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宏亮瞻局|朝鮮半島“外科手術”的矛與盾(上)

在東北亞日漸為戰爭陰雲籠罩之際, 朝鮮高層卻密集表態, 展示毫不屈服的強硬姿態。 本月4日, 朝鮮外務相李勇浩日去信東盟秘書處, 批評美韓兩國從上月開始的大規模軍演令半島局勢正在失控, 並稱將採取最嚴酷的對抗措施, 包括加強核武遏制力。 10日, 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聲稱將“欣然回應美國所願的任何方式”。 11日, 《勞動新聞》更是直言:“朝鮮革命強軍已將南朝鮮和美國侵略軍基地, 甚至美國本土置於核武器瞄準鏡之下。 ”

除卻這些時下的強硬表態, 此前3月26日, 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表的聲明更值得玩味。

這份聲明指出, 美韓正在進行投入大量兵力和核武力的“侵略性”協同軍演, 軍演的內容包括以“清除戰爭指揮部”等為目標的“特殊作戰”和以破壞主要戰略物件及設施為目標的“先決打擊”作戰。 朝鮮將以朝鮮式的“先發特殊作戰”和朝鮮式“先決打擊戰”, 粉碎美韓所有“陰謀”活動。 人民軍發言人進一步表示, 在其他國家、其他地區嘗到了甜頭的所謂“特殊作戰”和“先決打擊”, 在朝鮮是絕對行不通的。 朝鮮軍隊將在任意的時間, 沒有事前警告地對其進行殲滅打擊。

分析朝鮮政府和軍方的上述表態, 可以看出, 儘管其仍然極盡一貫的誇張、恫嚇修辭, 但還是透漏出了不少值得關注的資訊。 首先, 朝鮮從美韓軍演和美軍在其他地區的實戰行動中已經基本看清了可能發生的“第二次朝鮮戰爭”的最初作戰模式;其次,

朝鮮認為現有的核武力量不足以威懾對手, 在其認為有必要的情況下必須果斷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 儘管主動挑起戰爭並不符合朝鮮當前利益;最後, 朝鮮對於下一次戰爭的基本判斷絕非誇張, 也不抱有任何天真的幻想, 無論戰爭以什麼方式爆發, 最後都很可能演變為全面戰爭, 甚至是“核戰爭”。

先發制人取代防守反擊

在三八線的另一邊, 自1953年簽署停戰協定以來, 美軍也一直在為第二次朝鮮戰爭做準備。 其“502X”系列作戰計畫中的“2”, 就是美軍指代朝鮮半島的作戰地區編號, “50”則是直接負責朝鮮半島作戰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代號。

根據戰爭爆發的不同模式, “502X”有5套預案供選擇。 其中, 5026是一個純粹的進攻計畫, 即在朝方沒有打響第一槍的情況下, 美韓判斷朝鮮核武進度已經“無法容忍”, 此時美軍將對朝鮮發動先發制人的外科手術式打擊。 與5026相反, 早期的5027計畫付諸實施的前提是朝鮮首先動手, 美韓聯軍隨後展開大規模反攻。 5028計畫是克林頓時期“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理念的產物, 該計畫的作戰模式與5027相似, 但更加強調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合理調配兵力。 5029與5030並非單純的作戰計畫, 前者於1999年出臺, 當時美國認為朝鮮經濟“已經觸底”, 時任駐韓美軍司令約翰•泰利裡承認, 美韓已經制定了方案應付“崩潰的朝鮮”——這指的就是5029計畫;後者的重點是推動朝鮮軍隊“兵變”,

美韓聯軍趁亂介入。

進入21世紀後, “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已被拋棄, 而朝鮮政權至少在表面上還相當穩固, 因此上述5項計畫具有實施可能的恐怕只剩前兩項, 尤以5027計畫最受美韓重視。 該計畫每兩年就會做一次微調, 且美韓歷次“關鍵決斷”演習均以5027計畫為藍本。 演習設定朝方在三八線附近發動大規模火力突擊, 裝甲部隊在滲透敵後的特種部隊配合下突破韓軍西部防線, 美韓聯軍轉入機動防禦, 空中力量則遮斷朝軍第二梯隊與後勤補給跟進, 隨後美韓聯軍展開大規模反攻擊敗朝鮮。 也就是說, 空中力量在5027計畫中主要負責對地戰場支援, 地面裝甲部隊仍會是主角。

不過, 5027計畫的最初藍本畢竟是上世紀70年代的產物。

1998年制定的5027-98計畫首次納入了對朝鮮發起先發制人打擊的內容, 這也意味著原來的5026計畫基本被放棄。 到2015年, 5027計畫又被重新命名的5015計畫所取代, 後者的內容與前者基本一致。 此外, 美軍還與日本聯合制定了5055作戰計畫, 以便日本自衛隊能夠在半島爆發戰爭時順利參戰。

在已經結束的2017年度“關鍵決斷”演習中, 我們看到除B-52等傳統裝備外, F-35、B-2、B-1B等隱身機型也參與其中, 而專門負責第一波“踹門”的F-22曾在往年的“關鍵決斷”演習出現過——這進一步印證了從5027計畫演變而來的5015計畫的“先發制人”傾向。 在當前的半島局勢下, 美軍顯然認為坐等朝鮮核武力量成熟是無法接受的, 而且正在跟時間賽跑的朝鮮主動挑起戰爭的可能極低, 因此最初的5027計畫所強調的“防守反擊”模式已經不符合目前的戰略需求。

“手術刀”

在近年來的歷次半島危機中,朝方不斷宣稱已擁有小型化核武器及可打擊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這也並非空穴來風,非機動型的“大浦洞”-2洲際彈道導彈據稱能夠打到夏威夷甚至三藩市。不過沒有明確的資訊證實這種導彈進行過成功的試射,甚至連其前身“大浦洞”-1也沒有成功試射的記錄,因此尚無足夠理由證明朝方的口頭威懾是可信的。

朝方在今年3月22日試射失敗的導彈並非“大浦洞”-2,而是從2013年開始頻繁試射的“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或其改進型。“舞水端”很可能代表了目前朝鮮戰略打擊能力的極限,其射程估計為3000千米,足以覆蓋韓國、日本全境,對東北亞美軍已構成實質性威脅,但還不具備攻擊關島與阿拉斯加的能力。該導彈是在蘇聯SS-N-6潛射彈道導彈的成熟技術基礎上改進而來,朝方並未做增程處理,且導彈與配套的發射車曾經出現在平壤閱兵式上。不過,目前該導彈顯然還達不到作戰使用的要求,其僅在2016年的8次試射就有7次失敗,2017年的這次試射同樣以失敗告終。

然而,朝方不斷試射新型彈道導彈這一行為本身即表明,其未來對美韓的軍事威懾與反制將主要依靠彈道導彈,這既是一般軍事威脅,同時也可能是核威脅。在此背景下,美韓海空力量的第一波打擊目標已沒有懸念,朝鮮的核設施與彈道導彈系統肯定將成為優先選擇。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美韓聯軍是否有能力完成上述任務。

位於對峙最前線的是駐韓美空軍第7航空隊。該航空隊裝備的機型中具備縱深打擊能力的只有約80架F-16C/D。此外,韓國空軍還擁有總數200多架的F-15K和KF-16,由於朝鮮空軍缺乏爭奪制空權能力,這些戰鬥機可以將主要精力用於對地打擊。

駐日美空軍第5航空隊與“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第2艦載機聯隊亦可對朝鮮發起空中打擊,而且“羅奈爾得•雷根”號航母與第14艦載機聯隊預計到本月底也將就位。第5航空隊僅有36架F-16C/D具備遠端奔襲能力,“卡爾•文森”號與“羅奈爾得•雷根”號上另有80多架F/A-18E/F。此外,駐日本的美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部隊還擁有10架F-35B隱形戰鬥機。

綜上所述,在美軍尚未向戰區做大規模轉場部署的情況下,美韓聯軍可用於縱深打擊朝鮮導彈與核設施的戰術空中力量約有400架以上的規模。他們還能夠得到來自美國本土和關島的B-2與B-1B戰略轟炸機的支持。如果美國人認為有必要讓經常穿梭東北亞臨時部署的F-22留駐的話,那麼“猛禽”的加入將使這支本已令人生畏的空中力量更加強大。

毫無疑問,美韓空軍擁有一把相當“鋒利”的“手術刀”。表面上看,如果目標情報準確,其在戰爭打響的第一天即可覆蓋朝鮮8處主要核設施及所有的“舞水端”導彈發射車。當F-22與B-2領銜的第一攻擊波踹門而入,或癱瘓朝鮮防空系統,或敲掉那些即將發射的導彈後,大批F-15、F-16、F/A-18將蜂擁而至,一部分掛載巨型鑽地炸彈掀翻朝鮮地下核工廠,另外一部分則在朝鮮上空肆意捕殺剩餘的彈道導彈……

在5015計畫的設想中,這將是一場完美的戰爭,平壤不會再有機會簽署第二份停戰協定,甚至連舉白旗的機會都沒有,未來的半島沒有朝鮮,只有韓國。

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再完美的計畫也無法完全預演實戰。(未完待續)

因此最初的5027計畫所強調的“防守反擊”模式已經不符合目前的戰略需求。

“手術刀”

在近年來的歷次半島危機中,朝方不斷宣稱已擁有小型化核武器及可打擊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這也並非空穴來風,非機動型的“大浦洞”-2洲際彈道導彈據稱能夠打到夏威夷甚至三藩市。不過沒有明確的資訊證實這種導彈進行過成功的試射,甚至連其前身“大浦洞”-1也沒有成功試射的記錄,因此尚無足夠理由證明朝方的口頭威懾是可信的。

朝方在今年3月22日試射失敗的導彈並非“大浦洞”-2,而是從2013年開始頻繁試射的“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或其改進型。“舞水端”很可能代表了目前朝鮮戰略打擊能力的極限,其射程估計為3000千米,足以覆蓋韓國、日本全境,對東北亞美軍已構成實質性威脅,但還不具備攻擊關島與阿拉斯加的能力。該導彈是在蘇聯SS-N-6潛射彈道導彈的成熟技術基礎上改進而來,朝方並未做增程處理,且導彈與配套的發射車曾經出現在平壤閱兵式上。不過,目前該導彈顯然還達不到作戰使用的要求,其僅在2016年的8次試射就有7次失敗,2017年的這次試射同樣以失敗告終。

然而,朝方不斷試射新型彈道導彈這一行為本身即表明,其未來對美韓的軍事威懾與反制將主要依靠彈道導彈,這既是一般軍事威脅,同時也可能是核威脅。在此背景下,美韓海空力量的第一波打擊目標已沒有懸念,朝鮮的核設施與彈道導彈系統肯定將成為優先選擇。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是美韓聯軍是否有能力完成上述任務。

位於對峙最前線的是駐韓美空軍第7航空隊。該航空隊裝備的機型中具備縱深打擊能力的只有約80架F-16C/D。此外,韓國空軍還擁有總數200多架的F-15K和KF-16,由於朝鮮空軍缺乏爭奪制空權能力,這些戰鬥機可以將主要精力用於對地打擊。

駐日美空軍第5航空隊與“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第2艦載機聯隊亦可對朝鮮發起空中打擊,而且“羅奈爾得•雷根”號航母與第14艦載機聯隊預計到本月底也將就位。第5航空隊僅有36架F-16C/D具備遠端奔襲能力,“卡爾•文森”號與“羅奈爾得•雷根”號上另有80多架F/A-18E/F。此外,駐日本的美海軍陸戰隊第3遠征部隊還擁有10架F-35B隱形戰鬥機。

綜上所述,在美軍尚未向戰區做大規模轉場部署的情況下,美韓聯軍可用於縱深打擊朝鮮導彈與核設施的戰術空中力量約有400架以上的規模。他們還能夠得到來自美國本土和關島的B-2與B-1B戰略轟炸機的支持。如果美國人認為有必要讓經常穿梭東北亞臨時部署的F-22留駐的話,那麼“猛禽”的加入將使這支本已令人生畏的空中力量更加強大。

毫無疑問,美韓空軍擁有一把相當“鋒利”的“手術刀”。表面上看,如果目標情報準確,其在戰爭打響的第一天即可覆蓋朝鮮8處主要核設施及所有的“舞水端”導彈發射車。當F-22與B-2領銜的第一攻擊波踹門而入,或癱瘓朝鮮防空系統,或敲掉那些即將發射的導彈後,大批F-15、F-16、F/A-18將蜂擁而至,一部分掛載巨型鑽地炸彈掀翻朝鮮地下核工廠,另外一部分則在朝鮮上空肆意捕殺剩餘的彈道導彈……

在5015計畫的設想中,這將是一場完美的戰爭,平壤不會再有機會簽署第二份停戰協定,甚至連舉白旗的機會都沒有,未來的半島沒有朝鮮,只有韓國。

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再完美的計畫也無法完全預演實戰。(未完待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