上死亡旅程。

通常會表現為身體越來越沉,行動變得越來越困難,動作越來越慢。食欲減退,即使是曾經最愛的美味也“不好吃”,體重隨之減輕。

人也會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想活動,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睡眠。

期間,由於神經感受和代謝的變化,有些人可能會產生一些“奇異”感覺。比如,脂肪分解產生的酮體可能會使人產生一種溫和的興奮感。即使連續不進飲食,也不會感到饑餓和口渴,因而,並不會因為不吃東西而感受到痛苦。

心理行為上,會與周圍環境隔離,不願意見人,會拒絕鄰居、朋友上甚至親人的探視。即使勉強見客,也往往會表現的淡漠,很難交流互動。

這方面男性往往表現的更加突出,意識或者潛意識中不想被人視為無助或需要幫助。

在女性,往往花更多的時間用來回顧人生,尤其是歷數生命中的那些遺憾。

死亡之旅在生命的最後1~2周內會進入快車道,某些現象可能會讓家人感到不安。

由於腦功能障礙,除了可能會表現的昏昏沉沉甚至迷糊的低意識狀態,體驗感覺的改變也常見,因而可以出現一些“怪異”現象:

錯覺,一般性感覺認知錯誤。

妄想,對現實的誤解。具體可以有兩種主要類型:突然出現自我感覺特別的好,比如感覺自己無比強大,無所不能。另一種是迫害妄想,過度擔心或明或暗的“敵人”時刻妄圖傷害自己。

幻覺,如同夢境一些,由大腦無中生有產生出來的、通常是怪異的感覺。主要可以分為3種類型:聽覺幻覺(聽到並不存在的聲音),視覺幻覺(看到並不存在的人或物),觸覺幻覺(觸摸到並不存在的東西)。

由於這些感覺的錯誤,行為上可能會有一些怪異,比如會告訴身邊的人一些無厘頭甚至荒誕的事情,這也往往是民間產生有關死亡迷信的根源。

比如,聲稱看到了已經去世的親人——在我國民間,往往被認為是已故的親人來叫自己,也叫“活見鬼”。甚至會跟幻化出來的人對話,嘮嘮叨叨說上半天。

身體方面,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可能任何活動都需要人來説明。可能會沒法進食,特別是固體食物。

以下身體跡象可能預示狀況的惡化,死亡的降臨:

體溫降低,比往常降低1℃或以上;血壓降低;脈搏變得不規則,可能會減慢或加速;出汗增加;心功能和迴圈不良會帶來皮膚顏色的變化,尤其是嘴唇和甲床會變得蒼白和偏藍色;呼吸變化,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加快,也可能因為呼吸道分泌物導致擁塞,產生哢嗒聲和咳嗽;不願意說話,說話顯著減少並最終完全停止;有時,胳膊或腿會突然出現不自主的移動。

死亡之旅的盡頭——死亡前幾天到幾個小時,會出現一些更明顯預示死亡的跡象。

死亡來臨之前的最後時間,有的人會向被突然注入如一股能量,出現一些神奇的變化。比如,會突然要從床上起來,與親人聊天,在一段時間失去食欲後突然要吃食物。

經常,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會被當成好轉。

但是,這股神奇的能量一般很短暫,會突然消失,之後情況會變得更差——這種稱為“迴光返照”的現象通常預示死亡更近了。

之後,情況會急轉直下,尤其是呼吸會變得更不規則,通常更慢。再往後,可能會出現“潮式呼吸”,即陣發的快速呼吸,然後呼吸中斷。

呼吸道內分泌物會引發哢嗒聲——這往往是生命終末期的一個強烈的徵象,稱為死亡喉音。

皮膚,尤其是從遠端手和腳皮膚可能會出現暗色斑點和紫色斑片。這些斑點可能會沿著手臂和腿部緩慢蔓延。嘴唇和甲床藍色或紫色加深。

這時,反應可能極度變慢或者消失,眼睛雖然看上去睜著或半睜著,卻看不到周圍環境的事物。

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因此,對於垂死的親人,聊天可能是最後的安慰。

最終,呼吸心跳將完全停止。

真的存在頻死預感?

以上這些變化,某些可能會被自己感受到,並被當成死亡的徵兆。每當這個時候,老人們常常會反復說自己將要死了,並會安排後事。

如果這個人在短時間內死亡,就會被當成對“預感”的靈驗,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準確”地預告了死亡。

但是,這些跡象與死亡之間並不存在確定性關係,人其實不可能正確區分身體的問題是可逆性的疾病還是不可逆性的死亡徵象。很多老人可能就很多次預告過自己的死亡,或者總有一次是“正確的”,於是就被人們記住了。其他很多次的不準確,卻被忽略掉。

於是,就產生了人可以預知自己的死亡這種帶迷信色彩的偏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文轉載自“科學公園”微信公眾號

徵稿啟示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cfi@crisp.org.cn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慢性疾病或衰竭死亡是一個或長或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身體、行為和心理上都會發生一些變化。

有些人甚至可能提前1~3個月就已經踏上死亡旅程。

通常會表現為身體越來越沉,行動變得越來越困難,動作越來越慢。食欲減退,即使是曾經最愛的美味也“不好吃”,體重隨之減輕。

人也會越來越懶,越來越不想活動,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睡眠。

期間,由於神經感受和代謝的變化,有些人可能會產生一些“奇異”感覺。比如,脂肪分解產生的酮體可能會使人產生一種溫和的興奮感。即使連續不進飲食,也不會感到饑餓和口渴,因而,並不會因為不吃東西而感受到痛苦。

心理行為上,會與周圍環境隔離,不願意見人,會拒絕鄰居、朋友上甚至親人的探視。即使勉強見客,也往往會表現的淡漠,很難交流互動。

這方面男性往往表現的更加突出,意識或者潛意識中不想被人視為無助或需要幫助。

在女性,往往花更多的時間用來回顧人生,尤其是歷數生命中的那些遺憾。

死亡之旅在生命的最後1~2周內會進入快車道,某些現象可能會讓家人感到不安。

由於腦功能障礙,除了可能會表現的昏昏沉沉甚至迷糊的低意識狀態,體驗感覺的改變也常見,因而可以出現一些“怪異”現象:

錯覺,一般性感覺認知錯誤。

妄想,對現實的誤解。具體可以有兩種主要類型:突然出現自我感覺特別的好,比如感覺自己無比強大,無所不能。另一種是迫害妄想,過度擔心或明或暗的“敵人”時刻妄圖傷害自己。

幻覺,如同夢境一些,由大腦無中生有產生出來的、通常是怪異的感覺。主要可以分為3種類型:聽覺幻覺(聽到並不存在的聲音),視覺幻覺(看到並不存在的人或物),觸覺幻覺(觸摸到並不存在的東西)。

由於這些感覺的錯誤,行為上可能會有一些怪異,比如會告訴身邊的人一些無厘頭甚至荒誕的事情,這也往往是民間產生有關死亡迷信的根源。

比如,聲稱看到了已經去世的親人——在我國民間,往往被認為是已故的親人來叫自己,也叫“活見鬼”。甚至會跟幻化出來的人對話,嘮嘮叨叨說上半天。

身體方面,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可能任何活動都需要人來説明。可能會沒法進食,特別是固體食物。

以下身體跡象可能預示狀況的惡化,死亡的降臨:

體溫降低,比往常降低1℃或以上;血壓降低;脈搏變得不規則,可能會減慢或加速;出汗增加;心功能和迴圈不良會帶來皮膚顏色的變化,尤其是嘴唇和甲床會變得蒼白和偏藍色;呼吸變化,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或加快,也可能因為呼吸道分泌物導致擁塞,產生哢嗒聲和咳嗽;不願意說話,說話顯著減少並最終完全停止;有時,胳膊或腿會突然出現不自主的移動。

死亡之旅的盡頭——死亡前幾天到幾個小時,會出現一些更明顯預示死亡的跡象。

死亡來臨之前的最後時間,有的人會向被突然注入如一股能量,出現一些神奇的變化。比如,會突然要從床上起來,與親人聊天,在一段時間失去食欲後突然要吃食物。

經常,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會被當成好轉。

但是,這股神奇的能量一般很短暫,會突然消失,之後情況會變得更差——這種稱為“迴光返照”的現象通常預示死亡更近了。

之後,情況會急轉直下,尤其是呼吸會變得更不規則,通常更慢。再往後,可能會出現“潮式呼吸”,即陣發的快速呼吸,然後呼吸中斷。

呼吸道內分泌物會引發哢嗒聲——這往往是生命終末期的一個強烈的徵象,稱為死亡喉音。

皮膚,尤其是從遠端手和腳皮膚可能會出現暗色斑點和紫色斑片。這些斑點可能會沿著手臂和腿部緩慢蔓延。嘴唇和甲床藍色或紫色加深。

這時,反應可能極度變慢或者消失,眼睛雖然看上去睜著或半睜著,卻看不到周圍環境的事物。

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感覺,因此,對於垂死的親人,聊天可能是最後的安慰。

最終,呼吸心跳將完全停止。

真的存在頻死預感?

以上這些變化,某些可能會被自己感受到,並被當成死亡的徵兆。每當這個時候,老人們常常會反復說自己將要死了,並會安排後事。

如果這個人在短時間內死亡,就會被當成對“預感”的靈驗,表面上看,似乎真的“準確”地預告了死亡。

但是,這些跡象與死亡之間並不存在確定性關係,人其實不可能正確區分身體的問題是可逆性的疾病還是不可逆性的死亡徵象。很多老人可能就很多次預告過自己的死亡,或者總有一次是“正確的”,於是就被人們記住了。其他很多次的不準確,卻被忽略掉。

於是,就產生了人可以預知自己的死亡這種帶迷信色彩的偏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文轉載自“科學公園”微信公眾號

徵稿啟示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內容以反偽破迷為核心思想,科技哲學、科學與公眾、世俗人文主義、科技倫理等領域均可涉及,旨在將科學探索結果無偏見地告知公眾,避免公眾上當受騙。

稿件一經採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cfi@crisp.org.cn

中國科學探索中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