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從湖南台欄目主編,到法國留學碩士,她經歷的人生角色不只十種

野馬君按:

第一次知道昔麥, 是從她好友桃子的朋友圈, 她的那篇《二十幾歲時, 你在哪裡?》, 寫自己和桃子在二十幾歲的幾年中生活的改變。 我那時還沒到開始總結二十幾歲的時候, 懵懵懂懂, 心卻被那篇文章擊中了, 十分感動, 自那之後一直記得這位姑娘。

今天她的好友桃子終於寫下了她的故事。 這也是30歲去留學的第3篇。

她去辭職。

講了一個打動她的片段。 每天清晨, 海明威都會起大早, 走很遠的路, 繞開那家飄香的麵包店, 拐進一家叫丁香園的咖啡館, 用口袋裡僅剩的幾枚硬幣點一杯咖啡, 然後一坐整天,

只在那裡寫作。

她說渴望像海明威那樣生活, 想去巴黎過一段窮苦日子。

製片人望向滿臉熱淚的她, 問, “你瘋了嗎?”

2012年, 昔麥25歲, 已經是湖南衛視第一個85後欄目主編。

△2010年, 錄製甯財神與肖央對話。 左二為昔麥

2008年, 北京奧運年, 她去北京開始畢業大實習。

在那個據說“把女人當男人使, 把男人當牲口使”的鳳凰衛視待了三個月。 每天坐公交去上班的一個多小時, 她都在看窗外北京的天空, 爽朗開闊, 與長沙的天空完全不一樣。 那時候她想, “北京真好, 不管怎樣, 一定要留下來。 ”

畢業後, 她進入湖南衛視北京站當時極具開創性的文化訪談類節目《零點鋒雲》, 從實習助理, 做到主力編導, 再到湖南台當時最年輕的欄目主編。 那時候, 她策劃了嚴歌苓和蔣方舟的對談, 王蒙對話張大春, 楊冪向閨蜜安意如爆料圈內潛規則……好多次引發京城乃至全國的公共討論。 通過這檔節目, 她幾乎把文藝、出版、學術界的精英名流們的人生故事都“偵探”了一遍, 也嘗盡了電視節目帶來的極大榮光。

做電視從來是腦力和體力的極度比拼。 一年50期節目, 2010年她一個人做了34期, 平均一期熬夜3個晚上, 意味著這一年她熬了102個夜。 不做節目的時候, 她在看話劇、逛展覽, 參加沙龍和新書發佈會, 她像一塊海綿, 盡己所能地吸吮北京的文化養分。 “那真是我的黃金時代。 ”在法國南部的暖陽裡, 昔麥想著自己什麼時候還會有下一個黃金年代。

辭職像是一場預謀已久的告別。

三年了, 她熟練到閉著眼睛都能敲下導播詞。 欄目無法再推陳出新, 新的節目不是她想操作的, 她試著替其他電視臺寫臺本、策劃新節目。 但心底裡那個“想離開”的聲音越來越響。 留在電視行業, 她會像以前那樣拼命, 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製作人。 但她的人生目標不止於此。

△讀大學時, 在怒江拍攝紀錄片

她知道自己是個貪婪的人, 什麼都想學, 什麼都想嘗試。 從大學開始就到處窮遊, 用DV和筆記錄遇到的每一個人, 她看到的人如此豐富, 回看自身卻乏善可陳。 “生活在別處”, 21歲時寫在博客裡的夢想不斷刺激著她,

“5年後, 我已經不在這個國家了。 ”

領導跟她說, 已經給她申請湖南台台聘的資格。 流程都在走了, 幾個月後, 她按照自己的時間表辭職了。 2012年初起心動念, 想在世界末日前做出點改變。 查前人攻略, 至少脫產學習四個月, 才能通過語言考試。 隔年3月考試, 所以最遲10月底就得辭職, 到11月就來不及了。 她年薪十多萬, 除了每次出國需要的三萬塊財產證明, 再無存款。 去法國之前, 她已經遊歷過十個國家。 決定辭職去讀書後, 她每個月至少存下一萬人民幣, 十個月也攢夠第一年去法國的費用了。

△2015年在南法跳蚤市場擺攤賣舊物

為什麼是法國?因為海明威、里爾克,她喜歡的每一個文學家、藝術家都曾在年輕的時候沉醉巴黎。海明威說,“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們卻很年輕,這裡什麼都不簡單,甚至貧窮、意外所得的錢財、月光、是與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邊的人的呼吸,都不簡單。”巴黎於她,就像是下一個北京。

到了法國,朋友們都驚訝你怎麼這麼虎,哪個人不是等到簽證下來,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去辭職。她說忍受不了心不在焉的自己。25歲辭職學法語,到法國時已經27歲,中間兩次被拒簽。第三次去法國駐北京大使館面簽完,她以為自己又要被拒了,在聖誕前夜的北京街頭,哭著打給遠方的朋友。熟悉昔麥的朋友都知道,她不會放棄,如果第三次失敗,她還會準備第四次。超乎朋友預料地反而是,大學裡英語四級兩次都沒考過的傢伙,居然有勇氣挑戰另一門外語。

△2015年,在南法參與“who are you”展覽互動

第三次面簽通過後的第十天,她已經落地法國,在南法小城蒙彼利埃開始上語言學校。因為沒有信心只上半年語言學校便正式就讀法國大學,她決定讀一年半的語言。身邊同學比她小六七歲,大家都掐著點準備入學,儘早畢業,就像曾經的她一樣。而她決定放慢腳步,像一滴水匯入大海般,安靜地汲取,等候水滴的飽脹。

昔麥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像海明威一樣,在南法的音樂節、舞蹈節、電影節裡流連忘返,沒想到她渴望的貧窮那麼快到來。她必須努力打工才能賺取下一年1300歐的學費。2014年暑假,她兼了三份工作。早上八點起來,坐電車到當地最大的華人服裝店當店員。站滿10小時後,回到Marie家,Marie是位肢體殘障者,昔麥給她做晚飯、餵飯,泡咖啡,輔助她抽煙,抱她上床睡覺,起夜。晚飯後到入睡前的這段時間,她打開法文購物網站,研究起代購。

這三份工作都是她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服裝店員和保姆還是她從來沒有做過的體力工作。累,累到坐著不想站起來,站著不敢立馬坐下去。可是她心裡不甘心的卻是,原本訂好暑假去南法酒莊摘葡萄,只怕是要錯過了。

△2017年在緬甸蒲甘做田野調查

三十歲前開始的“第二人生”實在太好玩了。大學讀電視編導專業,她看了海量電影,常常設想自己是電影裡的女主角,有著波折的經歷。這些角色正好滿足了她的幻想。

躲在溫州老闆娘的服裝店裡,她研究起法國女人、包著頭巾的中東移民婦女買衣服的秘密。去法國藥房代購奶粉、日用藥品,她開始瞭解從嬰兒、孕婦到老年人的養護秘訣。照顧先天殘疾又遭遇車禍導致頭部以下只有兩根手指能活動的法國女子Marie,昔麥看到一個快樂享受生活的人——她每天要遛狗、飯後喝一杯咖啡,每天換不同顏色內衣褲,喜歡玩手機遊戲,每個月中的週六會在家辦露天游泳池party,秩序井然地用一張嘴張羅著所有人。

△昔麥和她照顧的marie(左一)

法國於她是個新世界,她終於也有機會像曾經採訪過的作家、藝術家一樣,開始一場“討伐自我”的藝術實驗。她的實驗目標是,在30歲之前,體驗十種不同的人生角色。

正式接手照顧Marie前,她去巴黎住了三個月。把自己丟進了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裡,一邊看展、逛博物館,養活她的代購事業也隨之升級,她成了奢侈品買手。為了配合新事業,她開始化妝,買下人生第一隻大牌包包。不過她仍然是那個住20歐一晚的青年旅社多人間的姑娘,即便箱子裡裝著價值六七萬的奢侈品。

她認真地執行著自己的角色體驗實驗,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為來巴黎參展的中國團隊做策劃、差點去阿維尼翁的中餐廳端盤子,開公眾微信號,做法語廣播電臺,在28歲那年成為人類學系的本科生。

△2012年,獨行印度,在恒河邊拍攝

在選擇人類學前,昔麥想過學戲劇表演,也考慮過文化遺產管理,最後選擇了“人類學”這個絕佳的專業。可以滿足她對知識的渴望,永遠在路上的夢想,還能提供她專業的訓練。“人類學家這頂帽子頂在頭上,可以擋住別人看我的視線,我卻可以從帽檐下觀看別人。”

按照她的計畫,花一年讀完了人類學本科專業,29歲開始碩士生涯。30歲,像所有人類學學習者一樣,遠赴緬甸開始田野調查。今年她31歲,正在沒日沒夜地寫論文,計畫夏天畢業,秋天到巴黎攻讀人類學博士。

她曾設想,有生之年要在世界的五大都北京、巴黎、倫敦、紐約、東京各住五年。旅法四年,她踏遍了歐洲東南西北的各個角落,還去了兩次北非摩洛哥。看過了世界,這場計畫二十五年完成的行為藝術可能有變,因為她越瞭解當下的自己,越只能規劃五年內的行程。

△2018年,和朋友們在摩洛哥沙漠旅行

三十歲那年,她在老家湖南瀏陽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照顧Marie的工資剛好夠還房貸。身邊朋友驚訝極了,她卻覺得順當自然。經歷過貧窮後,發現金錢也是她想要實現的自由之一,“錢,去賺總是會有的。”

“自由也是填不滿的溝壑,一如欲望。”她在公號裡這樣寫道。從20歲一個人踏上去拉薩的青藏列車,24歲一個人站在恒河邊看印度人燒屍,她就在義無反顧地追逐自由,不斷探索自我的邊界。路上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好,“結婚?那不是我的人生必選項。”即便只是一個人,她也要頑固地不回頭地走下去。

△2015年在南法跳蚤市場擺攤賣舊物

為什麼是法國?因為海明威、里爾克,她喜歡的每一個文學家、藝術家都曾在年輕的時候沉醉巴黎。海明威說,“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們卻很年輕,這裡什麼都不簡單,甚至貧窮、意外所得的錢財、月光、是與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邊的人的呼吸,都不簡單。”巴黎於她,就像是下一個北京。

到了法國,朋友們都驚訝你怎麼這麼虎,哪個人不是等到簽證下來,一切都準備好了才去辭職。她說忍受不了心不在焉的自己。25歲辭職學法語,到法國時已經27歲,中間兩次被拒簽。第三次去法國駐北京大使館面簽完,她以為自己又要被拒了,在聖誕前夜的北京街頭,哭著打給遠方的朋友。熟悉昔麥的朋友都知道,她不會放棄,如果第三次失敗,她還會準備第四次。超乎朋友預料地反而是,大學裡英語四級兩次都沒考過的傢伙,居然有勇氣挑戰另一門外語。

△2015年,在南法參與“who are you”展覽互動

第三次面簽通過後的第十天,她已經落地法國,在南法小城蒙彼利埃開始上語言學校。因為沒有信心只上半年語言學校便正式就讀法國大學,她決定讀一年半的語言。身邊同學比她小六七歲,大家都掐著點準備入學,儘早畢業,就像曾經的她一樣。而她決定放慢腳步,像一滴水匯入大海般,安靜地汲取,等候水滴的飽脹。

昔麥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像海明威一樣,在南法的音樂節、舞蹈節、電影節裡流連忘返,沒想到她渴望的貧窮那麼快到來。她必須努力打工才能賺取下一年1300歐的學費。2014年暑假,她兼了三份工作。早上八點起來,坐電車到當地最大的華人服裝店當店員。站滿10小時後,回到Marie家,Marie是位肢體殘障者,昔麥給她做晚飯、餵飯,泡咖啡,輔助她抽煙,抱她上床睡覺,起夜。晚飯後到入睡前的這段時間,她打開法文購物網站,研究起代購。

這三份工作都是她以前沒有嘗試過的。服裝店員和保姆還是她從來沒有做過的體力工作。累,累到坐著不想站起來,站著不敢立馬坐下去。可是她心裡不甘心的卻是,原本訂好暑假去南法酒莊摘葡萄,只怕是要錯過了。

△2017年在緬甸蒲甘做田野調查

三十歲前開始的“第二人生”實在太好玩了。大學讀電視編導專業,她看了海量電影,常常設想自己是電影裡的女主角,有著波折的經歷。這些角色正好滿足了她的幻想。

躲在溫州老闆娘的服裝店裡,她研究起法國女人、包著頭巾的中東移民婦女買衣服的秘密。去法國藥房代購奶粉、日用藥品,她開始瞭解從嬰兒、孕婦到老年人的養護秘訣。照顧先天殘疾又遭遇車禍導致頭部以下只有兩根手指能活動的法國女子Marie,昔麥看到一個快樂享受生活的人——她每天要遛狗、飯後喝一杯咖啡,每天換不同顏色內衣褲,喜歡玩手機遊戲,每個月中的週六會在家辦露天游泳池party,秩序井然地用一張嘴張羅著所有人。

△昔麥和她照顧的marie(左一)

法國於她是個新世界,她終於也有機會像曾經採訪過的作家、藝術家一樣,開始一場“討伐自我”的藝術實驗。她的實驗目標是,在30歲之前,體驗十種不同的人生角色。

正式接手照顧Marie前,她去巴黎住了三個月。把自己丟進了海明威筆下流動的盛宴裡,一邊看展、逛博物館,養活她的代購事業也隨之升級,她成了奢侈品買手。為了配合新事業,她開始化妝,買下人生第一隻大牌包包。不過她仍然是那個住20歐一晚的青年旅社多人間的姑娘,即便箱子裡裝著價值六七萬的奢侈品。

她認真地執行著自己的角色體驗實驗,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為來巴黎參展的中國團隊做策劃、差點去阿維尼翁的中餐廳端盤子,開公眾微信號,做法語廣播電臺,在28歲那年成為人類學系的本科生。

△2012年,獨行印度,在恒河邊拍攝

在選擇人類學前,昔麥想過學戲劇表演,也考慮過文化遺產管理,最後選擇了“人類學”這個絕佳的專業。可以滿足她對知識的渴望,永遠在路上的夢想,還能提供她專業的訓練。“人類學家這頂帽子頂在頭上,可以擋住別人看我的視線,我卻可以從帽檐下觀看別人。”

按照她的計畫,花一年讀完了人類學本科專業,29歲開始碩士生涯。30歲,像所有人類學學習者一樣,遠赴緬甸開始田野調查。今年她31歲,正在沒日沒夜地寫論文,計畫夏天畢業,秋天到巴黎攻讀人類學博士。

她曾設想,有生之年要在世界的五大都北京、巴黎、倫敦、紐約、東京各住五年。旅法四年,她踏遍了歐洲東南西北的各個角落,還去了兩次北非摩洛哥。看過了世界,這場計畫二十五年完成的行為藝術可能有變,因為她越瞭解當下的自己,越只能規劃五年內的行程。

△2018年,和朋友們在摩洛哥沙漠旅行

三十歲那年,她在老家湖南瀏陽買了一套房子,每個月照顧Marie的工資剛好夠還房貸。身邊朋友驚訝極了,她卻覺得順當自然。經歷過貧窮後,發現金錢也是她想要實現的自由之一,“錢,去賺總是會有的。”

“自由也是填不滿的溝壑,一如欲望。”她在公號裡這樣寫道。從20歲一個人踏上去拉薩的青藏列車,24歲一個人站在恒河邊看印度人燒屍,她就在義無反顧地追逐自由,不斷探索自我的邊界。路上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人自然好,“結婚?那不是我的人生必選項。”即便只是一個人,她也要頑固地不回頭地走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