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歡迎你、你、還有你

中新經緯用戶端4月25日電(林龔立) 作為中國西北的經濟重鎮, 西安有些著急。

3個月, 24萬人。

這是2018年一季度西安市的遷入人口資料。 對比來看, 去年全年該市一共也才落戶了25.7萬人。 當地公安局戶籍科相關人士樂觀地表示, 今年的落戶人口可能突破100萬, “越多越好”。

在網上, 關於西安落戶的情況已經被編排成了段子。

1、去西安走親戚, 員警問:“是西安人嗎?”答:“不是, 是來走親戚的。 ”員警:“帶回派出所, 按投親靠友條件落戶。 ”

2、去西安站轉車, 員警問:“是西安人嗎?”答:“不是。 ”員警問:“什麼學歷?哪年畢業?”答:“本科學歷, 今年畢業。 ”員警:“帶回派出所落戶,

火車票報銷。 ”

幽默的背後, 是現實。 據“西安發佈”披露, 全市的戶籍民警都在參與打造“西安速度”:10分鐘內落戶、網上落戶, 即使是身在海外亦可辦理。 高峰時, 一天落戶了8000多人。

而如果從去年3月落戶新政出臺開始算, 到今年3月, 五次放寬條件限制,

已經帶來了50多萬的新增人口。 據西安警方介紹, 這場“人才、人口”爭奪攻堅戰將要持續三年, 從2018年至2020年底, 實現西安市主城區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全域人口達到1500萬的目標任務。

熱衷“搶人”的背後是一筆經濟賬。 作為中國西北的經濟重鎮, 西安有些著急。

西安市市長上官吉慶在2018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頻繁使用了“大西安”的提法。 他指出, 國務院已批復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 明確提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

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關中平原的中心城市、引領西北地方發展的重要增長級, 這是這座十三朝古都的新方向。

要實現上述目標, 西安需要面對的挑戰不少。 發展離不開資源, 而“人才是第一資源”。

如何吸引、留住更多的人, 尤其是年輕人才, 成了首要的問題。

外部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 從2017年開始, 杭州、武漢、成都、鄭州等諸多省會城市也都先後發力, 各自推出優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給戶口、給補貼”幾乎成了標配, 但這也意味著各地政策的差異性有所消弭, 如何從中“突圍而出”, 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是西安市需要認真考量的焦點。

答案或許藏在地圖上。

作為西北地方唯一的特大城市, 不同于成都緊鄰重慶, 杭州靠近上海, 在該區域內有著優勢競爭力, 這是西安的“地利”。

這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有著更明確的體現:

“以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性重要節點城市建設為載體, 以溝通西北主要經濟區的綜合性運輸通道建設為支撐, 加快人口、資本、科技等發展要素集聚, 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 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 輻射帶動西北及周邊地區發展。 ”

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範圍圖

在如今推出各項“留人”優惠政策的新背景下, 如果不是執意要到北上廣發展, 去西安, 可能會成為許多人認真考量的選擇。 這樣來看, 西安迎來的這一波“落戶潮”或許才剛剛開始。

形勢喜人, 但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例如:

西安作為特大城市不是第一天了, “地利”要素長期都有, 為何之前效果並不明顯?

作為少見的坐擁多所雙一流大學的城市,大學生們畢業後留在當地的意向卻不高,為什麼?

隨著人口湧入,同期內西安房價走高,這種現象會持續嗎?

第一個問題,其實“錯”並不完全在於西安自身。《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點明了關鍵處:“西安市與東部特大城市相比,經濟發展水準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夠完善。”

東西部發展水準有差距,這是我國的一個客觀事實。此前是全國性的人才向東部地區聚集,如何留住人才是許多中西部城市都頭疼的問題,非西安一家之難。

如今由於北上廣的生活成本居於高位,“性價比”成了許多年輕人更為優先的考慮。西安的“地利”的要素得以凸顯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人來了是一回事,能不能留住則是另一回事。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大學生們都是怎麼想的?

其實說到大學,西安的優勢是讓許多東部城市都羡慕不已的。坐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等8所“雙一流”大學,在數量和品質上均處於全國前列。

有網友在知乎上提問西安為何名校眾多

可惜的是,據當地媒體2017年援引的有關部門統計,西安63所大學,每年畢業的學生有20萬,但一直處於人才“淨輸出”狀態,留下的並不多。

韓宇(化名)是西北大學2016屆的畢業生。他對中新經緯表示,自己沒有想過會留在西安。大致是出於三點考慮,首先是西安的工作機會較少,薪資水準比起一線城市差距挺大,尤其是文科類專業,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再者他覺得這座城市的核心驅動依然是一些傳統行業;還有身為陝西本地人,在這片土地呆的太久,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稍微有些想法的同學,基本上都會跳出去就業,或者去一線城市讀研,大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發展。這可能也是大多數離開西安的學生們的共識。”韓宇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有在北京或上海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他所反映的,正是西安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癥結。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有著更為精准的描述:

發展觀念和競爭意識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夠,開放型經濟體系不夠健全。市場環境不優,民營經濟發展滯後,市場主體不多不大不強,對高端要素吸引能力不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除了北京、上海靠戶籍政策降低就能吸引來人才,其他城市真正有效的是要有產業,“如果只有落戶而沒有產業,那人才去了幹什麼?”

而細看2018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切實提高就業品質和收入水準”、“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等諸多提法,能看出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是今年西安市政府的重點工作。

穆馨(化名)對此就頗為樂觀。從小在這裡長大,她對西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大學實習時也想過要不要去北京、深圳闖蕩試試。多方考慮後,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了當地工作。看到新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她覺得未來很有希望,“出了這麼多優惠政策,一些高層次的人才會選擇留下來打拼吧。他們可能是看重西安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夠成為國際化的、開放型的大都市,我也挺期待的。”

這應該也是很多西安市民的看法,但目前有個問題恐怕更讓他們操心,就是樓市的變化。

即使仍處於限購期間,資料顯示西安近期的樓市交易呈現出火爆態勢。據西安市房管局通報,2018年1季度,全市新批准商品房預售面積363.42萬平方米;其中住房237.3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71.84萬平方米,其中住房265.97萬平方米。二手房交易175.65萬平方米;其中住房163.43萬平方米。房管局還表示,出現了部分熱點區域高品質住宅專案供需緊張的現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有三大因素會支撐西安樓市的火爆。第一,觀察歷史資料,西安市場其實過去沒有大漲過,當前是補漲;第二,受周邊城市房價上漲和交易的影響;第三,城鎮化率在提高,進城購房和棚改刺激都利好交易活躍。

對於西安當前的人才政策對樓市的影響,嚴躍進認為兩者關係不大。張大偉也持類似觀點,但他也指出,人才政策相當於變相放寬了限購令,吸引了一些購房者前往購房。

而對於樓市的近況,西安房管局表示是部分企業惡意炒作造成的。“近期,個別企業採取全款優先、捆綁搭售、惡意炒作的行銷方式,嚴重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秩序,誤導市場預期,引起恐慌性購房。”依照其通報,當地多部門將聯合行動,打擊違規行為,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有恆產者有恒心。一個城市如果能抑制住房價過快上漲,維持好一個較為平穩的樓市,讓更多的年輕人們看到買房的希望,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來說是不言而喻的。西安既然要“留人”,如何做到不在此處失分,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了。

此次西安在“搶人”大戰中開局表現亮眼,而後續如何尚待觀察。“潛水”了不少時日,如今機會來了,希望這座千年老城能夠再度活力迸發,譜寫出新的華章。

加油吧!(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作為少見的坐擁多所雙一流大學的城市,大學生們畢業後留在當地的意向卻不高,為什麼?

隨著人口湧入,同期內西安房價走高,這種現象會持續嗎?

第一個問題,其實“錯”並不完全在於西安自身。《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點明了關鍵處:“西安市與東部特大城市相比,經濟發展水準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夠完善。”

東西部發展水準有差距,這是我國的一個客觀事實。此前是全國性的人才向東部地區聚集,如何留住人才是許多中西部城市都頭疼的問題,非西安一家之難。

如今由於北上廣的生活成本居於高位,“性價比”成了許多年輕人更為優先的考慮。西安的“地利”的要素得以凸顯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人來了是一回事,能不能留住則是另一回事。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大學生們都是怎麼想的?

其實說到大學,西安的優勢是讓許多東部城市都羡慕不已的。坐擁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空軍軍醫大學(原第四軍醫大學)等8所“雙一流”大學,在數量和品質上均處於全國前列。

有網友在知乎上提問西安為何名校眾多

可惜的是,據當地媒體2017年援引的有關部門統計,西安63所大學,每年畢業的學生有20萬,但一直處於人才“淨輸出”狀態,留下的並不多。

韓宇(化名)是西北大學2016屆的畢業生。他對中新經緯表示,自己沒有想過會留在西安。大致是出於三點考慮,首先是西安的工作機會較少,薪資水準比起一線城市差距挺大,尤其是文科類專業,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再者他覺得這座城市的核心驅動依然是一些傳統行業;還有身為陝西本地人,在這片土地呆的太久,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稍微有些想法的同學,基本上都會跳出去就業,或者去一線城市讀研,大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發展。這可能也是大多數離開西安的學生們的共識。”韓宇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有在北京或上海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他所反映的,正是西安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癥結。在《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有著更為精准的描述:

發展觀念和競爭意識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夠,開放型經濟體系不夠健全。市場環境不優,民營經濟發展滯後,市場主體不多不大不強,對高端要素吸引能力不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除了北京、上海靠戶籍政策降低就能吸引來人才,其他城市真正有效的是要有產業,“如果只有落戶而沒有產業,那人才去了幹什麼?”

而細看2018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畫”、“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切實提高就業品質和收入水準”、“不斷完善城市功能”等諸多提法,能看出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是今年西安市政府的重點工作。

穆馨(化名)對此就頗為樂觀。從小在這裡長大,她對西安有著深厚的感情,但大學實習時也想過要不要去北京、深圳闖蕩試試。多方考慮後,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了當地工作。看到新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她覺得未來很有希望,“出了這麼多優惠政策,一些高層次的人才會選擇留下來打拼吧。他們可能是看重西安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夠成為國際化的、開放型的大都市,我也挺期待的。”

這應該也是很多西安市民的看法,但目前有個問題恐怕更讓他們操心,就是樓市的變化。

即使仍處於限購期間,資料顯示西安近期的樓市交易呈現出火爆態勢。據西安市房管局通報,2018年1季度,全市新批准商品房預售面積363.42萬平方米;其中住房237.3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71.84萬平方米,其中住房265.97萬平方米。二手房交易175.65萬平方米;其中住房163.43萬平方米。房管局還表示,出現了部分熱點區域高品質住宅專案供需緊張的現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指出,有三大因素會支撐西安樓市的火爆。第一,觀察歷史資料,西安市場其實過去沒有大漲過,當前是補漲;第二,受周邊城市房價上漲和交易的影響;第三,城鎮化率在提高,進城購房和棚改刺激都利好交易活躍。

對於西安當前的人才政策對樓市的影響,嚴躍進認為兩者關係不大。張大偉也持類似觀點,但他也指出,人才政策相當於變相放寬了限購令,吸引了一些購房者前往購房。

而對於樓市的近況,西安房管局表示是部分企業惡意炒作造成的。“近期,個別企業採取全款優先、捆綁搭售、惡意炒作的行銷方式,嚴重擾亂了房地產市場秩序,誤導市場預期,引起恐慌性購房。”依照其通報,當地多部門將聯合行動,打擊違規行為,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有恆產者有恒心。一個城市如果能抑制住房價過快上漲,維持好一個較為平穩的樓市,讓更多的年輕人們看到買房的希望,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來說是不言而喻的。西安既然要“留人”,如何做到不在此處失分,需要認真考慮一下了。

此次西安在“搶人”大戰中開局表現亮眼,而後續如何尚待觀察。“潛水”了不少時日,如今機會來了,希望這座千年老城能夠再度活力迸發,譜寫出新的華章。

加油吧!(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