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上萬個類星體

類星體是銀河系外發光巨大的遙遠天體, 其能源來自於其中心超大品質黑洞所吸積周圍物質釋放的巨大引力能, 是研究遙遠宇宙的重要探針。

郭守敬望遠鏡(LAMOST)類星體巡天是由北京大學教授吳學兵領導的團隊開展的一項郭守敬望遠鏡光譜巡天重點課題。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郭守敬望遠鏡運行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 該團隊繼2016年發表從郭守敬望遠鏡第一期釋放資料中證認發現的1180個新類星體之後, 2018年4月10日在美國天文學雜誌Astronomical Journal(2018, 155, 189)又發表了第二期和第三期釋放資料中類星體巡天的證認結果,

共發現12126個類星體。 原北京大學博士後董曉怡為論文第一作者。

從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郭守敬望遠鏡觀測獲得的第二期和第三期資料中, 吳學兵團隊經過資料處理和人工檢查, 共證認了19935個類星體, 其中12126個為獨立發現。 這些類星體的平均紅移為1.5, 最高紅移為5。 這12126個類星體中, 8100個類星體被郭守敬望遠鏡唯一發現, 4026個類星體被郭守敬望遠鏡和美國斯隆數字巡天(SDSS)計畫共同發現, 即它們也包括在SDSS在2014年後公佈的第12期和14期釋放資料中。 吳學兵團隊還對郭守敬望遠鏡唯一發現的8100個類星體中信噪比較好的6887個類星體進行了光譜擬合, 給出了這些類星體的連續譜和發射線參數, 並估算出了其中心黑洞品質(大多在千萬倍到百億倍太陽品質之間)。

這些結果將對大樣本類星體的統計研究提供重要幫助。

該團隊正在對從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郭守敬望遠鏡觀測獲得的第四期和第五期資料進行分析, 有望發現更多的類星體。

該研究得到科技部“973”項目、重點研發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兩個LAMOST類星體光譜(紅色)和SDSS測光資料(黑色)的比較。 藍色曲線是擬合的連續譜。

LAMOST類星體的紅移和黑洞品質分佈及與SDSS類星體(灰色點)的比較。 深藍色、紅色和淺藍色分別代表用氫(Hβ)、鎂(MgII)和碳(CIV)發射線得到的黑洞品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