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師生,一個應該永遠被銘記的群體

他們本是優秀的璞玉, 卻做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基石。

——題記

01

對中師生, 我一直心懷敬意。

因為, 自己當年初中畢業時, 也曾在第一志願報考了中師,

只是因為分數不夠, 而沒有考上。

換句話說, 是因為我沒有那些中師生優秀, 才上了高中, 讀了本科。

現在總是說初始學歷歧視, 一個本科非985、211學校畢業的學生, 即使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 也總是被人看不起。

而只要本科上了名校, 就一輩子臉上有光, 因為, 初始學歷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素質。

從這個邏輯上講, 其實最有資格進行學歷歧視的, 是中師生。

他們絕對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素質最高的群體, 其實力不下於現在的985、211。

要知道, 當時中師的錄取率, 要遠低於現在的985院校。

放到今天, 他們每一個人, 都是當之無愧的“學霸”。

02

不過遺憾的是, 在學歷的鄙視鏈中, 中師生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

他們的中師學歷不但沒有為他們贏得驕傲,

反而還處處受到鄙視。

隨著大學的擴招乃至漸漸普及, 他們成了學校中學歷最低的群體。

評職也罷, 提拔也罷, 僅僅擁有中專學歷的他們往往會處於劣勢的地位。

為了自身的發展, 他們不得不走上在職進修之路, 從專科到本科, 重新走那些讀高中的同學一步就邁過的路。

他們本是最有資格炫耀初始學歷的人, 結果卻是深受學歷之苦, 學歷成了他們永遠的痛。

03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教育崗位上做出成績。

他們雖然沒有讀過高中, 但他們在中師接受了良好的全科教育, 畢業之後, 又幾乎通過一邊自學一邊教的方式, 讓自己成為了各個學校的骨幹。

這些人的教育教學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能力, 比後來的本科生不差,

甚至更強。

他們當中的很多人, 當上了基層的教導主任、校長, 更多的則是一直站在三尺講臺, 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

他們本是優秀的璞玉, 卻做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基石。

04

他們當中太多的人, 在報考中師的時候, 還不知道師範的意義何在, 他們只知道考上了, 就可以跳出了農門, 擁有城鎮戶口, 吃上“商品糧”。

在那個城鄉二元制的時代, 能有一個城鎮戶口、一份穩定的體制內工作, 基本上就是一個農家子弟的終極追求。

於是, 那些本有可能考上更好大學的優秀少年, 懵懵懂懂上了中師, 然後上學、就業, 一干就是一輩子。

他們的選擇, 決定了他們一生只能生活在基層, 做著最普通的工作, 過著最普通的日子。

05

不過, 我並不認為他們這一代人活得很悲情。

他們在十幾歲的時候, 就實現了絕大多數國人當時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夢想, 也享受了隨之而來的榮耀和滿足。

只不過, 隨著社會的變革, 他們曾經得到的東西, 含金量越來越低, 甚至幾近於零。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 他們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 實現了人生較大的跨越。

即使以今天的視角審視, 也是如此。

他們比父輩的社會地位更高, 給下一代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 正在通過漸進的方式向上流動。

他們在整個社會前進的洪流中, 經歷過苦難, 也享受過體制的優待, 奉獻了火紅的青春, 也改變了自身的境遇。

也許, 他們擁有良好的先天素質, 卻沒能考大學, 沒有登上更好的平臺,

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 是他們人生的遺憾。

但誰又能說,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不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事業呢!

雖然他們大多籍籍無名, 但他們撐起了我們國家教育的大半邊天空, 這是不可磨滅的功績!

06

如今, 他們大多韶華已逝, 最早的一批中師生, 已經漸漸開始離開講臺。

仍然奮鬥在教學一線的, 也都已經漸生華髮, 屬於他們的時代, 正在遠去。

但我們不應忘記, 在我們國家基礎教育的歷史中, 曾經有這麼一批人, 他們在教育的荒原上付出了青春年華, 播撒了知識的種子, 最終收穫春色滿園!

中師生, 這個平凡而偉大的群體, 應該被我們永遠銘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