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彪與粟裕,究竟誰才是開國第一虎將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 過去很多人在對林彪和粟裕進行軍事能力比較時, 往往傾向于支持林彪為開國第一員虎將。 而林彪的軍事光芒在其戰績卓碩之下光芒四射,

使許多人淡忘了另一位天才虎將——粟裕。

其實, 比較林粟兩員虎將, 應當有比較具體評價標準:

其一, 論軍事貢獻, 林彪位在粟裕之上。

粟裕是中國軍事舞臺上的一位值得研究的傑出將領, 他是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 他一生, 打了很多勝仗, 參加戰役、戰鬥的次數很多, 他指揮的戰役, 有文字記載的就有: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天目山戰役、蘇中戰役(即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 等等。 蔣介石對他頗傷腦筋, 可是拿他又沒有辦法。 早在第一次反圍剿時期, 他就因為消滅國民黨主力十八師, 並活捉了師長張輝瓚而在紅軍中聲名大振!

後來中國著名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發生了。 其中粟裕是淮海戰役的發起者, 是他經過幾個月的考慮, 建議發動淮海戰役的。 從整個淮海戰役全過程看, 包括毛澤東都認為, 唱主角的還是粟裕;從戰役的構想、發起、怎麼打援、怎麼包圍、怎麼分割、怎麼追、怎麼堵、怎麼阻、怎麼同劉峙集團在徐州附近進行決戰, 這一切都在粟裕的掌控之中;從粟裕所分擔的任務看, 他的任務最重, 他指揮的第三野戰軍, 殲滅的敵人最多, 55萬國民黨的軍隊。 他消滅了44萬, 粟裕還關注了整個淮海戰役的全域, 他除了負責殲滅黃伯韜兵團和杜聿明集團外, 還派了五個縱隊參加了圍殲黃維兵團的第二階段。 為了第二階段殲滅黃維兵團的勝利,

他曾經七天七夜沒有睡覺, 直到黃維兵團全部解決了, 粟裕才松了一口氣。 看來軍事貢獻的確很大!

再讓我們回頭說說林彪:林彪早在黃埔軍校參加北伐就已經以勇敢善戰出名.井岡山鬥爭時期林彪從連長到團長更是屢立戰功;長征時期林彪已是紅一軍團的軍團長, 一路搶關奪寨勇為先鋒。 大渡河、金沙江、盧定橋、臘子口多次惡戰均無建樹, 抗戰爆發林彪帶領115師首戰平型關殲日寇數千人馬威名天下。

進軍東北帶10萬在沒有任何後方依靠的條件下先後打敗國民黨陳誠、杜聿明和衛立徨三大戰將。 遼沈戰役的勝利, 遂為淮海戰役的發起奠定了基礎。 接著林彪馬不停蹄, 帶百萬大軍揮師出關蕩平平津,

徹底清楚了國民黨在長江以南的軍事力量。 所戰克捷, 遂使南下作戰狂卷十省八市, 四野的腳步竟然踏遍大半個中國, 首次指揮渡海作戰一舉解放海南島!

由此觀之, 理性地論軍事貢獻, 林彪仍在粟裕之上。

其二, 純論軍事才能, 林彪與粟裕旗鼓相當。

粟裕屬於純粹的軍事領導人。 其領導的多次戰役比如孟良崮戰役, 比如豫東戰役, 比如萊蕪戰役到後來的淮海戰場, 可以說是靈活多變, 且仗仗特點鮮明, 多次以弱勝強, 以少殲多, 他給人的感覺是勇謀兼備, 戰術出其不意且非常多變。

林彪也具備這一才能。 遼沈這一個大戰場, 固然林彪身兼東北局書記、政委等多個正職於一身, 挑起軍事政治經濟等全部重擔。

但戰術方面, 林彪幾乎沒有巧勝的戰例, 均是有條不紊, 鎮定自若。 打遼沈一戰, 率先沒有貿然長春, 等攻錦州鎖東北的時機已成熟, 邊力排眾議論, 便鐵拳出手, 所以林彪多次體現出膽略與計謀一色的優勢。 杜律明曾在遼沈和淮海戰場和二者均交手, 敗給粟裕, 純粹的是智謀不及粟, 被局部圍殲。 敗遼沈, 實際是杜聿明半路接手東北戰場, 膽略輸給了林彪。

其三, 論歷史等客觀因素, 命運的確青睞于林彪。

林彪初戰, 已聲名遐邇。 後來解放戰爭時, 背靠著蘇聯和朝鮮的地緣優勢, 而粟裕四面環敵, 尚存大的挑戰。 由於林彪在東北物資豐富, 傷患容易安排, 粟裕華東8年抗戰折騰得很窮了, 甚至到了捉襟見肘。 林彪東北地形有力, 粟裕華東地形有利於敵人;林彪指揮新兵多,粟裕指揮俘虜多;林彪缺少指揮大兵團經驗,全靠下級主動性,粟裕大兵團指揮粗細恰到好處,華野中野全搞定……這些因素的確不容忽視!

由於林彪迅速成為政治新秀,所以比粟裕接手的政治任務更多,命運總青睞那些時刻有準備的人。林彪少年聰慧,粟裕年輕梗直,註定著二人仕途升遷迥然不同,乃至後來粟裕後來僅成為開國十大將銜之首,而遺憾地未入帥星之列,歷史無奈乃爾!

粟裕華東地形有利於敵人;林彪指揮新兵多,粟裕指揮俘虜多;林彪缺少指揮大兵團經驗,全靠下級主動性,粟裕大兵團指揮粗細恰到好處,華野中野全搞定……這些因素的確不容忽視!

由於林彪迅速成為政治新秀,所以比粟裕接手的政治任務更多,命運總青睞那些時刻有準備的人。林彪少年聰慧,粟裕年輕梗直,註定著二人仕途升遷迥然不同,乃至後來粟裕後來僅成為開國十大將銜之首,而遺憾地未入帥星之列,歷史無奈乃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