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張晉僖:淺析太極拳的“手練拳”和“腰練拳”

拳諺雲:“練拳不練腰, 終身藝不高”。 腰是身體上下轉動之樞紐, 對全身動作變化, 調整重心穩定, 推動勁力到人體各部起著主要作用。 但不少練拳者受日常生活習慣的影響, 往往以手練拳, 不是用腰練拳, 練拳多年事倍功半, 找不到練太極拳的韻味。 如何改變以手練拳為腰帶動四肢練拳呢?本人根據師父陳正雷老師的傳授, 結合多年練拳和教拳經驗, 談談其練習方法, 不妥之處, 敬請同仁斧正。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人們剛開始練拳時是以手為主, 容易使手臂和肩僵緊、不靈活, 形成身體兩截勁。 這種練拳方式形成習慣後在推手時, 一遇來力肩就僵死, 化解不了來力易受制。 當以腰為主帶動時, 手臂和肩是放鬆靈活的。 長期用腰練習, 能達到以內催外, 節節貫穿, 周身相隨, 運用時能引進落空, 化解來力。 怎樣用腰帶動四肢呢?在練拳時,

把人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即頭、胳膊為上部分, 軀幹為中部分, 腿為下部分, 要始終考慮以軀幹旋轉帶動胳膊、腿進行練拳, 軀幹轉動的核心是腰, 腰先動, 手腳才隨之轉動, 腰不動, 手腳不要轉動, 初期時, 有些動作能用腰來帶, 有些動作不能用腰來帶, 要從腰部旋轉弧度很明顯的拳式中去尋找, 如雲手、單鞭, 撇身捶等動作, 要反復練習, 體會兩手的左旋右轉是腰部帶動的。 進而再體會手上走的極細小弧形都是腰走弧形的外在表現。 找出用腰練拳後, 會發現自己以前練拳全是人為地在做作, 四肢主動太多, 被動太少, 未能由內到外。 將手練拳改為腰練拳, 才能變被動為主動。 在腰的運轉中, 不僅要注意到身體縱軸的旋轉,
而且還要注意到兩個肩關節和兩個胯關節的上下對應。 轉腰時, 一定要做到肩與胯同時協調運動, 上下相合。 如果肩與胯不相合、不協調, 運動起來就非常彆扭, 易出現上下兩截勁。 如真正掌握腰練拳後, 叫你用手練拳你也不會再用手練拳, 而且感到用腰練拳很舒服, 這時練拳就會明白不過是腰部轉些圈而已, 至於四肢之動作, 都是腰部走弧形或圈的外在表現。 所以, 只要掌握腰的轉動, 才能帶動上肢和下肢的協調運動, 才能練出太極拳的整體勁力。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尋找出用腰練拳後, 再進一步尋找手臂松沉與腰胯腳相合的整體練拳。 在練拳中, 要認真琢磨通過周身放鬆找出手臂的沉重感, 然後使其作用到肩, 肩放鬆, 手臂的沉重感就會通過肩部作用到脊椎。 並通過松腰, 使得腰以上的身體重量作用到胯上放鬆下沉。 腰胯的松沉勁必須在保持手臂松沉勁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 腰胯始終要立身中正, 當沉重的手臂, 壓著直立的身體,

這時等於上重下輕, 那麼腰胯的放鬆加之沉重的手臂, 再加上腰胯不斷的轉動, 手臂的重量會逐漸的下移, 會往腰胯的地方壓轉, 這樣不斷的壓和轉, 腰胯就會慢慢的隨著動作的熟練松下來, 手臂的重量就會作用到腰胯上, 隨著腰胯重量的增加, 以及腰胯虛實轉換, 腰椎的這個立柱就會在腰胯上畫出圈來, 那末腰胯的松沉勁也就練出來了, 也就是手與腰胯相合的練拳。 而後再通過松胯, 把胯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 從而使腰襠勁下沉, 通過松腿腳, 把腳以上的身體重量作用到腳底下, 如植地生根, 會覺得有一種東西從腳底向上升騰起來, 漸漸充盈全身, 將人向上拔起, 愈沉到腳底升騰的感覺愈強, 勁力就愈大。 有了向上領起的感覺, 便會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體驗,這時才能真正領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意,也就是手與腰胯腳相合的練拳。練拳至此,猶如頭頂藍天,腳踩大地,仿佛置身於天地之間,舒適美妙的心情難以言表。

抓住以腰(丹田)為核心的練拳,就能練出上肢動作以腰帶背,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的周身節節貫穿。就能練出勢勢銜接,圓活柔順,內勁漸充,複歸往來的連綿不斷。就能練出一勢即成,五弓齊備,外形沉穩,體內貫勁,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周身合一的太極功夫。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作者介紹:

張晉僖,1963年1月生,河南博愛縣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陳正雷大師入室弟子,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華夏太極拳師協會會員、特級教練,陳正雷太極體系首批簽約教練。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坐館主教練。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理事,焦作陳正雷太極拳文化研究會技術顧問,博愛縣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民間傳統武術太極拳七段。 1979年開始學練當地黃嶺炮拳、長拳;1982年後學練陳式太極拳;1990年起拜“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陳正雷為師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及刀、劍、推手等。數十年藝耕不輟,擅長陳氏太極拳械、推手。

便會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體驗,這時才能真正領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意,也就是手與腰胯腳相合的練拳。練拳至此,猶如頭頂藍天,腳踩大地,仿佛置身於天地之間,舒適美妙的心情難以言表。

抓住以腰(丹田)為核心的練拳,就能練出上肢動作以腰帶背,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的周身節節貫穿。就能練出勢勢銜接,圓活柔順,內勁漸充,複歸往來的連綿不斷。就能練出一勢即成,五弓齊備,外形沉穩,體內貫勁,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周身合一的太極功夫。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張晉僖老師拳照

作者介紹:

張晉僖,1963年1月生,河南博愛縣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陳正雷大師入室弟子,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華夏太極拳師協會會員、特級教練,陳正雷太極體系首批簽約教練。正雷太極書院/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坐館主教練。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理事,焦作陳正雷太極拳文化研究會技術顧問,博愛縣太極拳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民間傳統武術太極拳七段。 1979年開始學練當地黃嶺炮拳、長拳;1982年後學練陳式太極拳;1990年起拜“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陳正雷為師習陳式太極拳老架一、二路、新架一、二路及刀、劍、推手等。數十年藝耕不輟,擅長陳氏太極拳械、推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