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濮人種茶考:茶出銀生,烏蠻種茶的興起

三、茶出銀生, 烏蠻種茶的興起

接作者上文《濮人種茶考:古哀牢國隱藏濮人種茶秘密》。 我們再來說烏蠻、白蠻是怎麼一回事。 前文說到布朗、傣、佤、德昂先民離開故土南遷。

其故土的洱海一帶成為昆明人的天下, 昆明人顯然是氐羌系。 但滇池一帶比較複雜, 濮越沒有全部南遷, 留下許多濮越人, 而氐羌系南下滇池, 稱為叟人, 還有古蜀人(還有一種說法叟人即蜀人), 在蜀國被秦滅了, 也南逃滇池。 故滇池一帶的民族成份非常複雜, 是濮越氐羌與蜀人的綜合體, 還有楚人莊蹻王滇, 這就體現了雜交文化的優勢, 這就是戰國到西漢, 古滇國的青銅文化那麼發達的原因。

兩漢以降, 直到唐代, 我們可以哀牢山、元江為界, 以南, 是南逃的傣、布朗、佤、德昂先民的勢力範圍, 以北為昆明人、叟人、楚人、蜀人、漢人, 以及沒南遷的濮越人的勢力範圍。 哀牢山、元江北邊的這些民族,

從漢武帝征服西南夷開始, 進行民族大融合, 到了南北朝隋唐, 形成烏蠻與白蠻兩大集團。

唐代人說的烏蠻、白蠻, 不是具體指哪個民族, 而是漢化程度高的叫白蠻, 漢化程度低的叫烏蠻。

而且烏蠻、白蠻是多民族大融合後形成的, 裡面有氐羌、漢、濮越、蜀、楚多種成分, 但總體來說, 白蠻以氐羌、傣族、漢文化的融合為主, 烏蠻保留的原生態氐羌文化更多些, 並融入一些濮人文化。

最後我們來說下彝族。 彝族, 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民族, 而是建國初期將若干個區別較大的民族, 拼成一個彝族。 從大的方面來說, 彝族是氐羌、古蜀人、濮人的雜交融合體, 以氐羌為主。 彝族有三個源頭, 一是雲南的祿勸、東川、昭通葡萄井一帶的六祖分支體系,

二是永昌郡源頭, 三是四川大涼山源頭。

為什麼要提烏蠻、白蠻與彝族, 是因為南詔國時期, 繼濮人種茶之後, 烏蠻系民族也紛紛種茶, 比如如今的彝族、哈尼族的先民開始種茶。 但我們要搞清楚的是, 烏蠻民族中包含有大量的濮人成分。 因為氐羌系的烏蠻諸族在勢力擴張時, 將許多濮人部落征服, 大量濮人融入到烏蠻中。 也就是烏蠻以氐羌血統為主, 南下途中, 在四川融合有古蜀人、濮人血統, 到了雲南融合有濮人血統。

烏蠻種茶, 是繼承濮人的衣缽, 而且烏蠻包含有非常重的濮人血統,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 南詔國時期, 烏蠻主要居住在哀牢山、元江以北。 哀牢山、元江以南主要是濮越居住。 而雲南茶葉主產區主要是在哀牢山以南,

也就是南詔國雲南種茶的主體民族還是濮人。 不過這時已經有一些烏蠻系民族, 越過哀牢山、紅河南下, 比如哈尼族的先民南遷到景東。 唐代的景東是南詔銀生府駐地, 同時也是《蠻書》記載的“茶出銀生”所在地。

“茶出銀生城界諸山。 散收, 無采造法。 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 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茶出銀生城界諸山”。 銀生城, 有兩種說法, 一在版納, 二在景東。 在景東的說法是主流。 本文即採用銀生城在景東的說法。 “城界諸山”, 意味著茶山離銀生城不遠, 很可能在今天的景東、南澗一帶。 唐代的景東境內, 居住昔撲(濮人)、和泥(哈尼族先民), 後來南邊的傣族勢力北擴, 景東在南詔末期被傣族征服。 這表明在景東種茶的很可能是濮人(昔撲)與烏蠻(和泥)。

也意味著, 從唐代開始, 雲南種茶的民族越來越多, 不再是濮人的專利。 南詔國時期, 雲南種茶還是以濮人為主, 但烏蠻種茶已經興起。

二是“蒙舍蠻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 這劇透了蒙舍蠻的飲茶方式。 南詔國發源于蒙舍, 即今天的巍山一帶。 蒙舍蠻, 其實是指代南詔統治中心地區的國民, 也就是說南詔的老百姓煎煮茶葉, 要加一些東西跟茶葉一起煮來喝。 這裡不能將蒙舍蠻當成真正種茶的濮人與烏蠻, 因為文字只提到他們怎樣喝茶, 而沒有提到他們種茶、制茶。 也就是, 南詔國的濮人與烏蠻種茶制茶(散收, 無采造法), 而其統治中心地區的國民(蒙舍蠻)喝茶(以薑、椒、桂和烹而飲之)。 而且不能將蒙舍蠻狹隘地理解成巍山的“烏蠻別種”。因為蒙舍蠻這個“烏蠻別種”從巍山出發,征服了其他“五詔”,並建立了強大的南詔國,蒙舍蠻很多場合成為了南詔國的代名詞。

雖然茶出銀生,烏蠻已經開始種茶。但在唐代,還是以濮人種茶為主。在唐代,越過哀牢山、元江,遷居瀾滄江中下游的烏蠻人還不是很多。

到了元代以後,遷往瀾滄江中下游、怒江中游的烏蠻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中許多都種茶。宋元時期,哈尼族、彝族、拉祜族,與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一起成為種茶的主體民族。

明代以後,漢族也成為了種茶的主力之一。苗族、瑤族也從貴州遷到產茶的雲南南部、西南部,其中也有許多人種茶。至於傣族,其跟布朗族的種茶歷史一樣悠久,因為濮越民族幾千年大雜居,作為百越人的傣族肯定很早就受了濮人的影響,也種茶。只是傣族多住在壩區,種水稻為主,不以山區作物——茶葉為重點。而傣族的近親壯族,也有一些在文山與紅河種茶。

這樣一來,雲南的民族中,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拉祜族、基諾族普遍種茶,彝族、哈尼族、景頗族、漢族種茶的也多,苗族、瑤族、傈僳族等也有一些種茶。(本文系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作者:白馬非馬,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全文閱讀請點擊《濮人種茶考:探秘雲南三千年茶葉種植史(全本)》一文查閱)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而且不能將蒙舍蠻狹隘地理解成巍山的“烏蠻別種”。因為蒙舍蠻這個“烏蠻別種”從巍山出發,征服了其他“五詔”,並建立了強大的南詔國,蒙舍蠻很多場合成為了南詔國的代名詞。

雖然茶出銀生,烏蠻已經開始種茶。但在唐代,還是以濮人種茶為主。在唐代,越過哀牢山、元江,遷居瀾滄江中下游的烏蠻人還不是很多。

到了元代以後,遷往瀾滄江中下游、怒江中游的烏蠻人越來越多,這些人中許多都種茶。宋元時期,哈尼族、彝族、拉祜族,與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一起成為種茶的主體民族。

明代以後,漢族也成為了種茶的主力之一。苗族、瑤族也從貴州遷到產茶的雲南南部、西南部,其中也有許多人種茶。至於傣族,其跟布朗族的種茶歷史一樣悠久,因為濮越民族幾千年大雜居,作為百越人的傣族肯定很早就受了濮人的影響,也種茶。只是傣族多住在壩區,種水稻為主,不以山區作物——茶葉為重點。而傣族的近親壯族,也有一些在文山與紅河種茶。

這樣一來,雲南的民族中,布朗族、佤族、德昂族、拉祜族、基諾族普遍種茶,彝族、哈尼族、景頗族、漢族種茶的也多,苗族、瑤族、傈僳族等也有一些種茶。(本文系請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作者:白馬非馬,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全文閱讀請點擊《濮人種茶考:探秘雲南三千年茶葉種植史(全本)》一文查閱)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