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要歐洲重當對俄馬前卒,德國戰機飛行員堅決不幹,寧可辭職

文/楊斌國

俄羅斯衛星網4月30日剛剛報導:德國飛行員不願與俄羅斯交戰, 從國防軍離職。 該報導引用俄羅斯另一份雜誌《針鋒相對》。 德國飛行員“再不想參戰”, 不想參加“北約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攻勢”準備。

據估計, 德國空軍有120名"颱風"殲擊機飛行員, 但其隊伍正在縮減。 德國空軍官方代表指出, 最近幾周時間以來, 已有7名飛行員離職。 “也許, 他們是不想參戰、不想參加北約目前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準備。 按計劃, 德國人應駛往前線。 ”

楊斌國指出:從該雜誌的名稱中就可以看出, 有很深的冷戰對抗痕跡。 儘管內容大多數來自推測, 但是則從側面反映出美俄雙方如今對峙的局面, 令人擔憂。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不久前警告指出, 美俄正在重啟冷戰。

從歷史層面看, 冷戰結束後。 俄羅斯的退讓並沒有換來美國建制派們對整個俄羅斯的“絞殺”腳步。 最終適得其反的是,

俄羅斯奮起反抗。 面對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侵蝕俄羅斯勢力範圍, 原來俄羅斯周邊的國家很快變成“敵對”國家。

反而俄羅斯與歐洲國家關係得到了緩和, 以德法為首的西歐國家不斷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 這讓美國感到“顧此失彼”。 2008年, 格魯吉亞一場戰爭為標誌, 俄羅斯不在與美國“玩膩味”。 一個華麗轉身的俄羅斯, 重新定位國家地位。 從而也從桌下走上了桌面與美國重新對抗。 這一幕讓美國建制派始料未及又“欣喜若狂”。

俄羅斯重新成為“敵人”, 這正是美國建制派們所希望得到的結果。 因為從冷戰最大獲利結果來看, 俄羅斯“雄風”威懾之下, 都是美國所庇護“城民”。 能把世界最發達的經濟體全部收攏到自己“羽翼”之下“割韭菜”是最爽的事情。 超級帝國的“溫柔掠奪”必須給小夥伴們樹立一個強大的“敵人”, 俄羅斯無疑是一個最合格的“人選”。

烏克蘭危機從初始, 並不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歐洲尤其是德國需要勞動力, 烏克蘭經濟要發展。 只要不超出俄羅斯控制範圍就可以談妥。

但是在桌面下博弈的時刻, 被美國見縫插針的得手。 俄羅斯情報部門當時公佈的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電話錄音“讓歐洲去死吧”。 充分暴露了美國在烏克蘭局勢中所下的“黑手”。

烏克蘭最終的局勢是, 德法和俄羅斯共同“妥協”。 這種不讓局勢升級所採取的“暫時”政策下並未讓美國停手。 最終“親俄”總統被趕下臺, 俄羅斯悍然佔領克裡米亞。 美國妥妥被打臉, 為了阻止美國進一步行動。 烏克蘭處於大部分俄羅斯族的東部三個洲宣佈獨立, 脫離烏克蘭。 現在依然有兩個洲與烏克蘭政府軍戰亂不斷。 烏克蘭政府在美國支持下不斷打擊已經簽署停火協議的東部武裝, 其目的就是讓俄羅斯支援的兩個洲武裝不斷消耗。

從而達到讓俄羅斯不斷“流血”的目的。

所謂人算不天算, 就快被美國主導的反政府武裝、很快以利比亞模式推翻的巴沙爾政府, 即將兵臨城下時, IS大肆氾濫, 世界震驚。 俄羅斯抓住有利時機, 果斷出手。 以強硬手段保住巴沙爾.阿薩德政權。 最終獲得了比美國軍隊更有利的合法出兵條件。

另一面拉上伊朗為敘利亞助力,幾年下來俄羅斯主導的“反恐大軍”成果斐然。也成功扭轉了在克裡米亞局勢中不利的局面。步步失算的美國,從特朗普上臺之後。在建制派“逼迫之下”有逐步走向與俄羅斯全面對抗的趨勢,也就是有走“冷戰”的局勢。假如這種局勢最終成真,那麼歐洲將被美國當成“馬前卒”推到俄羅斯前線。

核子獵潛艇原創作品,沒有授權,不得轉載

另一面拉上伊朗為敘利亞助力,幾年下來俄羅斯主導的“反恐大軍”成果斐然。也成功扭轉了在克裡米亞局勢中不利的局面。步步失算的美國,從特朗普上臺之後。在建制派“逼迫之下”有逐步走向與俄羅斯全面對抗的趨勢,也就是有走“冷戰”的局勢。假如這種局勢最終成真,那麼歐洲將被美國當成“馬前卒”推到俄羅斯前線。

核子獵潛艇原創作品,沒有授權,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