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非遺山西」真的有人在吃“土”!用土做的手指餅,你吃過嗎?

網路上有一個流行語叫“吃土”, 其實在山西武鄉, 真的存在一種吃“土”的零食。 它形狀似手指, 跟市面上的手指餅乾差不多。 本沒啥稀奇的, 但炒制的工藝十分奇特, 國內僅見——鐵鍋中加熱的介質不是油, 不是糖, 不是鹽, 而是土!

就是黃土, 細細地磨過籮過, 跟白麵似的, 進鍋加熱。 隨著溫度的增高, 鍋裡的黃土會像油開鍋一樣翻滾沸騰。 這時把生炒指加入鍋裡, 在黃土的加熱下, 失水、乾脆、變熟, 出鍋後用篩子篩掉浮土, 就成為晉東南地區獨具地方特色的小吃。

這種名為“炒指”的小吃, 口感脆硬, 久放不壞, 可以當零嘴,

也可以當乾糧。 這種來自“熱土”的美食, 成了很多山西人念念不忘的家鄉記憶。

黃土變“皇土”, 皇帝賜名的小吃

西晉末年,

武鄉人石勒帶兵打仗, 日常的食物容易腐爛, 於是, 石勒就想了個辦法:讓人們把面和好後, 擀成厚厚的餅, 然後切成手指大小的麵條塊兒, 用水煮熟了再上火烤幹, 這樣帶起來就方便多了。 士兵在征戰過程中, 經常有水土不服的情況。 石勒手下的一個火頭軍試著用家鄉幹土磨成粉, 用鐵鍋將幹土滾沸後再來炒這個麵條塊兒, 沒想到炒出來香脆可口, 對治療水土不服也有奇效。 西元319年, 石勒登基稱帝, 為了紀念黃土炒指幫他安立天下, 石勒就為這種麵食製品賜名“皇土炒指”。

一方熱土養一方人, 這句話用在炒指上是再合適不過了。 炒指用的黃土, 無毒無菌, 經過常年光照, 還有了一定的藥用價值, 對於潰瘍和腸胃不適, 特別是水土不服有奇效。

其實, 水土不服並不是身體上的病症, 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思念。 吃一點炒指, 猶如一句親切熟悉的鄉音, 一盤熱氣騰騰的家鄉菜, 一床媽媽縫製的棉被, 勾起的是人們割不斷的思鄉情, 也是那無法忘懷的家鄉味道。 (鞏彥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