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這三點

所謂格, 就是指人格;局, 是指氣度, 胸懷。

關於格局, 知乎有位網友解讀得很妙:

格局較低者, 只在乎自我, 堅持“我要贏, 但我要身邊的人都輸”;

格局中上者, 會顧及他人, 信奉“我要贏, 但我要身邊的人一起贏”;

格局最高者, 早已超然物外, “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贏不贏”, 但因眼界和實力均已到位, 雖無所謂輸贏, 卻也絕不會輸。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那又是什麼決定著一個人的格局呢?

1

能承受多大的委屈。

“我想辭職, 這工作我幹不下去了!”

昨天接到堂妹的電話, 她哭著抱怨。

原來, 昨天上午主管讓她交給經理簽字的檔, 下午主管來要的時候, 經理還沒有簽。

於是覺得是堂妹辦事不力, 批評了她。

但是一上午, 她並沒有看見經理。

堂妹越說越覺得委屈, 眼淚嘩嘩地掉。

被嬌慣長大的堂妹大概還沒透徹地理解過這句話:做人, 總是要受委屈的。

於是我給她講了個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德國相當強盛, 因為“鐵血宰相”俾斯麥和國王威廉一世這對搭檔配合默契, 同心協力。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國王威廉一世經常在處理完政務後, 氣得滿臉通紅地回到後宮。

這時候, 皇后就會問他“你又是受了俾斯麥那個老頭的氣了?”

國王沒好氣地應了:“除了他, 還有誰能讓我生氣呢?”

皇后不解了, “那你為什麼老是受他的氣呢?而且還不責罰他。 ”

威廉一世歎了口氣, 細細解釋著:

“他是宰相, 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 下面許多人的氣, 他都要受。 那他受了氣往哪裡出呢?只能往我身上出啊。 我受點委屈沒什麼, 國家能好就行。 ”

柳傳志曾經就對接班人楊元慶說過:“人生在世, 註定要受許多委屈。 一個人越是成功,

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 ”

而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 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對待委屈的態度。

小格局者, 無法忍受半點委屈, 總是以己為先, 只想到個人的利益, 更會為委屈所累, 抑鬱躊躇;

而格局大的人則不然, 他們會一笑置之, 會超然待之, 更甚至會轉化勢能, 在委屈中砥礪前行。

所以我們看到, 正是威廉一世對待委屈灑脫淡然的態度, 才有了德意志帝國的興盛。

就像馮侖所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

吞下了委屈, 揉碎了委屈, 新生出來的, 是你的格局。

2

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1920年的一天, 美國一位年近12歲的小男孩與小夥伴們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鄰居要求小男孩拿錢賠償。

於是闖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回家向父母要錢。

嚴厲的父親聽後板著臉, 不發一言。

母親不忍責怪小男孩, 從旁說情。

於是父親給了小男孩15美元, 但嚴肅地跟他說:“這15美元是我借給你的, 你需要想辦法還回來。 你闖的禍, 就應該你自己負責。 ”

為了還錢, 男孩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一放學就去刷盤子洗碗打工賺錢。

在把錢還給父親的那一刻, 父親欣慰地拍著男孩的肩膀:“一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人, 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 ”

這個男孩不是別人, 正是美國第33屆總統——羅奈爾得•威爾遜•雷根。

後來, 在回憶往事時, 雷根總統感慨地說:“那一次闖禍, 讓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

記得曾看到過這麼一句話: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任的精神之後。

因為有了責任心, 就有了擔當。

責任會放大我們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眼界寬闊, 不計較眼前的利益, 在乎的是更長遠的目標。

而枉顧責任的人, 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 往往會失了信譽, 丟了格局。

有這麼一個故事, 說一位老木匠辛苦一生建造了無數所房子。

有一天, 他覺得自己老了, 想要回家安享晚年, 於是跟老闆辭別。

老闆不忍老木匠離開, 但見他去意已決, 於是讓他再建完最後一所房子再離開。

老木匠答應後馬上就開始動工, 但人們都看得出, 老木匠歸心似箭, 注意力完全沒有集中到工作上來。

房梁是歪的, 木料的漆也沒有以前刷得光亮。

在完工的那一天, 老闆卻給了老木匠這所房子的鑰匙, 告訴他這是送給他的臨別禮物。

這下老木匠愕然了。

他從未想到,自己這一生建造了無數精美又結實的房子,最後卻只得到了這麼個粗製濫造的禮物。

而這禮物,還是他親手打造出來的。

只著急要回家的老木匠,沒有對這最後一棟房子負好責任,丟了晚節,也失了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因為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思想更清明,心態更積極,眼界更長遠。

3

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假如將責任的意義無限放大,那便成了使命。

一個帶著使命感活著的人,其人生格局,更加壯闊。

中國現在有房奴,有車奴,有孩奴,但有這麼一個人,他是“館奴”。

他就是“歷史的敲鐘人”——樊建川。

從9歲開始,樊建川就在收集抗戰藏品,到後來更是毅然辭去副市長的職務,走上了更賺錢的從商之路。

他從商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他賦予自己的人生使命——建博物館,宣揚歷史。

他說,“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係。中國13億人,12.5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敲鐘人。”

於是他挺起了脊樑,耗資幾千萬,奔走十多年,致力於建造博物館,讓更多的人關注歷史,銘記歷史。

在《一個人的抗戰》這本書的序言中,樊建川寫道:“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需要每個人承擔。”

2007年,樊建川與妻子決定將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所有文物,全部無償贈與成都市政府,捐贈價值在8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

而他本人,也已寫好遺囑,要將遺體捐給重慶三醫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繃一面軍鼓,放在博物館裡。

他說:“誰要敲一下,我就在聲控電視牆上給他唱首歌,他給博物館捐1000塊錢。這樣,我死了,還能給博物館做貢獻。”

約伯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或許你會認為只有這些大人物才會有自己的使命,但其實不然。

這世界屬於他們,也屬於平凡的你和我。

一個帶著使命感在工作和生活的人,過得更宏偉更幸福。

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約翰·甘迺迪在訪問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中心時,他看到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走過去問那個人在做什麼。

那個人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一個人送上月球。”

就像在費裡尼的電影《大路》中,女主角和小丑在星空下對話:

“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石頭,都有它的使命。”

所以芸芸眾生的我們,不僅是醫生,不僅是老師,不僅是文字工作者,不僅是工人……

是游走在生死邊緣奮力救贖的使者;是細心呵護未來傳遞文明的橋樑;是撫慰人心創造文明的先創;是創建城市改變世界的工程師……

一個人的格局大不大,就看他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懂得承載使命的人,會主動放大個人的責任,哪怕渺小如螻蟻,也會為這個世界去散發自己的光與熱。

有格局的人,不計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

如此方能成就大我,活得大氣又磊落。

所謂格,就是指人格;局,是指氣度,胸懷。

一個承受過委屈的人,更懂寬容,更能堅忍;

一個承擔過責任的人,更懂擔當,更有眼界;

一個承載過使命的人,更有氣魄,更顯氣節。

集以上三者,必是有大格局之人,不可限量。

這下老木匠愕然了。

他從未想到,自己這一生建造了無數精美又結實的房子,最後卻只得到了這麼個粗製濫造的禮物。

而這禮物,還是他親手打造出來的。

只著急要回家的老木匠,沒有對這最後一棟房子負好責任,丟了晚節,也失了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因為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思想更清明,心態更積極,眼界更長遠。

3

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假如將責任的意義無限放大,那便成了使命。

一個帶著使命感活著的人,其人生格局,更加壯闊。

中國現在有房奴,有車奴,有孩奴,但有這麼一個人,他是“館奴”。

他就是“歷史的敲鐘人”——樊建川。

從9歲開始,樊建川就在收集抗戰藏品,到後來更是毅然辭去副市長的職務,走上了更賺錢的從商之路。

他從商的目的,是為了完成他賦予自己的人生使命——建博物館,宣揚歷史。

他說,“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係。中國13億人,12.5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敲鐘人。”

於是他挺起了脊樑,耗資幾千萬,奔走十多年,致力於建造博物館,讓更多的人關注歷史,銘記歷史。

在《一個人的抗戰》這本書的序言中,樊建川寫道:“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需要每個人承擔。”

2007年,樊建川與妻子決定將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所有文物,全部無償贈與成都市政府,捐贈價值在8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

而他本人,也已寫好遺囑,要將遺體捐給重慶三醫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繃一面軍鼓,放在博物館裡。

他說:“誰要敲一下,我就在聲控電視牆上給他唱首歌,他給博物館捐1000塊錢。這樣,我死了,還能給博物館做貢獻。”

約伯斯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

或許你會認為只有這些大人物才會有自己的使命,但其實不然。

這世界屬於他們,也屬於平凡的你和我。

一個帶著使命感在工作和生活的人,過得更宏偉更幸福。

紮克伯格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約翰·甘迺迪在訪問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中心時,他看到一個拿著掃帚的看門人,於是走過去問那個人在做什麼。

那個人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一個人送上月球。”

就像在費裡尼的電影《大路》中,女主角和小丑在星空下對話:

“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石頭,都有它的使命。”

所以芸芸眾生的我們,不僅是醫生,不僅是老師,不僅是文字工作者,不僅是工人……

是游走在生死邊緣奮力救贖的使者;是細心呵護未來傳遞文明的橋樑;是撫慰人心創造文明的先創;是創建城市改變世界的工程師……

一個人的格局大不大,就看他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懂得承載使命的人,會主動放大個人的責任,哪怕渺小如螻蟻,也會為這個世界去散發自己的光與熱。

有格局的人,不計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

如此方能成就大我,活得大氣又磊落。

所謂格,就是指人格;局,是指氣度,胸懷。

一個承受過委屈的人,更懂寬容,更能堅忍;

一個承擔過責任的人,更懂擔當,更有眼界;

一個承載過使命的人,更有氣魄,更顯氣節。

集以上三者,必是有大格局之人,不可限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