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意想不到的膩苔治法

膩苔預示著體內濕重, 這毋庸置疑。 但對於食積導致膩苔, 第一篇作者卻持不同的看法, 說臨床所見並非必有膩苔。 另外中醫診斷認為, 黃苔多是有熱所致, 但第二篇文章卻說陽虛濕滯, 亦有見黃苔者, 並且介紹了其辨證具有的特點。 這都是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 不知道各位書友在臨證時, 是否也有類似的心得,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膩苔說異

作者/龔士澄

察舌以辨病, 並不盡如書述, 有可憑, 有不可憑, 姑舉膩苔言。

舌苔增厚如膩糊狀, 醫書謂是濕邪壅阻, 黃膩為腸胃濕熱蘊蓄;白膩多為寒濕傷陽。 此以舌苔辨病因, 臨床多驗而可憑。

若“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之食積症, 方書必雲苔膩, 則與事實殊異。

我所經治之食積症, 十之六七無膩苔。 蓋一傷於食則脘腹脹痛、幹嘔食臭諸症立見, 而傷胃之物尚未腐酵薰蒸, 苔不及長之故也。

所以, 苔不膩不可認為非傷食。

然則傷食絕無膩苔乎?

曰:間或有之。 必經三五日, 食物發酵後始見。 一傷於食即見膩苔者, 不過十之一二, 又多為胃濁素重者。 醫貴考實, 不宜盡信書。

陽虛濕滯有黃苔

作者/陳奇

陽虛濕滯以白膩苔居多, 亦有見黃苔者。 臨床以虛寒挾濕的胃痛和陽虛水腫易見黃苔。 蓋因濕濁停滯, 陽虛者不能蒸化, 胃氣遏滯, 如菜之漚黃, 故見黃苔。 其辨證多具下述特點:

(1)苔色淡黃或灰黃, 色澤光亮, 刮之易去而露白底, 多見於舌中、根部, 厚膩成片, 與濕熱所致的深黃、老黃色, 刮之不退者不同。

(2)舌體滑潤或胖嫩, 與濕熱所見的舌乾燥、甚至起芒刺者不同。

(3)舌質淡白少華, 與溫熱見舌邊和苔底紅赤者不同。

除黃苔外, 常伴有浮腫, 脘痛喜按, 畏寒肢冷,

精神困倦, 納呆喜溫, 脈沉遲細弱等症。 予乾薑、附子、白術、茯苓等溫陽滲濕之品, 則黃苔自退, 切勿誤投苦寒之劑。

如患者彭某, 其面部及下肢浮腫, 午後尤甚, 伴神疲肢倦, 短氣, 面色晦黃, 舌質淡, 苔薄黃滑膩, 脈遲緩, 此為陽虛濕滯之水腫。

投予附片5克, 黃芪12克, 黨參15克, 茯苓12克, 木防己12克, 赤小豆12克, 冬瓜皮10克。

第三劑加當歸10克, 患者服五劑腫大消, 精神轉佳, 舌苔轉薄白而滑, 脈較有力, 守方再服三劑, 腫全消, 繼予八珍湯善後而愈。

⊙版權聲明:文章摘自《長江醫話》, 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豔萍

⊙運營編號:GYZX000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