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吃奶量減少、 一吃奶就煩,寶寶厭奶期如何應對?

“厭奶期”, 不是一個新名詞兒, 相信寶媽們都經過、或正在經歷。 為什麼嗜奶如命的寶寶突然變了?“厭奶期”到底是什麼?寶寶不愛吃奶怎麼解決?

關於“厭奶期”, 解釋是這樣的:

寶寶4~6個月多會發生“厭奶”的情況, 寶寶突然奶量減少、胃口不佳甚至產生抗拒喝奶, 而這種現象出現在寶寶3~4月的時候較多, 也可能在6~10個月左右出現。

厭奶期是階段性的, 只要寶寶精神好, 發育指標基本上在正常範圍之內就不必太擔心, 大部分寶寶自我調整一段時間就會好轉。

厭奶的原因是什麼?

所謂的“厭奶期”, 其實只是一個大眾定義的說法而已, 寶寶不吃奶的原因那麼多, 被籠統貼上“厭奶期”的標籤, 難免會給媽媽們誤導:只要靜靜等待, 寶寶自然就會好。

寶寶不愛吃奶就和無法好好睡覺一樣, 原因有很多啊, 怎麼能籠統處理呢?

不要以為寶寶突然不吃奶或吃奶量減少, 就認定是進入了“厭奶期”, 這種想法其實不準確, 因為還有以下幾種原因同樣會造成吃奶量減少的現象:

1、寶寶口腔有皰疹或者嗓子發炎了, 會影響吃奶, 因為寶寶很不舒服;

2、寶媽最近吃的食物影響奶水的味道了, 和之前寶寶已經習慣的口味不一樣;

3、寶寶消化不良了, 這時家長可以給寶寶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肚子, 多按摩幾次, 配合吃益生菌調理一下;

4、如果寶寶是因添加輔食後出現該情況, 那麼就不用擔心, 大部分孩子都會因輔食的味道豐富而出現喝奶減少的暫時情況。 家長可以先喂寶寶吃奶,

再喂其吃輔食進行緩解, 千萬不可只喂輔食而放棄奶的攝入。

存在厭奶現象的孩子中最為常見的原因是心理因素。 由於一些因素的干擾, 致使孩子對吃奶, 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興趣降低, 出現進食奶量減少, 因此被冠以“厭奶”。

1、孩子進食時的環境過於嘈雜

隨著嬰兒長大, 神經系統必將逐漸成熟。 其中, 表現在對外界事情的興趣逐漸增強。

可是, 家長在給孩子餵奶或喂輔食時, 經常會說一些鼓勵孩子好好進食的話語, 其他家長也可能會有來回走動或其它可能影響嬰兒的舉動。

由於嬰兒不可能理解家長鼓勵他進食話語的含義, 只能理解大人發音的動作。因此,喝奶或吃飯時孩子也學著發音“說話”。

孩子進食時,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進食時,家長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比如口香糖等,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

孩子喝奶或進食時,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2、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

孩子在生後會儘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可是,在孩子3~4個月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添加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餵養。

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

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他們就會作出選擇,躲避奶汁的餵養,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餵養過程。

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比如:將配方奶中也加些果汁,同時停止果汁的奶瓶餵養,待孩子再次接受配方奶後,逐漸減少配方奶中添加的果汁量,最後停止添加果汁。

為了繼續給孩子提供水果中的營養,可採用果泥,小勺餵養的方式。

對於“厭奶”的認識不是在於如何正確治療或糾正,而是在於如何預防。

疾病的及早認識和治療,可以避免孩子對食物的厭惡。

再者,創造安靜專一的進食環境,避免食物間,特別是相同餵養方式的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的現象,也是保證孩子順利進食的基礎。

厭奶雖然不是疾病,但卻可能給孩子造成成長發育遲緩的問題,特別是給家長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饑餓:也許是最好的開胃藥

孩子吃得好才能長得好,為讓孩子能多吃一口,家長沒少動腦筋。可有時候事與願違,你越想讓他好好吃,他越是對你精心搭配的食物愛搭不理的!結果孩子的長勢自然不理想。

編後語:遇到寶寶“厭奶期”,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慌張,早認識,早預防,才是關鍵。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喜歡文章的家長們請關注、點贊、分享,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相關閱讀一:寶寶到了“厭奶期”,家長不妨試試這6招!

相關閱讀二:寶寶突然不愛吃奶咋回事,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厭奶期”?

只能理解大人發音的動作。因此,喝奶或吃飯時孩子也學著發音“說話”。

孩子進食時,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進食時,家長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比如口香糖等,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

孩子喝奶或進食時,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2、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

孩子在生後會儘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餵養。可是,在孩子3~4個月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添加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餵養。

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

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他們就會作出選擇,躲避奶汁的餵養,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餵養過程。

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比如:將配方奶中也加些果汁,同時停止果汁的奶瓶餵養,待孩子再次接受配方奶後,逐漸減少配方奶中添加的果汁量,最後停止添加果汁。

為了繼續給孩子提供水果中的營養,可採用果泥,小勺餵養的方式。

對於“厭奶”的認識不是在於如何正確治療或糾正,而是在於如何預防。

疾病的及早認識和治療,可以避免孩子對食物的厭惡。

再者,創造安靜專一的進食環境,避免食物間,特別是相同餵養方式的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的現象,也是保證孩子順利進食的基礎。

厭奶雖然不是疾病,但卻可能給孩子造成成長發育遲緩的問題,特別是給家長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饑餓:也許是最好的開胃藥

孩子吃得好才能長得好,為讓孩子能多吃一口,家長沒少動腦筋。可有時候事與願違,你越想讓他好好吃,他越是對你精心搭配的食物愛搭不理的!結果孩子的長勢自然不理想。

編後語:遇到寶寶“厭奶期”,媽媽們也不必過於慌張,早認識,早預防,才是關鍵。

童芽:專注母嬰健康服務,喜歡文章的家長們請關注、點贊、分享,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經驗~

相關閱讀一:寶寶到了“厭奶期”,家長不妨試試這6招!

相關閱讀二:寶寶突然不愛吃奶咋回事,如何幫助寶寶度過“厭奶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