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是不是正打著“陪伴”的旗號在傷害孩子?

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陪伴?

心理學者李雪說:當我們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評價, 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下的樣子, 當下的感受, 並願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 分享時光, 這就是真正的陪伴。

一、陪伴不只是陪著

很多家長把陪伴誤任務是陪著, 說每天都是圍著孩子轉, 洗衣做飯照顧他, 甚至為了孩子還放棄了工作, 犧牲了那麼多, 這還不算陪伴嗎?錯了, 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

家長大都認為只要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了, 有時候會拿著手機, 心不在焉的跟孩子說話, 或者就是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沒有什麼交流,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陪伴, 甚至可以視為無效的陪伴, 低品質的陪伴對孩子而言, 是一種傷害。

二、沒有回應的陪伴就不會有愛的連結

作為父母, 可能會認為, 陪伴孩子的時間越長, 孩子未來會越幸福。

然而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 對於 3-11 歲的孩子, 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 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孩子的內心極其的敏感和脆弱, 客體關係心理學講到, 即便是嬰兒, 已經能對養育者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緒保持極其敏感的感知能力。 他們能夠透過撫養者的表情、聲音、肢體動作, 來感知養育者的內在狀態。

在與父母互動的過程中, 孩子需要的是積極的回應。 如果這種回應是被動的或者只是敷衍了事, 那麼父母孩子之間的連結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沒有連結就沒有流動的愛。

父母的參與度, 其實就是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度, 是愛孩子的最高體現。

三、做不到放下期待, 陪伴就沒了意義

每個父母都想做好父母, 從教育理念上來講, 我們這代父母要比我們的父輩在認知層面上瞭解得更多。

但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這麼功利, 當我們放下工作, 放下手機陪伴孩子的時候, 我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 而只是因為所謂“好父母”的標準是這樣的, 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做。

然而孩子是機器嗎?

是否我們付出了愛, 付出了關心, 我們就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得到孩子的回饋, 作為我們成為好父母的嘉獎?

但是這樣做的過程中, 我們是有期待的, 我們一直希望孩子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去做, 否則我們就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憤憤不平, 掉入受害者模式。

真正高品質的陪伴應該是全情的投入, 應該是雙方都享受的親子時光, 你在陪伴孩子, 孩子也在陪伴你。

四、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孩子

美國心理學會 2012 年壓力調查的結果也顯示:超過 69% 的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壓力影響到了孩子,只有 14% 的孩子說父母的壓力沒有影響到自己。

父母自身的壓力過大會使他們自己的精神過於緊張,精神緊張狀態下,父母會變得暴躁、易怒。而這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如果你每天心情不好,怨天尤人,孩子處於父母消極情緒的籠罩下, 而且孩子可能也會內心陰鬱,做事小心翼翼。

這個時候,你跟孩子的相處,不僅無法讓孩子從父母那裡學習如何管理情緒,還有可能讓孩子因為你的壞情緒,情緒認知發展受到傷害。

所以,如果你感到壓力或焦慮等負面情緒時,請不要勉強自己跟孩子相處。

五、如何做到高品質的陪伴

1、“海沃塔”教育方式和臺灣的“123”法則。

紮克伯格因為老婆和女兒在中國的朋友圈異常火爆,而他所推崇的“海沃塔”教育方式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海沃塔是一種猶太人家庭傳承的學習方式。你可以理解為父母與孩子的聊天模式,但他們的聊天不是閒話家常,而是有意識的,每天固定時間的頭腦風暴。

在猶太家庭裡,週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時間,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時間。家長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與孩子交流的時間, 可以是接送上下學的路上,也可以是晚餐時間。

海沃塔包含了三個核心因素,即: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這三個核心的關鍵在於,父母不評判的接納和父母的參與度。

而這兩個關鍵點決定了父母對孩子尊重,即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對於建立孩子的高自尊至關重要。

臺灣家庭教育,在親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當屬“123”法則。

所謂“123”法則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與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種。3件事包括,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

在臺灣多年的實踐證明,每天按照“123”法則進行一次高品質的親子互動,比長時間漫無目的地膩在一起強百倍!在這塊兒如果有問題可以諮詢趣迷@貓貓老師 微信:xingqumi

2、高品質的陪伴是讓孩子吸收父母的狀態。

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兒童期,少年期的孩子主要任務還是學習。

怎樣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做到高品質的陪伴呢?

遠離外界的誘惑,安靜的陪伴,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討論,分享,高品質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3、給孩子適當空間

高品質的陪伴,離不開留白,留白是給予孩子心靈上自由的空間,給予他們自我探索世界的機會。

高品質的陪伴,意味著在孩子需要回應的時候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而在孩子需要獨處時,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愛他就給他最好的,但不是你自以為是的好,而且孩子真正需要的。

四、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孩子

美國心理學會 2012 年壓力調查的結果也顯示:超過 69% 的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壓力影響到了孩子,只有 14% 的孩子說父母的壓力沒有影響到自己。

父母自身的壓力過大會使他們自己的精神過於緊張,精神緊張狀態下,父母會變得暴躁、易怒。而這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內心是敏感的,如果你每天心情不好,怨天尤人,孩子處於父母消極情緒的籠罩下, 而且孩子可能也會內心陰鬱,做事小心翼翼。

這個時候,你跟孩子的相處,不僅無法讓孩子從父母那裡學習如何管理情緒,還有可能讓孩子因為你的壞情緒,情緒認知發展受到傷害。

所以,如果你感到壓力或焦慮等負面情緒時,請不要勉強自己跟孩子相處。

五、如何做到高品質的陪伴

1、“海沃塔”教育方式和臺灣的“123”法則。

紮克伯格因為老婆和女兒在中國的朋友圈異常火爆,而他所推崇的“海沃塔”教育方式也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海沃塔是一種猶太人家庭傳承的學習方式。你可以理解為父母與孩子的聊天模式,但他們的聊天不是閒話家常,而是有意識的,每天固定時間的頭腦風暴。

在猶太家庭裡,週末的安息日,是全家的聚餐時間,也是一起“海沃塔”的時間。家長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與孩子交流的時間, 可以是接送上下學的路上,也可以是晚餐時間。

海沃塔包含了三個核心因素,即: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這三個核心的關鍵在於,父母不評判的接納和父母的參與度。

而這兩個關鍵點決定了父母對孩子尊重,即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對於建立孩子的高自尊至關重要。

臺灣家庭教育,在親子陪伴方面最有效的研究成果當屬“123”法則。

所謂“123”法則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鐘,父母與孩子做3件事的任意1種。3件事包括,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

在臺灣多年的實踐證明,每天按照“123”法則進行一次高品質的親子互動,比長時間漫無目的地膩在一起強百倍!在這塊兒如果有問題可以諮詢趣迷@貓貓老師 微信:xingqumi

2、高品質的陪伴是讓孩子吸收父母的狀態。

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認為,兒童期,少年期的孩子主要任務還是學習。

怎樣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做到高品質的陪伴呢?

遠離外界的誘惑,安靜的陪伴,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在孩子有問題的時候討論,分享,高品質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3、給孩子適當空間

高品質的陪伴,離不開留白,留白是給予孩子心靈上自由的空間,給予他們自我探索世界的機會。

高品質的陪伴,意味著在孩子需要回應的時候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而在孩子需要獨處時,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

愛他就給他最好的,但不是你自以為是的好,而且孩子真正需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