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問道|細化對寫作指導的研究

余老師說——

作文教學的研究博大精深, 它像巍巍的高山, 它像浩瀚的大海。 正因為如此, 直到現在, 還難以見到真正成型的適用于大面積作文教學的教材, 還難以見到有成熟經驗的校本研究。 這可能在告訴我們, 一線教師的作文教學研究要在“實用、可用、好用”上面下工夫, 最好的著眼點可能應該是“習作技法指導”研究。

觀察小學寫作教學現象, 大致上可以看到以下這些特點。 第一, 教學整體上基本無序, 特別是高年段的習作教學, 難以分清作文能力的訓練層次。 第二, 教學中基本不關注寫作技能訓練,

幾乎所有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按主題單元進行編寫, 習作訓練也基本上只是附和單元的“主題”進行。 第三, 備課時基本不給學生準備可供借鑒、參考的範文, 連有的“名師”上課也是這樣。 第四, 習作指導課的教案基本上不講章法, 大量的寫作訓練沒有詳實教案的支持。 有不少示範課, 過分強調學生的“快樂”, 用類似於閱讀課“不斷提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然後讓學生“自由”地習作。

中小學生的寫作訓練, 不能長期來“虛”的。 為了對學生負責, 為了在教學上更多地為學生學有所獲著想, 我們必須進行力所能及的切實研究, 以提高自己寫作教學的能力與水準。

一線語文教師對小學階段寫作訓練的研究, 要追求“實用、可用、好用”的境界,

更要追求大面積上的語文教師的“可用”與“好用”。 大致而言, 我們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一些務實的研究。

角度一:瞭解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課標關於寫作訓練的指導要點有:1.寫作訓練, 第一學段定位於“寫話”, 第二、三學段定位於“習作”;2.在寫作教學中, 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的能力;3.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立意、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 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4.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繫, 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 相互促進;5.要指導學生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6.高年段的學生要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內容具體, 感情真實, 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 分段表述。 同時要學寫讀書筆記, 學寫常見應用文。

知曉課標的要求, 有四個方面的意義。 第一, 對學生的訓練不要人為地加大難度、提高速度;第二, 要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訓練;第三, 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的“成果”;第四, 教學的重點在於記實作文。

角度二:進行基本有序的寫作訓練內容的研究

(一)探索與嘗試基本的教程安排

1.從一年級到六年級, 始終強調美詞、美句、美段、美文的背誦積累訓練。

2.一、二年級要指導學生更多地進行背誦積累, 更多地學用書面語言進行說句、說話、寫句的訓練, 特別關注看圖說話和寫微型故事的訓練。

3.三年級進行更加豐富扎實的寫句、寫段訓練,

以及二、三百字的故事性短文寫作訓練。

4.四年級主要進行三四百字的內容真實、語言樸實、自由規範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5.五年級主要進行四五百字的開頭結尾形式豐富、注意內容詳略處理、語言生動的記敘文寫作訓練。

6.六年級主要進行五百字左右的記敘文寫作技法優化訓練與寫作速度訓練。

(二)是重點提煉與研究記敘文寫作的基本訓練點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 可以比較有序地進行三十多個“點”的訓練。 如:

1.看一幅圖, 簡敘一個故事。 2.看幾幅圖, 講故事、寫故事。 3.聽故事,講故事, 寫故事。 4.學寫記一件事的日記。 5.學習記敘一項活動。 6.學習把一件事寫具體。 7.學習有重點地記敘一件事。 8.學習寫一件順序明晰的事。 9.寫好記敘文的開頭。

10.寫好記敘文的結尾。 11.記一次或幾次觀察活動。 12.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 13.學習在一篇文章中寫幾件事。 14.表達清楚記敘的要素。 15.擴寫故事或文言小故事。 16.縮寫故事或縮寫童話故事。 17.學習運用“敘議結合”的方法寫故事。 18.通過一件事寫幾個人。 19.學習運用縱向結構記事寫人。 20.學習運用橫向結構記事寫人。 21.學寫想像文或科幻故事。 22.在記敘中穿插議論或抒情。 23.在記敘中穿插景物描寫。 24.學寫參觀記、遊記。 25.學習運用倒敘或插敘的方法寫人記事。 26.學寫人物素描。 27.選取典型材料記事寫人。 28.在記敘中穿插人物的外貌或心理描寫。 29.在記敘中穿插人物的語言描寫。 30.用詩意小段的結構寫故事。 31.學習寫物抒情或寫景抒情。 32. 在記事寫人中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方法。 33. 寫好一個人物群體……

上述研究相當於“頂層設計”,一旦有所規範,落實到一系列範文豐富、指導到位的備課之中,不論是個別班級,還是整所學校的寫作教學,一定受益無窮。

角度三:進行“基礎的表達形式”的細節化研究

研究基礎的表達形式,可從如下方面進行:1.說句、造句訓練研究;2.各種句式的仿寫學用研究;3.各種段式的學用指導研究;4.規範的短文展開形式研究。這四項內容的研究,永遠不過時,永遠能夠讓我們獲取實用的資料,永遠能夠讓我們對學生進行落實的、規範的訓練。如下面的短文展開形式,不知道有多美妙!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裡,一群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

麻雀說:“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

小黃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油菜地裡,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的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的色彩》的鋪敘形式:首尾照應式,對話展開式,詩意小段式,側面表現式。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菜園裡,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屋簷下,燕子媽媽對小燕子說:“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高興地說:“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媽媽笑了,說:“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鋪敘形式:童話故事式,反復三次式,層層深入式,巧妙點題式。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地區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日月潭》的鋪敘形式:風情勾勒式,總提分敘式,時序描述式,讚歎收束式。

進行此方面的研究,能增加教師的積累、提升教師的底氣,能讓學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寫作指導。

遺憾的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原因,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沒有受過像這樣一些短文的展開形式、展開方法的薰陶、感染或訓練;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直到小學畢業,像這樣的內容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角度四:進行記敘文寫作訓練“精選範文”的研究

凡技術性、技巧性的訓練都必須有“規範”。精選範文,就是提煉規律、體現規矩;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有了定格的訓練才能有自由的創造。不進行範文研究的作文指導教學,總是把“指導”放在教師的“清談”上,學生就看不見、摸不著。而範文的呈現,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文章寫作中的細節,仿寫也好,潛移默化也好,總之是有最為直接的收穫。

獲得精選範文,主要有三個管道:一是課文,二是課外名作,三是學生的優秀習作。小學語文教材中其實有非常多的美好範文,有些低學段的課文,就是高學段的習作範文,有的中高學段的課文,就是中考作文訓練的範文。如:

難忘的一天

1984年2月16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子電腦表演。

那天早晨,我冒著嚴寒,快步走到工業展覽館。想到馬上就要見到鄧爺爺,我又緊張又激動,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鄧爺爺來啦!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我連忙敬了個隊禮,說:“鄧爺爺,您好!”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看著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

開始表演了。我沉著地操縱著電腦,順利地打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鄧爺爺仔細地看了我的表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表演過後,鄧爺爺還親切地問了我的年齡。我說剛滿十歲。鄧爺爺聽了,贊許地再一次和我握手,並對身邊的人說:“電腦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離開展覽館,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

這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課文,卻可以用作四年級“學寫一件事”作文訓練的範文。《難忘的一天》寫的是親歷的事,是規範的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的文章,是依序而敘、層次分明、思路清晰的文章,文中運用了簡潔描寫的方法,心情描寫的穿插恰到好處,結尾段中還運用了一種“高級”技法:用景物描寫來表現人物心情。這些優質的內容,都不是用簡單的“激趣”方法能夠得來的。

《落花生》,從作文指導“範文”的角度看,有著非常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它是:一篇寫家庭生活的文章,一篇寫一件親歷事情的文章,一篇寫事文、寫人文,一篇寫物文、寫理文,一篇語言平實自然的文章,一篇描畫生活情境的文章,一篇記敘生活中美好瞬間的文章,一篇用“順敘”的方法進行構思的文章,一篇用“開門見山”方法開頭的記敘文,一篇用“對話”方式展開主要內容的記敘文,一篇主旨美好、用“巧妙點題”方法結尾的記敘文。

這篇文章:通過一件事寫了幾個人,有著明晰的結構(種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第一段用很少的話語寫了很多件事,第二段以後的內容用較多的話語只寫一件事。它運用了敘議結合的手法,由實到虛,以小見大,它既是在寫事又是在詠物……

從某種訓練的意圖出發,對這些有用的教學資源進行精緻的再提煉,就可以給學生一次視點明確、角度細膩的習作指導。

角度五:進行專項的“習作技法”指導研究

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的高明。寫作指導中非常多的細節性內容都來不得虛晃一槍,都不要輕率地提出讓學生去“感悟”。語文教師要耐心地進行專項研究,以切實到位的細心指導提高教學的品質。如“記敘文的結尾技法”,就是我們要進行的專項研究之一。仍以課文為例進行說明:

1.抒情議論,自然收束。如《給予樹》: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耶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2.巧引文句,別有意趣。如《竊讀記》: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這時,我總會想起語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昇華哲理,精警美好。如《鞋匠的兒子》:批評、嘲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臺階。

4.對比設問,抒發真情。如《七月的天山》: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哪一個春天的花園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5.簡潔議論,撩人深思。如《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還有:6.大段議論,深刻有力;7.似在敘事,實是議論; 8.委婉表達,別有情味;9.變換人稱,呼告抒情;10.聯想感悟,點示道理;11.詩歌收束,情蘊深長;12.描寫景物,抒寫想像……

只有務實、細膩地深入到這樣的研究之中,我們才真正有可能提高寫作教學的能力。

33. 寫好一個人物群體……

上述研究相當於“頂層設計”,一旦有所規範,落實到一系列範文豐富、指導到位的備課之中,不論是個別班級,還是整所學校的寫作教學,一定受益無窮。

角度三:進行“基礎的表達形式”的細節化研究

研究基礎的表達形式,可從如下方面進行:1.說句、造句訓練研究;2.各種句式的仿寫學用研究;3.各種段式的學用指導研究;4.規範的短文展開形式研究。這四項內容的研究,永遠不過時,永遠能夠讓我們獲取實用的資料,永遠能夠讓我們對學生進行落實的、規範的訓練。如下面的短文展開形式,不知道有多美妙!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田野裡,一群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

麻雀說:“不對,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

小黃鶯說:“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油菜地裡,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的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春雨的色彩》的鋪敘形式:首尾照應式,對話展開式,詩意小段式,側面表現式。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菜園裡,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掛在枝上。

屋簷下,燕子媽媽對小燕子說:“你到菜園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大,茄子小!”

燕子媽媽說:“你說得對。你能不能再去看看,還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說:“媽媽,媽媽,冬瓜是綠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媽媽點點頭,說:“很好。可是,你能不能再去仔細看看,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小燕子又去了,回來高興地說:“媽媽,媽媽,我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燕子媽媽笑了,說:“你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鋪敘形式:童話故事式,反復三次式,層層深入式,巧妙點題式。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地區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日月潭》的鋪敘形式:風情勾勒式,總提分敘式,時序描述式,讚歎收束式。

進行此方面的研究,能增加教師的積累、提升教師的底氣,能讓學生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寫作指導。

遺憾的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原因,不知道有多少學生沒有受過像這樣一些短文的展開形式、展開方法的薰陶、感染或訓練;不知道有多少學生,直到小學畢業,像這樣的內容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角度四:進行記敘文寫作訓練“精選範文”的研究

凡技術性、技巧性的訓練都必須有“規範”。精選範文,就是提煉規律、體現規矩;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有了定格的訓練才能有自由的創造。不進行範文研究的作文指導教學,總是把“指導”放在教師的“清談”上,學生就看不見、摸不著。而範文的呈現,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文章寫作中的細節,仿寫也好,潛移默化也好,總之是有最為直接的收穫。

獲得精選範文,主要有三個管道:一是課文,二是課外名作,三是學生的優秀習作。小學語文教材中其實有非常多的美好範文,有些低學段的課文,就是高學段的習作範文,有的中高學段的課文,就是中考作文訓練的範文。如:

難忘的一天

1984年2月16日,是我最難忘的日子,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子電腦表演。

那天早晨,我冒著嚴寒,快步走到工業展覽館。想到馬上就要見到鄧爺爺,我又緊張又激動,心怦怦地跳個不停。

鄧爺爺來啦!他帶著慈祥的微笑向我走來。我連忙敬了個隊禮,說:“鄧爺爺,您好!”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看著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

開始表演了。我沉著地操縱著電腦,順利地打出各種各樣的圖形來。鄧爺爺仔細地看了我的表演,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表演過後,鄧爺爺還親切地問了我的年齡。我說剛滿十歲。鄧爺爺聽了,贊許地再一次和我握手,並對身邊的人說:“電腦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離開展覽館,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

這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學期的課文,卻可以用作四年級“學寫一件事”作文訓練的範文。《難忘的一天》寫的是親歷的事,是規範的通過一件事寫一個人的文章,是依序而敘、層次分明、思路清晰的文章,文中運用了簡潔描寫的方法,心情描寫的穿插恰到好處,結尾段中還運用了一種“高級”技法:用景物描寫來表現人物心情。這些優質的內容,都不是用簡單的“激趣”方法能夠得來的。

《落花生》,從作文指導“範文”的角度看,有著非常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它是:一篇寫家庭生活的文章,一篇寫一件親歷事情的文章,一篇寫事文、寫人文,一篇寫物文、寫理文,一篇語言平實自然的文章,一篇描畫生活情境的文章,一篇記敘生活中美好瞬間的文章,一篇用“順敘”的方法進行構思的文章,一篇用“開門見山”方法開頭的記敘文,一篇用“對話”方式展開主要內容的記敘文,一篇主旨美好、用“巧妙點題”方法結尾的記敘文。

這篇文章:通過一件事寫了幾個人,有著明晰的結構(種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第一段用很少的話語寫了很多件事,第二段以後的內容用較多的話語只寫一件事。它運用了敘議結合的手法,由實到虛,以小見大,它既是在寫事又是在詠物……

從某種訓練的意圖出發,對這些有用的教學資源進行精緻的再提煉,就可以給學生一次視點明確、角度細膩的習作指導。

角度五:進行專項的“習作技法”指導研究

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的高明。寫作指導中非常多的細節性內容都來不得虛晃一槍,都不要輕率地提出讓學生去“感悟”。語文教師要耐心地進行專項研究,以切實到位的細心指導提高教學的品質。如“記敘文的結尾技法”,就是我們要進行的專項研究之一。仍以課文為例進行說明:

1.抒情議論,自然收束。如《給予樹》: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耶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2.巧引文句,別有意趣。如《竊讀記》: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這時,我總會想起語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3.昇華哲理,精警美好。如《鞋匠的兒子》:批評、嘲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臺階。

4.對比設問,抒發真情。如《七月的天山》:雖然天山這時並不是春天,但是哪一個春天的花園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5.簡潔議論,撩人深思。如《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

還有:6.大段議論,深刻有力;7.似在敘事,實是議論; 8.委婉表達,別有情味;9.變換人稱,呼告抒情;10.聯想感悟,點示道理;11.詩歌收束,情蘊深長;12.描寫景物,抒寫想像……

只有務實、細膩地深入到這樣的研究之中,我們才真正有可能提高寫作教學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