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為何還要衝鋒陷陣,導致中流矢而亡

龐統是劉備繼諸葛亮之後又得到的一員頂級謀士, 而且龐統深諳識人之術和兵法韜略, 與諸葛亮正好能成為完美的搭檔。 龐統的早逝是對劉備集團的一個極大打擊, 但是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 正史中的龐統是自己作死的。 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西元211年, 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 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 請劉備借機謀取益州。 劉備猶豫再三, 不能決斷。

當時諸葛亮主要是管內政, 在軍事上, 劉備還是更聽龐統的, 於是就去找龐統聊聊對這事的看法。 龐統就對劉備說:“荊州荒蕪殘敗, 人物流失殆盡。 而且東有孫權, 北有曹操, 難以有大的發展。 益州戶口百萬, 土地肥沃, 物產豐饒, 如果真能奪取此地, 以為根基, 可成就大業。 ”

但是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 曹操峻急, 我便寬厚, 曹操暴虐, 我便仁慈, 曹操狡詐, 我便忠誠。 凡事與他相反, 才有今天的成就。 如今為得益州, 失信於天下, 能行嗎?”

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 凡事不能墨守成規, 要隨機權變才好。 況且吞併弱小, 攻擊暗昧, 逆取順守, 報之以義, 正是古人所重視的。 只要事定之後, 封還他一塊土地, 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

到時就會被別人占了先機。 ”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 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 而自己則帶領龐統, 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 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 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

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 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 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 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 劉璋交代完畢, 就回了成都, 劉備則率部到了到了葭萌關。

第二年, 龐統就戰略問題, 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

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 可以一舉而定, 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 手下有精銳部隊, 而且據守關頭, 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 引他們輕騎來見, 可就此將其擒殺, 而後進兵成都, 此為中計;退還白帝, 連引荊州, 慢慢進圖益州, 此為下計。 如果猶豫不前, 將會有大難, 不能在此地久留。 ”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 依計而行。 斬楊懷高沛, 揮兵直指成都, 一路勢如破竹, 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 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但是此時蜀中各層也已經反應過來了,在層層抵禦下,劉備集團推進極為緩慢,不得已,到西元214年的時候,劉備調整戰略,想加快進度,就從荊州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調了過來,準備幾路大軍一起圍攻蜀地。

而此時劉備則已包圍雒城。身為軍師的龐統親自率眾攻城,不幸被飛箭射中而死。這裡就有一點好奇,按照正常的觀點,軍師謀士不應該都是像張良那樣,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嗎?為何龐統要像一個將軍一樣親自衝鋒陷陣呢?這裡歷史上說法很多,各種陰謀論就不說了,現在列出幾種看法。

第一:自我壓力

數年時間都沒佔據蜀地,而且劉備還從荊州調來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人,其實就變相的說龐統的計策已經出了問題;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完全不遜於諸葛亮,所以龐統才如此急切的想要攻下雒城。

第二:證明自己

這與龐統早年的遭遇有關,龐統早年曾跟隨過周瑜,周瑜本質上是一名軍師謀士,但同樣也英勇善戰;至少在周瑜還在世之時,周瑜的名氣遠超諸葛亮等人,龐統自命有王佐之才,所以也想成為周瑜那樣的儒將,而不單單是為主公出謀劃策的軍師。

第三:自身能力

其實在宋朝之前,絕大部分文人除了學習經書之外,還要精通禮、樂、射、禦、書、數等,孔子就是個箭術高手,徐庶這樣的也是不少,龐統自然也是精通騎射的,可惜還沒等龐統成為司馬懿一樣的人物,就死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就不一一列說了,現在看來,對劉備損失最大的就是徐庶的離開和龐統的早逝,如果這兩人能成長起來,絕對是能統禦一方的帥才儒將,和關羽、張飛等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其實劉備集團最缺的,就是周瑜、曹仁那樣的大帥之才;本來關羽有很大的可能性,卻終究沒能完成蛻變。

但是此時蜀中各層也已經反應過來了,在層層抵禦下,劉備集團推進極為緩慢,不得已,到西元214年的時候,劉備調整戰略,想加快進度,就從荊州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調了過來,準備幾路大軍一起圍攻蜀地。

而此時劉備則已包圍雒城。身為軍師的龐統親自率眾攻城,不幸被飛箭射中而死。這裡就有一點好奇,按照正常的觀點,軍師謀士不應該都是像張良那樣,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嗎?為何龐統要像一個將軍一樣親自衝鋒陷陣呢?這裡歷史上說法很多,各種陰謀論就不說了,現在列出幾種看法。

第一:自我壓力

數年時間都沒佔據蜀地,而且劉備還從荊州調來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人,其實就變相的說龐統的計策已經出了問題;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完全不遜於諸葛亮,所以龐統才如此急切的想要攻下雒城。

第二:證明自己

這與龐統早年的遭遇有關,龐統早年曾跟隨過周瑜,周瑜本質上是一名軍師謀士,但同樣也英勇善戰;至少在周瑜還在世之時,周瑜的名氣遠超諸葛亮等人,龐統自命有王佐之才,所以也想成為周瑜那樣的儒將,而不單單是為主公出謀劃策的軍師。

第三:自身能力

其實在宋朝之前,絕大部分文人除了學習經書之外,還要精通禮、樂、射、禦、書、數等,孔子就是個箭術高手,徐庶這樣的也是不少,龐統自然也是精通騎射的,可惜還沒等龐統成為司馬懿一樣的人物,就死了。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就不一一列說了,現在看來,對劉備損失最大的就是徐庶的離開和龐統的早逝,如果這兩人能成長起來,絕對是能統禦一方的帥才儒將,和關羽、張飛等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其實劉備集團最缺的,就是周瑜、曹仁那樣的大帥之才;本來關羽有很大的可能性,卻終究沒能完成蛻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