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失敗的禁煙,林則徐被充軍,禁煙是不可抗挽救清朝

禁煙是清政府理所當然採取的措施。 遠在歐洲的馬克思一針見血地說:“鴉片取得的對中國人的統治權力有多大, 則皇帝及其迂腐的官僚集團所失去的自己的統治權力也就有多大。 ”(馬克思《中國的和歐洲的革命》)。 這揭示了清政府的統治視角。

許姓官僚字面上道貌岸然, 恰恰在實際操作中根本行不通, 要麼把依附于統治階級的官員全部革職!就字面而言, 許乃濟是“書生”之見?抑或他生活在“桃源”中?正如林則徐在《與林元掄書》中說:“現任督撫,

嗜煙者約占半數, 若輩豈肯回扳石頭壓自腳, 則陽持兩端, 模棱其辭, 勢所必然。 ”許乃濟處於官僚網路鏈中的一員, 說這種冠冕堂皇的話的目的何在, 是否違心而自欺欺人, 及說完後是否自嘲, 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有人斥責許乃濟:禁止已在吸食鴉片的官吏各層而做不到, 放任不在吸食群體而使其吸食, 是否要全民皆食?但正因為許乃濟“馳禁”立論符合了當時官僚群體的利益和當時官僚實際情況, 與鴉片貿易直接打交道的廣東官員稱之為“臚陳時弊, 均屬實在情形……實於國計民生, 均有裨益。 ”外國商人稱讚其為“立論至佳, 文字也極清楚”的“聰明辦法”(賓漢《英軍在華作戰記》)。

退一步說, 一種議論能獲得眾多理由的贊成, 應該有其合理的部分。 許乃濟觀點有自欺欺人的部分, 也有符合社會現狀的部分, 這是一種自相矛盾;嚴禁論者為了大清朝總體的利益, 只在皇命“斷絕貿易”閉關的“理想”狀態, 而脫離了當時社會的實際情況,

這也是一種自相矛盾。 而根本矛盾只在英國貿易擴張利權和清政府對內獨裁的統治利權之間, 這對主要矛盾導致的是雙方出手“拼拳頭”, 其他“高見”不足論矣——糾纏於誰是誰非的各自理由中。 歷史最終的結果是, 清政府從單相思的“以夷制夷”轉變成了“以夷制華”(清末民初有人這麼說), 與列強勾結在了一起。 這是距第一次鴉片戰爭六十年以後了。 這也是以私利私權為本質的清政府的必然歷史結局。

在論述到那個時代的中外矛盾時, 史論者常常習慣於提到“人民群眾的支持”等語。 其實, 皇朝時代, “人民群眾”是無力無法支援的, 他們只能是損害到自身利益時的抗拒者, 和皇朝時代各個階層的表現是一致的。

因為, “人民力量的分散, 人民知識的閉塞, 與外界毫無聯繫, 這是當時清政府鞏固統治的秘訣”(《中國近代史稿》戴逸)。 統治秘訣培植出了這種社會土壤。 李敖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叫《醜陋的中國人》, 其實, 中國人是不醜陋的, 醜陋的是歷史皇朝私利私權的統治者。 後代史論者的“人民群眾”論, 是否也是脫離當時社會現狀的“書生”之見呢?也許可以斷論, 為官相信民眾者, 會得到民眾的支援, 並取得局部的勝利;但在那個封建官僚時代, 碰到這樣的官員, 既是官中異類, 也是“人民”的運氣, 這種運氣, 既不常見, 也不可靠。

禁煙運動最終以爆發中英戰爭、禁煙欽差大臣林則徐革職充軍而失敗, 或說以整個皇朝奴才打工者——官僚夷務階層的全部革職調任、甚至賜死而失敗, 其中許多人“奸臣、賣國賊”的名聲流傳至今。1838年至1839年的禁煙失敗,與五十九年以後的戊戌變法失敗,有一種共同的謬論作遙相呼應,便是速度太快。這種太快,包含兩層意思:一,禁煙和改革的速度;二,皇寵的速度。康有為等“新貴”引來滿清權貴嘲笑和罵詞;林則徐則“封賞極優”,“樞相亦為之動色。(林則徐)朝罷與僚論不合,中外交勾,有識者已為文忠危”(《蓉城閒話》雷縉輯)。歷史表像就是這樣的驚人相似!皇權在鞏固自己統治的同時,實質是分散了自己的統治能力,這是辯證法。

其中許多人“奸臣、賣國賊”的名聲流傳至今。1838年至1839年的禁煙失敗,與五十九年以後的戊戌變法失敗,有一種共同的謬論作遙相呼應,便是速度太快。這種太快,包含兩層意思:一,禁煙和改革的速度;二,皇寵的速度。康有為等“新貴”引來滿清權貴嘲笑和罵詞;林則徐則“封賞極優”,“樞相亦為之動色。(林則徐)朝罷與僚論不合,中外交勾,有識者已為文忠危”(《蓉城閒話》雷縉輯)。歷史表像就是這樣的驚人相似!皇權在鞏固自己統治的同時,實質是分散了自己的統治能力,這是辯證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