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一要來了,看完這片你絕對不會亂花一分錢

剁手式購物, 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最常見的消費方式。

然而, 剁手一時爽, 付款火葬場。

當你手捧巨額帳單, 一邊吃土一邊流淚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究竟是誰, 在無形中引導了你的消費?

今天要講的這部紀錄片, 告訴你答案。

誰在引導我們消費 第一季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Season 1

這是來自BBC的一套紀錄片, 一共三集。

每一集都從一個專業的角度, 講述了生活中那些誘導我們消費的因素, 甚至是陷阱。

可以說是剁手黨必看的良心片了。

第一集, 講的是「計畫報廢」。

什麼是計畫報廢?

最開始, 「計畫報廢」的策略誕生於燈泡製造行業。

在上世紀20年代, 世界上的幾大燈泡製造巨頭聯手, 簽署了一份秘密協定。

他們將燈泡的使用壽命從2500小時, 強行縮短到了1000小時。

燈泡的壽命變短了, 銷售量自然蹭蹭往上漲。

聽起來是不是很賤?但這個策略已經成為不少行業裡的潛規則。

印表機裡的墨水匣就是一個典例。

大家知道, 印表機墨水匣的壽命, 是和列印次數相掛鉤的。

墨水匣上有一個計數裝置, 當它不斷遞減直到變成0時, 這個墨水匣就報廢了。

作為使用者, 只能重新買一個新的。

實際上, 這裡面隱藏了一個巨大的陷阱:墨水匣的計數器是可以重置三次的。

也就是說, 每個「一次性」的墨水匣, 都可以反復用三次。

在「計畫報廢」的基礎上, 製造商還特別善於利用消費者的心理。

舉個例子, 汽車廠家每年都會推出新款的汽車, 它們在引擎性能上可能並無明顯的變化。

答案是:改變汽車的顏色和尾翼。

通過增加時尚的元素, 用潮流來定義一款新車。

就像大家習慣性地買好看的新衣服新鞋一樣, 來實現「有序製造不滿情緒」。

這樣一來, 就能讓消費者忘了什麼才是重要的, 只顧著買新款了。

這種情況是不是似曾相識?

沒錯, 大名鼎鼎的蘋果公司其實就深諳此道。

有沒有發現, 相較於最初那幾代蘋果手機在性能上的大革新, 近年來蘋果的手機開始更多地在外觀和顏色上做文章。

潮流元素的加入, 一方面迎合了消費者追求新鮮的喜好。

另一方面, 潮流生命週期也是非常短暫的。

最終的結果, 就是讓消費者掉進不斷買買買的陷阱。

第二集,講的是製造「消費者焦慮」。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先講述一些消費者不理解的、可怕的事情,然後再介紹一種神奇的解決方法。

總之要傳達的資訊就是:沒有這款商品,你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最先應用「消費者焦慮」的,是美國的一家漱口水公司。

他們做了一則廣告,講的是一個美女因為口臭而失去了暗戀的物件。

就是這樣一個狗血的故事,把他家的漱口水帶火了。

短短幾年的時間,公司的市值從11萬飆升到了800萬美元。

說起來,生活中應用這種套路的商品也是數不勝數。

比如,打著「抗菌」旗號的香皂、打著「維生素」噱頭的飲料、打著「抗衰老」名號的保健品等等。

它們的共同點就在於,抓住了一個人最原始的恐懼——對死亡和疾病的恐懼。

因為恐懼和焦慮,消費行為也就自然變得不理性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號稱能更好地保護健康、預防疾病的商品,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試驗表明,「抗菌」的香皂和普通香皂並無明顯區別。

「維生素飲料」其實並不健康,糖分堪比可口可樂。

至於保健品啥的,大家在新聞中也應該看到很多打臉的例子了。

第三集,講的是消費者的「兒童心理」。

兒童,向來是推動一個家庭消費的主力軍。

據統計,光是英國和美國的小孩,每年就能貢獻7000億英鎊的商品銷售額。

要賣好一款兒童產品,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先要有一個受兒童喜歡的卡通人物。

一旦某件商品和這個卡通人物相關聯,價格立馬能提高一半,銷量更是蹭蹭漲。

舉個例子,最近比較出名的小豬佩奇,各種周邊賣的不要太火。

對於成人來說,這套法則同樣適用。

只不過,是把卡通人物換成了成人喜歡的偶像明星、動漫電影人物等等。

最早的一個案例,就是《星球大戰》系列。

當《星球大戰》風靡全球之後,相關的每一種商品都深受影迷們喜愛。

用片中的話來說:它不僅催生了一個系列電影,更催生了一個完整的「星戰」行業。

在《星球大戰》大獲成功的基礎上,有一家公司得到了啟示。

他們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創造玩具,再來設計故事。

最終的目標,仍然是用故事來帶動玩具的銷量。

相信有的人已經猜到了,我說的正是變形金剛。

這個開創性的策略,也收穫了巨大的成功。

在2年時間內,變形金剛系列玩具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億美元。

關於消費者的「兒童心理」,還有一個明顯的表徵——

每當看見心儀的商品時,總是希望在第一時間就擁有。

這又叫做兒童的即時滿足心理(Instant Satisfaction)。

如何利用這種心理呢?

一種新的消費方式應運而生了:信用卡。

信用卡的使用,既迎合了消費者的即時滿足心理。

另一方面,它也極大地減少了用付出現金的不舍感。

對於商家來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說起來,今天的各種移動支付,其實也是和信用卡的套路是一樣的。

有沒有發現,為了刺激大家消費,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消費者的各種心理弱點,都被他們玩弄於鼓掌,用在了行銷策略中。

不要一到花錢的時候,就想著買最新的、最貴的、最好的。

畢竟,最好的東西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就是讓消費者掉進不斷買買買的陷阱。

第二集,講的是製造「消費者焦慮」。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先講述一些消費者不理解的、可怕的事情,然後再介紹一種神奇的解決方法。

總之要傳達的資訊就是:沒有這款商品,你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最先應用「消費者焦慮」的,是美國的一家漱口水公司。

他們做了一則廣告,講的是一個美女因為口臭而失去了暗戀的物件。

就是這樣一個狗血的故事,把他家的漱口水帶火了。

短短幾年的時間,公司的市值從11萬飆升到了800萬美元。

說起來,生活中應用這種套路的商品也是數不勝數。

比如,打著「抗菌」旗號的香皂、打著「維生素」噱頭的飲料、打著「抗衰老」名號的保健品等等。

它們的共同點就在於,抓住了一個人最原始的恐懼——對死亡和疾病的恐懼。

因為恐懼和焦慮,消費行為也就自然變得不理性了。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號稱能更好地保護健康、預防疾病的商品,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試驗表明,「抗菌」的香皂和普通香皂並無明顯區別。

「維生素飲料」其實並不健康,糖分堪比可口可樂。

至於保健品啥的,大家在新聞中也應該看到很多打臉的例子了。

第三集,講的是消費者的「兒童心理」。

兒童,向來是推動一個家庭消費的主力軍。

據統計,光是英國和美國的小孩,每年就能貢獻7000億英鎊的商品銷售額。

要賣好一款兒童產品,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先要有一個受兒童喜歡的卡通人物。

一旦某件商品和這個卡通人物相關聯,價格立馬能提高一半,銷量更是蹭蹭漲。

舉個例子,最近比較出名的小豬佩奇,各種周邊賣的不要太火。

對於成人來說,這套法則同樣適用。

只不過,是把卡通人物換成了成人喜歡的偶像明星、動漫電影人物等等。

最早的一個案例,就是《星球大戰》系列。

當《星球大戰》風靡全球之後,相關的每一種商品都深受影迷們喜愛。

用片中的話來說:它不僅催生了一個系列電影,更催生了一個完整的「星戰」行業。

在《星球大戰》大獲成功的基礎上,有一家公司得到了啟示。

他們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創造玩具,再來設計故事。

最終的目標,仍然是用故事來帶動玩具的銷量。

相信有的人已經猜到了,我說的正是變形金剛。

這個開創性的策略,也收穫了巨大的成功。

在2年時間內,變形金剛系列玩具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億美元。

關於消費者的「兒童心理」,還有一個明顯的表徵——

每當看見心儀的商品時,總是希望在第一時間就擁有。

這又叫做兒童的即時滿足心理(Instant Satisfaction)。

如何利用這種心理呢?

一種新的消費方式應運而生了:信用卡。

信用卡的使用,既迎合了消費者的即時滿足心理。

另一方面,它也極大地減少了用付出現金的不舍感。

對於商家來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

說起來,今天的各種移動支付,其實也是和信用卡的套路是一樣的。

有沒有發現,為了刺激大家消費,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消費者的各種心理弱點,都被他們玩弄於鼓掌,用在了行銷策略中。

不要一到花錢的時候,就想著買最新的、最貴的、最好的。

畢竟,最好的東西並不一定適合自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