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是你認識的臨沂嗎?歡迎收看“龜馱城的故事”

最美老城, 最美記憶

時代的變遷, 那些熟悉的街道已不存在, 臨沂的這些老建築, 你是否知道?

地點:臨沂

時間:舊時光

臨沂老城門

鎮海門

望淮門

明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沂州知州謝志尹調集民工, 按丈尺令鄉社修築城池, 四門添建城樓, 城樓上面塑有神像, 四門各有一個應景響亮的名字題於門額:南門望淮門, 眺望淮河之意;北為宗岱門, 敬泰山;東臨大海, 名為鎮海門;西望蒙山, 名為瞻蒙門。 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6月大地震, 城牆多處損壞, 餘俱坍塌, 西北南三座城樓俱毀, 僅剩東門。 康熙九年按舊制重為修築城池。 時城牆周長4.5公里, 民間傳有三裡三的郯城縣, 九裡九的沂州城的俗語。

南門為正門, 門外建有接官亭, 大官進城或重要活動皆走南門。

這是一座兩層的塔樓建築, 還有兩個角樓, 設計精美, 明代萬曆年間修建。 人們為了紀念諸葛亮, 在北門外為為他立了一塊石碑, 上刻有漢諸葛武侯故里。 武鄉侯坐像浮雕嵌在北六城樓上。 以上四門現在臨沂城的位置是:西門在西關煤球廠, 南門在展覽館, 東門在東關蜂窩煤廠, 北門在惟一齋附近。

四門匾額“望淮門”“鎮海門”現存於臨沂市博物館東碑廊內。 其中“望淮門”是用元代石碑的另一面改制。 “宗岱門”“瞻蒙門”據說在建東方紅電影院附近的護城河橋時, 已經壘在橋底, 不知下落。

龜馱城的來歷

從高處望去, 整個城池仿佛一隻大龜浮在水面上, 又像一隻鳳凰飛翔在雲端。 所以, 人們稱它為“龜池鳳凰”。 老人們傳說南門是龜脖, 東西為龜爪, 北門為龜尾。

復原中的沂州古城

目前, 沂州古城專案正在河東區建設, 占地1700餘畝。

·沂州古城效果圖

·瞻蒙門效果圖

·平野台效果圖

·望准門效果圖

琅琊王塚

這是臨沂東城門外的琅琊王塚,大體位置在今天的鳳凰廣場附近。

東漢琅琊王劉京之墓。東漢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劉秀愛子劉京被封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再立琅琊國,劉京進爵為琅琊王。琅琊國轄有琅琊等十三城。建初五年,劉京上書漢章帝,願以琅琊國的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取東海郡的開陽、臨沂兩縣。西元80年,將國都從莒城遷至開陽(位於今臨沂城),傳六世,共141年。琅琊王塚乃大型封土,一度為臨沂名勝,惜幾經戰亂文革時,此墓被徹底破壞。挖開後,發現該墓為有一主室、六耳室的大型磚墓,出土玉衣片和玉璧、玉劍等文物,證明此墓確為東漢臨沂第一代琅琊王劉京墳墓,解開千古之謎。墓中出土的玉劍格及一截鐵劍尚存於市博物館。

臨沂關帝廟

這些老照片都是臨沂城最真實的歷史寫照,作為琅琊古城、沂州古城,你知道臨沂的歷史變遷嗎?

·瞻蒙門效果圖

·平野台效果圖

·望准門效果圖

琅琊王塚

這是臨沂東城門外的琅琊王塚,大體位置在今天的鳳凰廣場附近。

東漢琅琊王劉京之墓。東漢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劉秀愛子劉京被封為琅琊公。建武十七年,再立琅琊國,劉京進爵為琅琊王。琅琊國轄有琅琊等十三城。建初五年,劉京上書漢章帝,願以琅琊國的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取東海郡的開陽、臨沂兩縣。西元80年,將國都從莒城遷至開陽(位於今臨沂城),傳六世,共141年。琅琊王塚乃大型封土,一度為臨沂名勝,惜幾經戰亂文革時,此墓被徹底破壞。挖開後,發現該墓為有一主室、六耳室的大型磚墓,出土玉衣片和玉璧、玉劍等文物,證明此墓確為東漢臨沂第一代琅琊王劉京墳墓,解開千古之謎。墓中出土的玉劍格及一截鐵劍尚存於市博物館。

臨沂關帝廟

這些老照片都是臨沂城最真實的歷史寫照,作為琅琊古城、沂州古城,你知道臨沂的歷史變遷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