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先進育兒理念撞上“骨感現實”怎麼辦?

媽媽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 有心無痕的引導家人慢慢建立起正確的育兒理念, 家庭成員的育兒理念發生變化, 才可能在育兒過程中在行動上一致起來。 所以媽媽們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應該把努力的方向放在約束條件的改變上, 而不是在當下爭個高低對錯。

先進育兒理念撞上“骨感現實”怎麼辦?

文=尹建莉工作室輔導員 土豆媽

機緣巧合, 我有幸成為尹建莉工作室的一名輔導員。 在輔導的過程中, 感覺到媽媽們或多或少都接觸了一些愛和自由的理念。 育兒中層出不窮的所謂問題, 促使很多媽媽不斷的學習、思考、進步。 這本身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但是, 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接受了新觀念、新思想的媽媽們在現實的環境中經常會覺得無力和迷茫, 例如家庭生活中夫妻育兒觀念的差異, 婆媳育兒觀念的衝突,

諸如此類;孩子的學校生活中, 也經常發生和老師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 這些時候, 媽媽們會鬱悶地沖進群裡吐槽, 經常引起群裡其他媽媽們的強烈共鳴。

這其實是一個普遍現象, 先進的育兒理念為媽媽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但是周圍的育兒環境中顯然還充斥著大量錯誤的觀念, 所以, 矛盾的產生非常常見。

那麼, 美好的理想和落後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應該怎樣化解呢?

部分媽媽覺得應該完全堅持正確的理念, 因此, 我們不時看到夫妻之間因為育兒理念的不同互相爭吵, 但最後結果怎樣呢?最常見的結局就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是夫妻關係惡化, 而孩子在父母的爭吵聲中也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這聽起來真像一個悖論, 原本為了孩子堅持正確的理念, 但是事實上卻對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 每一個問題的解答, 其實都是有約束條件的。 約束條件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吧, 我想買蘋果吃, 能買幾個呢?這裡, 我兜裡的錢和蘋果的價格,

就是約束條件。 非常簡單, 我們每個人都能明白。 可是, 具體到育兒中來的時候, 我們卻往往容易忘記了育兒其實也一樣是有約束條件的。

每個媽媽自身情況不一樣, 面對的環境也不一樣, 如果我們教條的用一個標準去套用的話, 就容易產生問題。 有位媽媽, 生完孩子後得了抑鬱症, 所以孩子一直由外公外婆來帶, 諸多原因吧, 孩子平時和母親接觸也非常少, 看了尹老師的“父母應該親自帶孩子”的文章後產生了強烈的認同, 要接回來自己帶, 可是實際情況是孩子不願意回來。 其實, 對於孩子來講, 從小很少接觸父母, 在孩子的心裡, 父母完全是陌生人, 外公外婆才是孩子心理上依戀的父母。 所以, 孩子的反應很正常。

但是, 這位媽媽卻不太能接受, 覺得自己作為媽媽要承擔起責任了, 非常希望立刻接回孩子。 誠然, 正常情況下, 的確每個父母都應該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可是, 這個案例中, 媽媽的病以及媽媽和孩子因先前交流缺失引起的生疏就是不容忽略的約束條件, 如果忽略這個約束條件, 父母強行帶回孩子就會產生問題。 在這樣的約束條件下, 顯然外公外婆繼續帶孩子才是從孩子出發, 真正的愛孩子, 對孩子有利的最優選擇。

回到前文中提到的育兒悖論中來, 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周圍人的認識水準到達哪一步, 是一個硬性的約束條件, 如果我們不顧這種約束條件, 強制性實施我們的正確育兒理念, 無疑會惡化矛盾, 因為人都是聽從自己內心認可的道理的,包括育兒道理。在對方的認識水準還沒有達到的時候,強制性的實施所謂的正確觀念只會激起對方的反感,惡化雙方關係,當然,最終也惡化了育兒環境。除非一些特別重要的像“不能打孩子”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大多數時候應該照顧到對方的認識水準,在對方目前的認知水準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例如,尹老師提出“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個觀點,孩子的事情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去安排,很多媽媽看了尹老師的書後都非常認同,但是落實到孩子的具體的學習生活中的時候,往往會有另外一種聲音出現。例如關於作業問題,應該完全交給孩子去安排,先做作業還是後做作業,完全應該是孩子自己決定,但是,往往很少有家庭能在家庭內部達成如此統一的認識,很多人會覺得應該先把作業做好再去玩,這樣才能放心玩,他們從內心是不太相信孩子內在的自覺性的,成人的這個認識水準的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與其家庭裡各個不同觀點的人當下在這個問題上糾結,甚至矛盾升級,互不相讓,倒不如暫且互相讓一步,可以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但是要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不能把提醒變成嘮叨和指責,激起孩子的反感。

這裡有必要強調的一點是,強調現實的約束條件,並不是放棄堅持我們的正確育兒理念,這裡的最優解只是在目前現有條件下的最優。但是,約束條件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前面舉的買蘋果的簡單例子中,收入可能因為勤奮工作而有所增加,蘋果的價格也可能會下降,這些約束條件發生變化後,顯然最優解就會發生變化。本文中舉的把孩子寄養在外公外婆家的案例中,媽媽積極配合治療病情是會發生變化的,母親真誠的關愛孩子,多與孩子聯繫,母女間的感情也會增加,當這些條件具備後,孩子回到媽媽身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再說作業的這個例子,需要改變的是家庭成員的育兒觀念,這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媽媽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有心無痕的引導家人慢慢建立起正確的育兒理念,家庭成員的育兒理念發生變化,才可能在育兒過程中在行動上一致起來。所以媽媽們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應該把努力的方向放在約束條件的改變上,而不是在當下爭個高低對錯。

因為人都是聽從自己內心認可的道理的,包括育兒道理。在對方的認識水準還沒有達到的時候,強制性的實施所謂的正確觀念只會激起對方的反感,惡化雙方關係,當然,最終也惡化了育兒環境。除非一些特別重要的像“不能打孩子”這樣的原則性問題,大多數時候應該照顧到對方的認識水準,在對方目前的認知水準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例如,尹老師提出“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個觀點,孩子的事情應該交給孩子自己去安排,很多媽媽看了尹老師的書後都非常認同,但是落實到孩子的具體的學習生活中的時候,往往會有另外一種聲音出現。例如關於作業問題,應該完全交給孩子去安排,先做作業還是後做作業,完全應該是孩子自己決定,但是,往往很少有家庭能在家庭內部達成如此統一的認識,很多人會覺得應該先把作業做好再去玩,這樣才能放心玩,他們從內心是不太相信孩子內在的自覺性的,成人的這個認識水準的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與其家庭裡各個不同觀點的人當下在這個問題上糾結,甚至矛盾升級,互不相讓,倒不如暫且互相讓一步,可以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但是要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不能把提醒變成嘮叨和指責,激起孩子的反感。

這裡有必要強調的一點是,強調現實的約束條件,並不是放棄堅持我們的正確育兒理念,這裡的最優解只是在目前現有條件下的最優。但是,約束條件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前面舉的買蘋果的簡單例子中,收入可能因為勤奮工作而有所增加,蘋果的價格也可能會下降,這些約束條件發生變化後,顯然最優解就會發生變化。本文中舉的把孩子寄養在外公外婆家的案例中,媽媽積極配合治療病情是會發生變化的,母親真誠的關愛孩子,多與孩子聯繫,母女間的感情也會增加,當這些條件具備後,孩子回到媽媽身邊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再說作業的這個例子,需要改變的是家庭成員的育兒觀念,這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媽媽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有心無痕的引導家人慢慢建立起正確的育兒理念,家庭成員的育兒理念發生變化,才可能在育兒過程中在行動上一致起來。所以媽媽們想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應該把努力的方向放在約束條件的改變上,而不是在當下爭個高低對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